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2:教育周刊·特别报道/周报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2:教育周刊·特别报道/周报

搜题软件 别让“帮手”成“枪手”

2016年08月01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搜题软件可以使资源最大化,但前提是学生正确使用并且具备自制能力。 新京报记者 李飞 摄
直接搜答案容易影响老师对学生真实学习情况的判断。图/视觉中国

  正值暑期,专注K12课后辅导市场的搜题类软件在学生间颇为流行。搜题类软件受学生热捧到底是喜还是忧?它们是把家长从辅导孩子的困境中解脱出来的“帮手”还是让学生放弃思考形成思维惰性的“枪手”?这些问题一直是家长、教育界、软件开发机构争论的焦点。与此同时,搜题软件的准确率、专业性、师资等问题也频频引发关注。

  现状

  暑期搜题类软件受学生追捧

  近几年,搜题类软件迅速兴起,抢占k12教育市场。这类软件可安装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设备上,拍照上传后,2秒内可获取答案甚至解题思路,使用起来方便快捷,受到了学生群体的认可。特别是在暑期,学生作业压力大,对搜题类软件的使用更加频繁。

  由国内移动数据研究公司QuestMobile(贵士移动)向新京报独家提供的数据显示:2016年6月,搜题类软件的月活跃用户超过5000万。同年1月至6月间,作业帮、小猿搜题、学霸君软件的下载总量超过7000万,用户日均使用时长超过15分钟,中午12点至1点和夜晚7点至8点是使用搜题类软件的高峰时段。这个时间段正好与学生做作业的时间吻合。

  争论

  “学习帮手”还是“偷懒神器”?

  家长和教育界却对该类软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有观点认为,这类软件为学生提供了多种解题思路,是学习的好帮手;也有观点认为,拍照搜题类软件的频繁使用削弱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扼杀了学生犯错的机会。

  初一学生家长史文刚一直限制孩子使用搜题类软件。“遇到难题,允许他用软件搜索,但每次使用之前都要向我报备。” 史文刚担心,如果不加以限制,孩子可能会养成不思考的坏习惯,影响学习效率。

  有8年一线教学经验的柳宏亮说:“现代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学习能力,不怕错,就怕不思考,而搜题软件的使用减少了学生犯错的机会,遮挡了老师和家长了解学生真实情况的眼睛。”

  柳宏亮认为,现阶段,大多数优秀的学生不需要或极少需要这类软件;中档学生在作业量大的“压制”下,为快速完成作业,就会抄;后进学生不会做作业,也只能抄。科学技术革新虽然解决了学生的答疑需求,但学生作为最为特殊的互联网用户,心智尚未成熟,且缺乏天然的自律性,很容易形成惯性依赖。

  而在互联网教育研究院院长吕森林看来,搜题产品之所以火爆,很大程度上源自需求强烈。实际上,“抄作业”一直都存在,而且难以杜绝。从某种角度而言,科技手段对原有的作业模式的冲击,实际上在倒逼教育改革。建议学校从改变作业题入手,多布置开放性的作业,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思考能力,保护学生的个性化成长。

  趋势

  从搜答案到直播课、一对一教学

  与此用时,搜题类软件的产品研发机构却在喊冤。作业帮教研负责人所晖强调,作业帮不完全属于搜题类软件的范畴。所晖坦言:“作业帮最初以‘拍照搜题’功能打入市场,获得用户,之后逐步推出了相应的课后练习本、实时答疑、在线直播课程等业务,实现盈利。”

  以拍照搜题作为流量入口,是大多数搜题类软件的打法。同样以搜题功能切入市场的阿凡题则深耕一对一在线答疑业务。阿凡题创始人兼CEO陈李江表示,“教育本身是一个高度非标准化的产品,极度依赖于老师与同学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的效果、效率和老师本身的素质相关。这种情况很像内容生产,而我们正在用‘人工智能+人’的方式尝试让答疑这种高度非标准化的产品标准化:拍照搜题免费为学生提供标准化答疑服务,答疑广场、1对1即时辅导为学生提供付费的非标准化、个性化服务。”

