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3:书评周刊·主题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3:书评周刊·主题

戏剧政治家汤显祖:用戏曲救世

2016年07月30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达观真可
晚明名僧,以身殉道,汤显祖一生行事深受其影响。二人“初遇”在1570年,那年汤显祖中乡试后曾在南昌城外云峰寺墙上作诗:“搔首向东林,遗簪跃复沉,虽为头上物,终为水云心。”达观认为,此诗说明汤有出世的强烈意愿。
汤显祖集全编(套装1-6册)

(明)汤显祖 著 徐朔方 校

版本: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5年12月
清乾隆版《临川四梦》全谱

  观人生

  汤显祖对人类文化的贡献,不只是《牡丹亭》,也不仅有“临川四梦”,他的青年时代,已是“词赋既成,名满天下”,只是后来的戏剧成就掩盖了他的诗文,以致“世但赏其词曲而已”。

  然而汤显祖首先是政治家,《明史》以直节名臣为他立传,记载的是他的政治活动,戏曲诗文成就只字未题。汤显祖自言“经济自常体,著作乃余事”,他志在经邦济世,搞文学创作只是业余爱好。他始终不忘“为情作使”、“变化天下”的政治责任,“云阁寸心终未绝”,然而仕途的挫折,却成就了汤显祖,终为一代戏剧大师。

  官场受挫

  道不同不相为谋

  汤显祖,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别署清远道人,1550年9月24日生于临川县(今属抚州市)城东文昌里。汤家信奉道佛,乐善好施,有藏书四万多卷,其父辈有弹琴拍曲的爱好,汤显祖自小在这书香之家博览群书,并受到戏曲熏陶。

  朱元璋称帝后,苛戳官吏,屡兴文字狱,睿智的读书人多回避科举。从父亲汤尚贤到天祖汤伯清这五代人,学历最高是秀才,没人中举,也没人做官。汤家是临川城未脱离耕种的乡绅地主,祖父汤懋昭奉信道教,要求孙儿弃科举而习道术消极避世,自己40岁就离城到酉塘山庄过着耕读隐居生活。父亲汤尚质是个务实的儒学者,督教汤显祖读书求功名积极入世。如此家教影响着汤显祖的人生信念,以致为官施政,兴教劝农,弃官归家后也能像陶渊明一样,除写作,还“落日寒园自荷锄”。

  汤显祖自幼聪颖过人,5岁能对对子,12岁作的诗显露其早慧的文学才华。13岁从徐良傅学古文词,同时又从罗汝芳学理学。徐是率真耿介谏官,因“语侵权贵”而罢归从教,他为汤显祖打下坚实的文学基础;罗汝芳是泰州学派代表人物王艮的三传弟子,他开启了汤显祖“主情”思想渊源。14岁中秀才,才华就受到督学何镗的推崇,赞叹:“文章名世者,必子也!”。21岁中江西第八名举人,人们都以能见到汤显祖感到荣幸。

  然而时有“八大举业家”之一声誉的汤显祖,在京试中却连遭四次落第。28岁和31岁两试均因首辅张居正为儿子高中前三名,又怕人非议,延揽才名远扬的汤显祖陪考,并暗许状元,但汤予以谢绝,遭报复而与进士失之交臂。

  究其因,察看他现存的八股时文,其结尾处往往借题发挥,直抒胸臆,或委婉隐晦,抨击时弊,体现其力志创新。可见他作时文试卷,不愿亦步亦趋“代圣贤立言”,而是驰骋情思,注入灵性而偏离正统八股文规范,因而不合评卷考官口味。饱受京试挫折的汤显祖,直到张居正死后的次年,才中了个低名次的三甲进士。

  进士及第后的汤显祖又拒绝了执政辅臣申时行和张四维的结纳,失去了选考庶吉士的机会,自请任南京太常寺博士闲职。南京是留都,机构设置带有象征性,多安置闲散退休官员或败于政治斗争受到排挤的大臣。同僚中有顾宪成、高攀龙、邹元标、李三才等人多是因得罪权臣受到的冷处理。他们学术见解鲜明,后为东林党的核心人物。汤显祖和他们来往密切,以致38岁那年第一次进京考核,就因平素好议政被人中伤,虽未受到处分,但四年太常博士期满也未得到迁升,改官詹事府主簿,官阶从正七品降为从七品。

  南京文坛,是拟古主义者的天下,盟主是王世贞,其弟王世懋是汤显祖的上司。但汤显祖是反拟古的,主张“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道不同不相为谋,王家兄弟因公举行宴饮,汤谢绝唱和他们的诗,还约了几个好友解剖王世贞等人的诗文,标出他们模拟、剽窃汉史唐诗的字句,令他们难堪。

  贬迁异地

  “君恩未报难高隐”

