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1:旅游周刊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1:旅游周刊

中国旅游应急机制半熟中

2016年07月27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创意摄影/新京报记者王远征

  “应急预案”时效性、可操作性、有效性很难评估,有的基本上就流于形式

  政府机构和行业协会引导“出境旅游服务商形成合力”

  保险和应急预案分开来看,业界更应关注人身安全的保障

  专业的旅游应急服务公司出现,才是旅游市场成熟发展的标志

  建议根据不同的旅游类型、不同空间、国家、地区来制定更为详细的应急方案

  近年来,地震、海啸、暴雨洪涝恶劣天气等自然灾害频发,而由于人为因素引发的政变、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也越来越多,每当有这些“天灾人祸”发生,在旅游圈内就会掀起一轮轮“旅游企业发布应急预案”的热潮。

  旅游企业纷纷站出来,宣称“第一时间启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或是通过领队、微领队及电话短信等方式联系客人,确认旅游跟团游、自由行客人安全。或是表示事发后一周的订单,客人来电要求取消可免费取消。或是告知了紧急求助电话,表示愿提供一切力所能及的帮助。或是表示将积极跟踪最新政策,协助近期有计划前往案发地的旅客调整行程。

  每个企业都抓住这个时机,突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让游客暖心。在这些看起来“干净利落”的应急预案宣言背后,旅游企业操作机制是否成熟?“无损退订”的背后,一些不应该负责买单的旅游企业却在为“不可抗力”买单?

  而分析人士更呼唤,未来的突发事件应急要依靠更多的力量,期待专业的旅游应急服务公司出现,期待各家旅游企业联手救援,形成合力。

  详见D02、D03 专题采写/新京报记者 张雪松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