  显然,老师越来越成为影响搜题类软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学霸君CEO张凯磊介绍:“学霸君的在线答疑老师主要为公立学校老师及一些教育机构的优秀讲师。学霸君在对申请者的教龄及资质进行全面审核后,会通过几轮试讲评定老师的授课水平。选拔出来的老师接受规范化的培训后上岗。”

  从目前几款流行的搜题软件看,机构把关师资的同时用户也能评价内容。学生在接受完老师辅导之后,可直接对老师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对外公开。老师的得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今后的出课率。

  专家观点

  搜题类软件需完善商业模式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会,在线教育类产品不应丢掉教育的这一属性,也别把在线教育做成了在线教学。

  目前,搜题类软件正逐步从拍照答疑功能向一对一教学、班课等服务转变,寻求从用户免费到付费的变现模式。但这种变现不太现实,用户分散而且课程单价很低,难以形成有效的商业闭环。

  现实情况是,虽然搜题软件有完整的筛选和课程评价体系作保,学生却不一定会为课程掏钱买单。因为家长和学生对于网络直播课的心理接受价位比较低,造成了较低的成交率。机构可以通过打造明星课程,为购买者提供更多选择,提高学生买单的欲望。

  (吕森林 互联网教育研究院院长)

  课程学习和线上补充保持9:1

  课程将成为今后搜题类软件的主要赢利点。一方面,关键在如何让学生找到对自己有用的课程。建议通过大数据采集学生的错题案例,分析具体原因,匹配出适合学生的课程。另一方面,不妨结合学生心理性格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

  需要提醒的是,学生在找到适合的课程或喜欢的老师后,不要过分依赖在线产品。建议课堂学习和线上补充保持在9:1的比率最好。例如:学生在校一天上的新课程在4-5节课,一般包含20-30个单独的知识点,而其中属于重点且较难的知识点一般在2个左右。解决这样的知识点,一节软件课程可以用10分钟讲清楚,5-10分钟练习,大概在30分钟至40分钟。

  (柳宏亮 曾在一线任职8年,现转战在线教育)

  学校样本

  用好搜题软件考验学生自制力

  “据我所了解的情况来看,完全没有使用过搜题软件的学生占极少数,大多数同学都或多或少使用过。”吴昕是北京十一学校的初中化学老师,他所在学校的初三学生此前还专门进行过一次讨论,论题就是“搜题软件是帮忙还是添乱?”

  搜答案比听讲解更受欢迎

  讨论是在该校初三年级学生自主管理学院和团支部联合推出的思辨论坛上进行的,正方和反方的观点都很鲜明。正方学生认为,搜题软件在习题解答的及时性、准确度、简洁性方面优势突出,大大提升学习效率,也给学生提供了不同思路;反方学生认为,正是搜题软件的便捷性,容易让学生跳过思考环节,产生已经学会的“错觉”,实际是隐藏了学习薄弱点,甚至会导致老师对学生掌握情况的误判;而且长期使用容易产生依赖。

  在参与讨论前,吴昕还有意收集了部分学生对这类软件的态度。他发现,学生多数倾向于在理科方面使用搜题软件,其中数学的搜索率最高,其次就是物理和化学。但使用搜题软件中,学生更倾向看解答,而不是听讲解。究其原因,主要是讲解多数需付费,而且学生对讲解也褒贬不一。

  搜题影响老师判断学生水平

  在吴昕看来,学生使用搜题软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对于学生真实学习水平的判定。“首先,我们所留的作业都是有针对性的,从作业的完成情况可以反映学生对于当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其次,检测诊断题是对于学生知识上的漏点、痛点进行设置的,在学生出错了之后,是需要学生花时间理清思路,找出知识漏洞能力缺陷,而并非简单更正。”

