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1:书评周刊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1:书评周刊

戏梦 汤显祖终为水云心

2016年07月30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新京报制图/高俊夫

  20世纪末叶伊始,一提起汤显祖,很多人就会想到《牡丹亭》,想到出现在昆曲舞台上的《游园惊梦》一折,想到令人心醉的“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残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近年来,随着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昆曲复兴,世人对汤显祖戏剧的昆曲演出产生浓厚兴趣,白先勇导演的青春版《牡丹亭》,抛开争议不论,它的确加深了世人心目中的印象——汤显祖最大贡献便是《牡丹亭》,在历史文化上成为经典。

  然而,真实的汤显祖,远不止一部《牡丹亭》可以概括,他是一个复杂而本真的灵魂。

  汤显祖(1550-1616)于明万历四十四年丙辰(1616)六月十六日(公历7月29日)逝世,迄今恰为四百周年,各地都为他举办种种活动,纪念这位诗人剧作家。更巧的是,英国的莎士比亚与西班牙的塞万提斯也于同一年逝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醒世界,要缅怀这三大文豪。四个世纪沧桑变化,白云苍狗,而四百年前的文学著作依旧历久常新,像暴风雨中的灯塔,守望着人类文明的光辉,照亮人心的迷惘幽径。

  对于中国人来说,“汤显祖热”就成了顺理成章之事。然而,为什么经过了四百年的沉寂,我们才像发现了桃花源一样,在华夏大地各个角落,涌现出对汤显祖无限的景仰?他的作品为什么有如此能量,像一块璞玉,经过时间的打磨,愈发显示出蕴藏的光华?

  我们必须进入到汤显祖的生命中去。

  明清以降,对汤显祖历史地位的评价驳杂——清初修史者只看到汤在政治上的清流角色,20世纪的人只强调他在戏曲上的成就,甚或只讨论《牡丹亭》,倒是明末的学者文人理解较为全面,对他政治生涯的取舍表示钦佩,对其在戏曲上的成就充分肯定,还赞赏他在诗文方面的见解。

  可对于汤显祖本人来说,67年的生命光华都在《临川四梦》中燃烧殆尽。1606年,《临川四梦》收入其《玉茗堂文集》,在南京正式出版。同时代人评价这四部剧作:《紫钗记》《牡丹亭》以情,《南柯记》以幻,《邯郸记》因情入道,即幻悟真。

  写完“四梦”,汤显祖再未写出新的传奇,此后十年,他的人生导师罗汝芳、李贽,好友屠隆、真可和尚,或病死,或在狱中自杀,或穷困死。十年后,世上空惊故人少,集中唯觉祭文多。一个没有了“情”的世界,他不再留恋。

  汤显祖作品的主题,其实涉及作为一个人要追求怎样的理想。如果人生就是一场梦,我们如何保持对理想的执着?他自己的人生,无论被贬谪,或被剥夺所有名分,都坚持了下来,他始终强调个人的生命选择。这种执着,多少今人能心无所愧地认为自己同样拥有?

  一个尘世之爱的歌唱者,把世事当成梦境来写,力图给人生以宗教式的了结。这或许是出于对时代的失望,或许与一心要拉他入空门的朋友真可和尚有关,但更可能这虚无感与生俱来,他一直在探索灵境,“惟情尽,可以不坏虚空”,如同他二十岁时评价自己,“终为水云心”。

  □新京报记者 柏琳

  详见B02-B05·主题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