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1:书评周刊·书情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11:书评周刊·书情
上一篇

庆山的阅读轨迹:像河水一样汇合

2016年07月23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枕草子》
作者:(日)清少纳言
版本:世纪文景/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5年4月
《约翰·克利斯朵夫》
作者:(法)罗曼·罗兰
版本: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014年5月

  在我的少年时,比如十四五岁上学的时候,能接触到的书不混杂。几乎没有现在这样多的青春类型的书,可以看到的大多是经典作品,比如唐诗宋词、外国名著。还记得在高中的图书馆借阅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呼啸山庄》、《简·爱》之类的书,大多很厚,读完都做了长长的笔记。做很多摘录,印象深刻的句子抄下来。书还回去,句子可以留着再三回味。一边学习修辞,一边体会作品的价值观。

  那时读文学类的书多,因为有虚构的不一样的天地,与现实物质世界拉开距离,仿佛可以逃避其中。喜欢《聊斋志异》《红楼梦》《搜神记》《梦溪笔谈》、唐宋明清笔记……这种古典类的作品。也喜欢日本的传统文学,比如《枕草子》《源氏物语》,井原西鹤与泉镜花的作品……它们都是带些诡异和边缘气息的作品,有华美而强烈的意象和氛围,以及一种嬉笑怒骂、游戏人间的态度。同时具备禅理佛性。这些都对人产生很深影响。

  大部分文学类的书,以前看得足够了,现在看得很少。现在偶尔看一些西方作家的小说,是用来感受一些全新技巧。以一些北欧作家居多。喜欢他们冷静克制的叙事态度和直接简洁的文字态度。但文学书对我的影响仍是持续在减弱。也许因为人成熟之后,需要看清这个世界的真相。而不再需要编织和想象的文字。我们需要智慧,胜于虚构。

  现在看的比较多的是心理学、人类学、哲学和宗教相关的书。也有一些,是对动植物、天文、地理、医药、考古……各种学科知识的了解。写作《月童度河》之前的几年,持续在阅读精神训练和灵性方面的书,范围涉及大小乘、金刚乘、瑜伽、印度教、印加文明、伊斯兰教、基督教,包括相关的物理和宇宙的学科。我有很多好奇、探索,需要通过各种先人、古人、圣人或者现在的专家们的书,来参照学习的途径。

  也看少量的诗歌。比如苏菲派的诗人鲁米。还有里尔克。这两位诗人离神性很近。他们的诗歌是一种祈祷和赞美。

  一般看书习惯是这样的,针对一个主题,一次性集中看几十多本相关的书。把这个主题差不多完全了解清楚。

  最近在看印第安文明中有关巫师的书。这是北美和秘鲁地区的古老文明,他们有自己历代传承的传统工具,去看待自己、外界、人与至高力量之间的关系。包括疗愈和帮助别人,使用咒语、草药、脉轮、能量等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天地、神灵之间的沟通。最后,会发现,它与藏传佛教、印度教、瑜伽之间的关系如此相近。一些理论完全彼此相通。所以,阅读到最后会发现,自己曾经学习过的一些内容,彼此像河水一样汇合。可以融会贯通。

  □庆山口述

  采写/新京报记者 柏琳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