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封面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8:封面报道

多地超警戒水位但“处可控状态”

2016年07月06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江西
7月5日,湖口县鄱阳湖与长江交汇口。当天8时,江西发布洪水红色预警。新华社发
安徽
7月5日,搜救人员在被淹的舒城县柏林乡蔡家店村巡查。新华社发

  追问5

  多站超警戒水位堤防能挡得住吗

  水利部相关负责人:长江干流防汛处于可控状态

  受6月30日以来强降雨影响,长江中下游干流和洞庭湖、鄱阳湖水位全线超过警戒水位,目前仍在上涨,数据不容乐观。据国家防总昨日初步统计,目前长江中下游超警堤段长6007公里,其中,长江干堤1609公里、两湖堤防1513公里、其他支流堤防2885公里。

  截至5日16时,长江干流监利、莲花塘、汉口、九江、大通站水位分别超警0.40米、1.18米、0.28米、0.89米、1.04米;洞庭湖城陵矶站水位33.85米,超过警戒水位1.35米;鄱阳湖湖口站水位20.44米,超过警戒水位0.94米。

  水利部长江委防办副主任陈桂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防汛角度来讲,超警戒水位就意味着堤防已开始挡水。此时,要加强对干流堤防的巡查,一旦发现渗流等情况,要及时处理,否则形成管涌,如处理不及时则会引发更大险情。

  “尽管存在一定的风险,但长江干流防汛形势目前处于可控状态。”陈桂亚分析说,1998年以后,各地对干流堤防加固加厚,堤防质量明显提高;同时,三峡工程也发挥了防洪效益,据介绍,此次流量为50000立方米/秒的长江1号洪峰入库后,三峡大坝通过拦蓄,削峰19000立方米/秒,减轻了长江中下游的防洪负担;此外,三峡工程上游20座水库也起到了有效保障作用,它们与三峡水库合计有363亿立方米防洪库容,长江防总对其进行统一调度,中下游得以进一步减负。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防洪领域专家、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委员程晓陶表示,1998年以后,长江干流堤防质量明显提高,抗御大洪水的底气更足,但也要有应对突发意外极端事件的准备。

  追问6

  什么情况开闸泄洪 居民生活如何保障

  专家:国家对使用频繁的分蓄洪区有专门的补偿办法

  据中国政府网报道,7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安徽阜阳濛洼蓄洪区内的郑台子庄台视察防汛工作。总理牵挂这里村民的生活,接连询问庄台的坚固性是否经过考验?万一蓄洪,食品药品供给是否有保障?他强调,蓄洪洼地绝不能变成民生洼地。

  蓄洪区会选择什么样的区域?什么情况下会开闸泄洪?泄洪区的居民生活如何保障?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防洪领域专家、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委员程晓陶表示,我国人口众多,因此,分蓄洪区既是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千万民众生存的家园。

  程晓陶介绍,分蓄洪区历史上就是调蓄大洪水的沿河低洼场所,现在为保障重点地区的防洪安全,防汛紧急时刻仍会酌情启用,但使用频率数年至百年不等。

  程晓陶表示,国家对使用频繁的分蓄洪区,有安全区、安全台、转移道路等安全设施的建设,并依据《防洪法》制定了《分蓄洪区运用补偿办法》,以保障分洪后当地居民的生活。

  资料显示,负有保护荆江大堤、江汉平原和武汉三镇安全的荆江分洪区,曾在1954年分过一次洪。1998年长江遭遇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二次流域性大洪水,荆江分洪区再次进入准备运用状态,区内33万人连夜紧急转移,此次转移后,洪峰安然度过,原计划将被淹没的村庄得以幸存。但据《荆江分洪区实施分洪转移命令资料选编》中透露,这次转移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0.03亿元。

  在此之后,《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2000年正式颁布实施。

  追问7

  今年为何都是中小河流失守

  专家:我国中小河流量多面广,建设标准低,防洪能力弱

  新京报记者发现,此次灾情中,“失守”的主要是中小河流。

  根据国家防总最新统计数据,6月30日以来,长江中下游五省各类堤防共发生险情733处,其中长江干堤3处,其他堤防730处。其中,7月4日,长江干流、洞庭湖、鄱阳湖及其他主要支流堤防共发生险情180处,其中长江干堤3处,其他堤防177处。

  为什么中小河流频频失守?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防洪领域专家、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委员程晓陶表示,我国中小河流量多面广,建设标准低,防洪能力弱。

  程晓陶说,中小河流堤防、小型水库、一般圩堤防洪标准一般仅10至20年一遇,多为土堤,遇超标准洪水,易于出险、漫溃。此外,由于农村青壮劳力进城务工,传统冬修、春修水利的制度取消,因此中小河流失守在所难免。

  程晓陶还表示,大江大河抗洪能力虽比1998年有所加强,但是由于1998年后迅猛的城镇化进程,挤占河湖,扰乱水系,基础设施欠账太多。目前已进入主汛期,受厄尔尼诺影响,可预见极端洪水发生的概率很大,但何时何地何类何等规模,有很大不确定性,需要高度警惕。

  专家建议,下一阶段的防汛工作,要重点关注中小河流洪水、山洪、泥石流、滑坡灾害;同时更加关注小型水库的安全度汛工作,注意预防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灾害的研判与预防。

  追问8

  灾后疫情防范方面个人应该注意什么

  国家卫计委:不吃剩饭剩菜;发热、腹泻及时找医生

  昨日,安徽省舒城县一养猪场6000多头生猪被洪水围困、部分淹死的报道,引发公众对灾后疫情的关注。

  对此,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曾光教授表示,洪灾后,如果掩埋处理得当,一些淹死的动物,是不会造成公共灾害的。

  他表示,历史上确实曾出现一些洪涝灾害过后,因传染病死亡的人数比淹死的人数多的情况,因此地方的行政领导必须认识到公共卫生的重要性。

  “我们以前在地方看到,一些地方把这个问题看得简单化。”他说,灾后的公共卫生工作不仅是喷洒消毒药,“该不该喷洒消毒药,喷洒多少,都要做到精准,地方的卫生部门要做好参谋。各地不能因为没有出现大的疫情,就把公共卫生工作往后排。”

  曾光提醒,水退了以后,生态可能发生变化。他举例说,有一年印度恒河泛滥,第二年出现了鼠疫,这就是因为生态发生了变化,所以洪灾后加强监测很重要。

  对于个人来说,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官方微博提醒,灾后注意饮用水卫生。不喝生水,只喝开水或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桶装水;装水的缸、桶、锅、盆等必须干净,并经常倒空清洗;对临时的饮用井水、河水、湖水、塘水,一定要进行消毒;混浊度大、污染严重的水,必须先加明矾澄清;漂白粉(精片)必须放在避光、干燥、凉爽处(如用棕色瓶拧紧瓶盖存放)。

  此外,要注意食品卫生。不吃腐败变质或被污水浸泡过的食物;不吃剩饭剩菜,不吃生冷食物;不吃淹死、病死的禽畜和水产品;食物生熟要分开;碗筷要清洁消毒后使用;不要到无卫生许可证的摊档购买食品。“如果感觉身体不适时,要及时找医生诊治。特别是发热、腹泻病人,要尽快寻求医生帮助。”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