“5·20暴跌”一年多后,汉能推出太阳能动力车;从技术、产品到销售渠道,汉能全面调整方向
|
7月2日晚,李河君和他的汉能用一辆太阳能汽车,向外界传达出“汉能回归”的信息。
过去的一年,汉能经历了“最困难的时期”:股价暴跌、市值蒸发、股票停牌、银行抽贷等。“几乎所有的人都觉得,汉能要死了。”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说。
长久以来,资本市场看不懂汉能;汉能主营的薄膜发电,又因为其“科技含量”,让普通的公众听不懂。汉能如同迷雾,令人感到困惑。
最近一个月,新京报记者通过采访汉能技术、汽车、户外发电系统的高管,以及经销商,了解一个更加清晰的汉能。
新京报记者采访获知,“5·20暴跌”至今的一年多里,汉能正在转型:用户从大西北的大型地面电站转向普通民众,销售方式从一对一的直销到发展了1300位经销商,内部管理架构也发生了调整。
“光照6小时,驱动汽车行驶80公里”
7月2日,在位于北京奥森公园的汉能控股总部,李河君驾驶着一款汽车绕场一周。“它是汉能移动新能源战略的新成果。”李河君说。
车的全称,有点拗口-“汉能Solar系列全太阳能动力车”。与其他厂商推出的电动汽车不同,汉能这款车的最大特点,在于“不依赖充电桩,可以直接利用太阳能发电”。
据汉能控股副总裁高卫民介绍,汉能太阳能动力车的车身,集成了最大7.5平米的薄膜电池,“在光照5到6个小时的条件下,薄膜电池发电8至10度,可以驱动汽车行驶80公里左右。”
作为最核心部件的薄膜电池,正是水电出身的汉能近年来“全力以赴”研发的产品。它可以将光照直接转化成电力。汉能方面称,其薄膜电池技术转化率可达31.6%,曾被“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确认为转化率世界第一”。
“为发展薄膜电池,汉能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时间。”汉能一位工作人员称,李河君将水电站赚的钱投入到了薄膜电池的研发和技术购买。而在资本市场看来,此举被视为“母公司汉能控股与上市公司汉能薄膜发电之间,存在大量关联交易”,汉能因此备受质疑。
汉能薄膜电池技术,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对国外公司的并购:2013年,汉能收购了美国CIGS薄膜太阳能组件制造商MiaSolé;同年,并购美国Global Solar Energy公司;2014年8月,汉能以1500万美元收购了美国阿尔塔公司。
“我们在对全球光伏企业进行考察后,最后选择了阿尔塔。”6月16日,汉能技术团队负责人李琳(化名)说。受访之前,汉能方面即约定,受访的技术人员不得实名。
据李琳介绍,汉能选择收购阿尔塔,是因为其拥有“世界上转化率最高”薄膜太阳能技术——砷化镓(GaAs)。
“李主席把阿尔塔定位为汉能皇冠上的宝石,我们也把阿尔塔称为‘世界送给汉能的礼物’。”李琳说。
近日,新京报记者在汉能总部的展示厅里,看到了阿尔塔薄膜技术的演示:一条很短的生产线上,把原材料从一端放进去,经过喷吐后,另一端出来的薄膜即可直接应用于发电。
汉能产品的根基系于薄膜技术
李琳和她的团队在北京市昌平区的一个僻静院落里,消化这些“洋技术”。院子对外的名称叫做北京汉能创昱科技有限公司,对内则被称为汉能全球研发中心。
“汉能的薄膜发电,与多晶硅发电,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李琳说。
长期以来,晶硅发电由于技术成熟、成本低,占据了光伏行业主流。前有无锡尚德、英利,后有天合光能、晶科能源,均是世界光伏组件的巨头。相对来说,薄膜技术难度较大、成本较高,在国内主要是汉能在做。
近年来,围绕这两条技术路线,双方多次爆发口水战。有媒体以“谁主光伏沉浮”为题分析了晶硅与薄膜的前景。
在李琳看来,汉能的薄膜发电技术和晶硅光伏有很大差异,“晶硅每平方米重达25公斤,薄膜的特点则是轻、薄、柔。”
“说白了,我们比较亲民。”李琳说,以往光伏地面电站多由政府推动,这需要大面积的土地,而薄膜发电则注重民用市场:一方面是给老百姓用的户用系统,一方面就是移动能源,“这次太阳能汽车的能源,就是应用了阿尔塔的砷化镓技术”。
