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星期五周刊·劳森伯格 符号元素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11:星期五周刊·劳森伯格 符号元素

我捡拾的不是“垃圾”而是“大众”

2016年07月15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图为劳森伯格1963年表演的作品《鹈鹕》。
图为1970年作品《标记》(Signs)。
Sidney B. Felsen 摄
Terry Van Brunt 摄
牛油果
纸板箱
图为1954年作品《细枝末节》(Minutiae)。

  从最初的拼贴艺术到后来的三维绘画与装置艺术,劳森伯格用日常废弃物进行着再创作,并赋予每个物品新的意义。这种极具个人特色的艺术创作不仅推动了波普艺术的发展,也成为了艺术史上的标杆。

  7 表演

  多种形式的表演也是劳森伯格艺术的核心。从上世纪50年代早期开始到2007年,劳森伯格一直致力于为舞蹈工作。他与默斯·坎宁汉、崔莎·布朗、保罗·泰勒等编舞家合作,为他们设计布景、服装和灯光。劳森伯格也会自己编舞、表演自己的作品。

  8 现成图像

  上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现成图像成为劳森伯格首要的视觉词汇。他钻研溶解转印技术与平版印刷技术,将报纸和杂志的内容纳入其绘画及版画作品之中。

  9 自行车

  劳森伯格热爱旅行,自行车作为能够带给人轻便出行的交通工具常常出现在劳森伯格各个时期的作品中。劳森伯格将其零件分开并赋予新的含义,成为他个人艺术创作中鲜明的代表物之一。

  10 哈苏相机

  劳森伯格在中国旅行期间用哈苏相机拍摄照片《中国夏宫研究》,拼贴冲印到柯达相纸上,生动地反映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的面貌并展现着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日常生活图景。这种将一切事物不分等级地拼贴在一处的手法,正是劳森伯格的核心特征之一。

  11 牛油果

  劳森伯格说“《四分之一英里画作》就是一幅自画像。”俘虏岛的特产牛油果是劳森伯格的最爱,对他极具个人意义,在《四分之一英里画作》的“Bob’s Army”部分中,劳森伯格将牛油果的图像加入代表自己的轮廓内,将生活、艺术与自我结合。

  12 纸板箱

  在劳森伯格从纽约搬到佛罗里达后,废旧纸箱成为劳森伯格触手可及的创作材料。纸盒轻巧、可折叠、获得方便又能随心扭曲与塑形,吸水后还会膨胀、变形、发霉,兼具劳森伯格心目中“废弃与柔软”的材料优势,体现了劳森伯格对捡拾物的固有色、质地、包浆感和历史痕迹的迷恋。

  13 旧纺织物

  除此之外,劳森伯格也大量运用旧衣物与旧纺织物创作,展现生活本来的痕迹,劳森伯格的作品总是在打破艺术与生活的边界。

  □特约撰稿 潘鸿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