  对当时被称作“二大教主”的两个和尚:达观和李贽,汤显祖却视作“雄”“杰”来尊崇。达观是个政治和尚,以弘扬佛法救世;李贽是“离经叛道”的学术和尚,以“童心说”抗衡正统理学。汤把得到他俩言语与文字的教诲如获“美剑”。后这两人被统治者残害,汤显祖作诗纪念并表达悲愤之情。达观和李贽对以后的汤显祖思想和人生道路产生深刻的影响。

  万历十七年(1589),40岁的汤显祖升为礼部主事,官阶升为正六品,这时灾荒蔓延全国。二年后的闰三月,天空出现彗星,传统视作上天对人的警告,皇帝应下“罪己诏”,向苍天谢罪。但神宗不但不反躬自责,还严责谏官欺蔽圣上,罚他们停止俸禄一年。汤显祖愤然上《论辅臣科臣疏》,抨击万历朝张居正、申时行前后两个首辅,一个“刚而有欲”,一个“柔而有欲”,都用了一群私人,把天下搞坏了;列举了科臣杨文举、胡汝宁赈灾中贪贿罪行,归咎皇上是“贿嘱趋势,长奸酿乱”的总根子。奏疏震动朝野,神宗以“假借国事,攻击元辅”罪名,贬汤显祖为广东徐闻县典史。

  贬徐闻是汤显祖人生低谷,但他 “冰雪自爱”,“安心供职”。面对徐闻人轻生好斗,不知礼仪,汤显祖创办贵生书院,讲学论道,开起了以人为本的“贵生”个性化教育,扭转了这一陋俗,令“百代徐闻感义仍”。

  岭南的见闻,促进了他的思想开放,并为他戏剧创作积累了素材,写入“临川四梦”戏剧情节中。一年多后,迁任浙江遂昌县令。在遂昌五年,勤政爱民、除夕遣囚度岁,元宵夜纵囚河桥观灯,政声冠两浙。但因朝中反对派势力屡加阻抑而不得升迁,当皇上派矿监曹金要来遂昌开矿,眼看他精心治理了五年的遂昌将遭践踏,汤显祖不堪为虎作伥,于万历二十六年进京考核,便递上辞呈,弃官回乡。

  弃官回到临川的汤显祖,“君恩未报难高隐”,曾冀望“起报知遇”。然朝廷不仅没诏他回朝起用,还在三年后考察中,给他一个“浮躁”的评语,削去了他的职务。

  以情悟人

  “临川四梦”是政治理想

  怀着“有区区之略,可以变化天下”的政治理想而投身举业的汤显祖,他将天下分为“有情之天下”和“有法之天下”。他所处的是“灭才情而尊吏法”的“有法之天下”。这种天下,不许人们有热情,有幻想,扼杀人的才能,只许低眉顺眼,唯唯诺诺。他向往李白所处的“有情之天下”,可人尽其才,凌厉一世,与君共友,来去自由。汤显祖在徐闻倡导“人为贵”“民为本”,尊重人的价值,写下最初面目“情”的宣言书《贵生说》。到了遂昌,就要把此地治成“有情之天下”的试验地。

  弃官不是汤显祖退隐的韬光。仕进之路既已断绝,他要用戏曲救世,用情悟人。汤显祖认定戏曲如同儒、释、道一样的“名教”。在《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中,他阐明了戏曲能打动人的情感。看戏可使君臣关系符合礼节,融洽父子的恩情,促进长幼的和睦,增添夫妇的感情,树立朋友间的友好关系,消除彼此间的仇恨与矛盾,治疗精神上的疾病,戒除不良的嗜好。只要人人看戏,瘟疫病毒便不会发作,天下太平无事。

  在他看来,政治家解决不了的问题可用戏曲来解决。因此,他“因情成梦,因梦成戏”,即现实理想无法实现的“有情之天下”,改而在“梦”中作主观追求,因“梦”可不受客观现实所限,充分体现“情”;而要将“梦中之情”展示最好的形式是“戏”,“戏”可在舞台小天地里,通过几个角色,“恍然如见千秋之人,发梦中之事”,演绎大人生。

  在“四梦”中,汤显祖“把人情世故都高谈尽”,“情天下”思想得到全面的形象展示,于是他没有再写戏,不是他“才华衰绝”不能写,而是他认为没有必要再写。

  汤显祖深知,戏曲要起“名教”的作用,还要演员能理解剧本的“曲意”。“四梦”完成后,他躬耕排场教小伶。汤氏有言:“予曲中有讥托。”所谓“讥托”就是他借他人之酒杯,浇胸中之块垒,富剧本以政治哲学意义的“曲意”。

  对沈璟等人改纂他的剧本,损害了《牡丹亭》的“曲意”,他曾慨叹“人知其乐,不知其悲。”他说的“悲”不是悲剧,而是倾注了他的政治失意、官场体验和人生感悟的悲愤。“四梦”是四部政治哲学剧,是其政治理想的表达。汤显祖,其实是一个出类拔萃的戏剧政治家。

  □龚重谟(学者,著有《汤显祖大传》)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