主持汉能太阳能汽车项目的,是汉能的高级副总裁高卫民。他原来是北汽集团的总工程师。2015年5月4日,高卫民在李河君的亲自邀请下加入汉能。
“我在同济大学任教期间,就和万钢讨论过电动车。后来,万钢当了科技部部长后,开始推动电动车事业。”6月23日,高卫民对新京报记者说,截至今天,国外的电动车技术还是比国内好,“作为一个汽车工程师,我感到非常遗憾。”
李河君的一席话,打动了向来推崇“原始创新”的高卫民。“管理创新、二次创新、集成创新都是聊胜于无,本质上还是需要原始创新。”高卫民回忆,李河君找到他,说想要他来做一款由太阳能驱动的汽车,“这就是一个原始创新。”
在高卫民主持下,汉能的新款太阳能汽车面世了。7月2日的发布会上,高卫民称,太阳能汽车走出实验室,根本在于运用了汉能研发的“高效光电转化率、轻型环保薄膜材料”。
发布会上,汉能还宣称,已经与福田汽车签署联合开发清洁能源巴士的框架协议。这次合作中,汉能提供“薄膜芯”的解决方案。
“5·20暴跌”直接导致汽车研发投入减少
高卫民进入汉能后的造车之路受到了汉能“5·20暴跌”的影响。
“我2015年5月4日进入汉能,结果5月20日就发生了股价暴跌。那时,我才工作了两个礼拜。”高卫民说。
2015年5月20日,汉能的重要时刻。当天上午,李河君正在北京出席媒体见面会,宣布汉能清洁能源展示中心的落成,还谈论了太阳能发展的前景。
与此同时,在香港上市的汉能薄膜发电,股价突然断崖式下跌。短短半小时,汉能股价暴跌47%。而李河君的个人身家,随之跌去1055亿港元,折合人民币844亿元。
暴跌之前,汉能就已陷入了巨大的争议之中。去年初,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汉能薄膜发电极大地依赖于向内地母公司销售产品,而汉能在内地的太阳能电池板工厂产量低下。此后,《第一财经日报》调查称,汉能多个制造基地的建设或生产处于暂停或被延迟的状态。
“5·20暴跌”后,汉能薄膜发电即进入停牌状态,并接受香港证监会的调查。直至今日,也未能复牌。
去年11月,李河君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称,“5·20暴跌”对汉能和他本人的教训是深刻的,“客观来说,汉能在许多方面也存在着问题和不足。”
今年4月,汉能薄膜发电发布年报称,2015年亏损122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02亿元。
“股价暴跌后,压力、苦难肯定是有的。”高卫民对新京报记者回忆,资金投入不像以前那么多,外面的风言风语也有;甚至招来的几个员工,也会问停牌的事。
“去年5月20日之后,汉能在财务上出现困难,这是公开的,没什么好隐瞒。如果还说汉能钱多随便花,那就是在吹牛。”高卫民说,这种情况下,他在上海的汽车团队尽量把钱花在刀刃上,一年之内,团队从十几人增加到上百人。
“股票暴跌和停牌也是一个机遇。如果挺过来,做出产品,至少说明企业在成长,员工也在成长,也向社会证明了汉能在不断努力。”高卫民说。
渠道转型:一年招来1300个经销商
“5·20暴跌”至今一年多里,产品从光伏电站向民用消费领域转型的同时,汉能也在进行着销售渠道的转型。
去年9月29日,李河君在汉能公司司庆上宣布,进行渠道开放:采用经销商加盟合作的方式,与经销商共建销售渠道;同时与天猫、京东等第三方销售平台合作。
“这是一个很重的决定,在业内几乎没有先例。” 6月23日,汉能全球光伏应用集团执行总裁曹文辉对新京报记者称,以往光伏产品的应用,除了出口以外,就是企业投资建设地面电站,“我们也有过这个过程,相当于自己做饭自己吃。”
去年开始,汉能内部确定了以户外应用为产品的应用方向,比如屋顶发电等。如此一来,由于户用系统的客户群数量大、分布散,汉能的销售模式不再是“一对一地面向大客户直销”,启动经销渠道势在必行。
2015年5月,汉能启动招商。至2015年底,汉能已签约1300个经销商。按照一县一经销商的安排,汉能已将渠道铺开超1300个县。
