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论坛
“文保区”内违章建筑能存续五年而不被处理,在多重监管下成为漏网之鱼,确实说不过去。
据新京报报道,有市民反映,位于“什刹海历史文化保护区”内的鼓楼西大街一处院落被改建成酒店,已建成5年多,疑似违建。附近居民多次向相关部门投诉。北京市西城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酒店确实存在规划面积与实际面积不符的情况,北京市规划委员会西城分局目前也已认定酒店违建事实成立。
不论是从西城规划局的表态,还是从酒店规划许可证上显示的信息来看,三层酒店违建,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实,整改、拆除,应该是可以预见的走向。但整改不能代替追问:违规存在五年的酒店,当初是怎么建起来的?从施工到正式营业,市民一再举报,为什么能一直坚挺如故?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明确规定,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内的建筑,“不得突破建筑高度、容积率等控制指标,违反建筑体量、色彩等要求;不得破坏历史文化街区内保护规划确定的院落布局和胡同肌理。”但接近10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与三层楼的高度,已经远远超出了原院落的容积。如此扎眼的一个建筑物拔地而起,说监管部门没有发现,有点说不过去。要知道,城市管理部门的责任,正在于通过日常的巡查,对城市中包括违建在内的种种不规范事物、行为进行纠偏,更何况是颇有价值的文保单位。
需要继续追问的是,城管部门已经在去年通过现场勘察发现,该酒店确实存在违建问题,并已转交规划部门处理。但从去年到现在,至少半年过去,酒店营业依旧。而正常的情况应该是,酒店被发现违建后,应该立马进行整改或拆除。违建酒店坚持如故,姿态太过强硬。现在,媒体已经将其曝光,违建酒店整改,应该进入实质阶段了,且应刻不容缓。
“文保区”的保护,需要防患于未然。职能部门发现违建苗头及时将其掐灭,才是预防违建的正确姿势。历史文化街区历史质感与记忆的保留,不仅需要每个市民的呵护,也需要每个对其负有责任的机构尽职尽责,勉力保护,而不是任由违建暗自生长。
王言虎(媒体人)
相关报道见A10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