据媒体报道,想成为汉能的经销商,需要满足“注册资金达10万元、提交相关资质证明、缴纳10万元定金”等条件。同时,汉能在召开经销商大会时,优先邀请的是各区县的卫浴、建材、装修产品的经销商。
王刚(化名)是汉能的一位经销商。他原本在北京市昌平区经销一家知名家电品牌的产品。
在新闻里看到“首富”李河君之后,王刚先是在山西老家装了一套汉能户外薄膜发电系统。发现效果不错,他于是在去年转做汉能在昌平的经销商。
6月27日,王刚向新京报记者介绍称,以一套5万元的汉能5KW户用发电系统为例,每天发电大约25度,成本回收只要6年,而系统的使用寿命在25年以上。
具体计算看,国家每度电补贴0.42元,每天就是10.5元;家里每天用15度电,节省电费就是7.2元;10度电上网,以北京上网电价0.37元计算,可获得上网电价3.7元。这三项加起来就是每天21.4元的收益,六年可获得收益接近5万元。
此外,王刚还发现,目前一套5万元的系统,农民也完全可以负担得起。
“昌平200个村,一村一套就是200套,一村两套就是400套,这是个蓝海市场。” 在王刚看来,城市缺少屋顶,而村民房屋产权分明,市场更容易开发。
去年成为汉能经销商后,截至今年3月,王刚已在昌平地区卖出了100多套户外薄膜发电系统,属于汉能在北京名列前茅的经销商。
销售良好的势头, 在3月以后突然停止了。
“从3月份以来,一套也没卖出去。”王刚现在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基层政府的态度捉摸不定。
“3月份以后,对我们市场比较重要的一个镇政府不给开《无违建证明》了,而在以前都是给开的。”王刚郁闷地说,这导致十几个已经安装设备的客户办理不了手续、无法并网,以致有的客户都想退货。
王刚说,他也不知道为什么突然不给开这个证明了,“基层政府的态度说变就变。镇政府负责开证明的工作人员总是推托不见我,我也没啥办法。”
为了不让业务受制于这一个乡镇,王刚转而去其他乡镇做市场推广。但因为处于市场推广前期,截至目前,这些乡镇的业务没有起色,还是零收入。
此外,为了帮村民办理并网手续,仅仅是跑国家电网一个单位,王刚手下的员工要跑七八趟。
“如果开《无违建证明》这个难题跨越过去,我觉得,我的蓝海市场就来了。”王刚说。
“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
新技术、新渠道、新市场之下,汉能的组织架构也进行了调整。
按照原有模式,汉能与其下属的上市公司汉能薄膜在高层人事上高度重合。李河君以汉能创始人身份兼任上市公司主席,另外一些汉能资深高管,也担任着上市公司的高管。
李河君曾写了一本名为《中国领先一把》的书。李河君在书中说,中国企业家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创始人+首席执行官模式,包括汉能在内的很多企业都是如此;创始人+首席执行官的企业家具备“战略前瞻性、行动力、用心”等要素。
过去一年中,伴随着全方位转型,上市公司汉能薄膜发电既有的管理模式,发生巨变。
2015年,汉能薄膜打破原有由上中下游划分的组织模式,调整为以市场为导向的组织架构,下设全球光伏应用集团、移动能源事业群等下属单位。曹文辉所负责的户用发电系统销售业务和高卫民所负责的汽车业务,分属上述两大事业群管辖。
“通过简政放权、 共同对客户负责,实现企业内部组织的高效协同。”李河君解释称。
2016年5月,汉能高层实施大换血,李河君辞去汉能薄膜董事会主席,多位汉能高管也辞去上市公司职务,保留在母公司汉能的职务;同时,引入袁亚彬等多位职业经理人执掌上市公司,进一步将权力下放。
“李主席每次去上海都要看汽车,我每周也要到北京汇报工作,但具体操作的事情,他管得不多。”高卫民认为,李河君非常具有宏观战略眼光,“他提出一个设想,我们来做方案实现这个设想。”
“以前的步子迈得太大,扩张太快,以后要慢慢发展。”近日,李河君接受媒体采访时反思道。
李河君曾说,2015年是汉能成立以来变化最大的一年,同时也是压力最大的一年。除了股价停牌、业绩巨亏,汉能的资金链也出现了承压。
“去年以来银行抽贷,抽走了一百多亿元,几乎所有的人都觉得汉能有问题,汉能要死了。”近日,李河君对媒体说。
不仅是经济上的煎熬,李河君在去年接受新京报专访时还称,汉能倡导的“移动能源、产业报国”事业,刚刚开始就受到严重影响。
新京报记者采访发现,李河君和他的汉能,钟情于强调“家国情怀”。
“汉能在为中国发展贡献一份动力的时候,自己也获得了丰厚回报。” 李河君在《中国领先一把》中写道,“坚持干自己喜欢的事情,干祖国强大需要的事情,我们才能找到归宿感。”
在汉能总部的演示中心,演示的内容,从钻木取火讲到工业革命、能源革命;从地球起源讲到环境污染。每个参观演示中心的人,都被要求观看一段微电影。电影也在反复讲述汉能“产业报国”的使命。
此外,“汉能,因祖国的强大而强大”等口号挂在了汉能总部还有研发基地,甚至是经销商的会议室。
据汉能一位人士介绍,汉能广为人知的广告语——“汉能大了,雾霾就少了”,也是出自李河君之手。
早前的2011年,李河君接受央视《新闻联播》采访时说,“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国家开发银行按照国家对非公经济的鼓励政策,给了我第一笔2.4亿元人民币的贷款,使我们民营企业进入了能源这样的国家经济命脉产业”。
2011年下半年,国开行给了汉能300亿元的授信。此番汉能遇到巨大危机,亦是国开行“不离不弃”。
6月3日,汉能在官方微信上公布了获得6.36亿元国开行贷款,“来自国开行的贷款,将用于山东淄博的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建设。”
7月2日,李河君在发布会上说,汉能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已经还了大部分银行的钱,”但港股上市公司汉能薄膜发电何时复牌,仍无法预知。
【数说】
844亿元
2015年5月20日,汉能薄膜发电股价半小时暴跌47%。李河君的个人身家,随之跌去1055亿港元,折合人民币844亿元。
122亿港元
2015年,汉能薄膜发电实现营收28.14亿港元,同比下跌约70.7%;公司全年亏损122.33亿港元,其中包括了高达79.15亿港元的商誉减值。
80公里
汉能全太阳能动力汽车车身,分别集成约3.5—7.5平方米的柔性砷化镓薄膜电池,在光照5到6个小时的条件下,薄膜电池日均发电量8至10度,可以驱动汽车行驶80公里左右。
31.6%
汉能称,柔性砷化镓(GaAs)双结薄膜电池技术,转化率可达31.6%,并获得《世界纪录证书》。此前,也被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确认为转化率世界第一。
■ 汉能大事记
●1994年
李河君在离开学校几年后,成立了华睿集团,即汉能的前身,其后密集收购了一些小型水电公司。
●2000年
李河君开始投资风电开发,之后建成江苏如东一期风电场并网发电,是截至建成时的亚洲最大风电场。
●2002年
李河君在云南考察期间,决定投资修建金安桥水电站。
●2009年
汉能进军光伏产业,其后在全国密集投资建成了九大生产基地。
●2011年3月
历经8年建设,汉能金安桥水电站并网发电,是截至目前全球由民营企业投资建设的最大水电站。
●2012年11月
汉能宣布其薄膜太阳能组件年产能达到3GW,成为世界最大的薄膜太阳能企业。
●2013年1月
铂阳太阳能易名为汉能太阳能,其后又改名为汉能薄膜,汉能登陆香港资本市场。
●2013年7月
汉能50MW青海海南州薄膜太阳能地面电站并网发电,成为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薄膜太阳能地面电站。
●2015年3月
汉能市值达到3千亿港元规模,超过其他所有光伏上市公司之和。
●2015年上半年
汉能决定进军户用发电市场,并开始在全国进行招商。
●2015年5月20日
汉能股价突然跳崖式下跌,不到半小时暴跌47%,而后紧急停牌。
●2015年5月28日
香港证监会发声明,已就汉能薄膜发电的事务进行调查。
□新京报记者 赵毅波北京报道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