  吴昕并不反对使用搜题软件,他认为搜题软件能够使资源利用率更大化,但学生能否正确利用这种资源,则基于学生对搜题软件的使用方法和个人的自制力。“但不应该依赖于搜题软件,不要让别人来代替自己思考。”

  十一学校教师宋新国在那次讨论中的观点也更具思考性:“现在的很多题还原了学习本身的过程。你会发现这个知识点学过,但做题时却答不出来。因为我们过分强调对知识的理解,少了一些对知识的体悟。我更支持思维的创新,而不是思维的训练。思维训练虽然不可或缺,但如果把训练作为学习的全部,就少了一些灵魂的东西。”

  学生感受

  便捷解答难题 容易跳过思考

  ●李宇涵,北京朝阳区初三年级学生

  使用的搜题软件:作业帮

  我平时主要搜索数学、物理等理科方面的题目。整体看,搜题的正确率可以达到80%。使用中,我有时是边做题边搜,有时是做完题目再搜。比如,有的题目做一半实在没思路,我就会搜一下;也有时花费大量时间做出一道难题,但不知道对不对,也会搜一下。

  搜题软件最大优点是便捷,也能提供思路和讲解过程;缺点是有少数题目有小错误;最大的问题是容易让人依赖软件,不动脑思考而是直接搜索答案,在考试中就会自食其果,对此我深有体会。

  对搜题软件,老师并没有限制使用,只是强调,遇到不懂的题目不能全照着抄,搜题软件的思路可以借鉴,但要自己思考完成题目,然后再对答案。家长的态度也还比较宽容。

  在线答疑效果不错 视听环境略嘈杂

  ●小楠(化名),今年9月上高一

  使用的搜题软件:学霸君

  搜题软件整体感觉大同小异,学霸君的准确率高一些,搜题快,但有些题搜不到。另外,这类搜题软件更多是解决一道题目,而不是讲一类问题,上面的解析有时会看不懂。用过一次在线辅导。那次因为查题时不小心误点到类似解答的链接,本想退出,结果显示在线老师已经连线。那次的免费辅导效果还不错,帮我解决了问题,跟在线下上一对一辅导感觉差不多,但老师讲课的环境听着比较嘈杂。

  ■ 一周播报

  人大与蓝色光标合作成立“未来传播学堂”

  新京报讯 (见习记者方怡君)7月21日,中国人民大学“未来传播学堂”成立仪式暨“数字传播精英人才培养论坛”在京举行。中国人民大学“未来传播学堂”由人大新闻学院与蓝色光标传播集团共同建设,旨在探索培养数字传播时代的精英人才,累计总投入将达1亿人民币。

  据了解,“未来传播学堂”第一阶段为10年,将跨媒体、跨学科、跨文化培养一批高级数字营销传播人才。跨媒体即以数字传播的观念、原则和路径重构教学体系,造就融媒体、大传播精英人才;跨学科即除新闻学院外,学堂也面向管理学、社会学、法学、国际关系和财经学科合理开放,培养双学位人才;跨文化即每年将遴选20-30名学生赴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海外一流院校交流学习,全面提升传播人才的国际化视野。

  此外,学堂的师资队伍建设将实行“三三制”,力争通过两到三年的努力,除公共课外,形成本院教师占三分之一、跨学科和业界教师占三分之一、全球范围内特聘讲席教授占三分之一的教学团队。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执行院长郭庆光,党委书记蔡雯,清华、北大、中传等高校新闻学院代表,蓝色光标传播集团董事长兼CEO赵文权、高级副总裁丁晓东等出席了本次活动。

  “向阳花”全国少儿民族歌舞展演举办

  新京报讯 (记者王佳琳)7月30日,第六届“向阳花”全国少儿民族歌舞展演活动在北京四中举办。展演由中国儿童歌舞学会主办、西城区少年宫承办。

  据了解,西城区少年宫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向阳花”全国少儿民族歌舞是教育基地的精品活动,已经成功举办过五届。

  本届展演邀请了来自新疆、辽宁、内蒙古、贵州、四川、广西、北京等省份的二十余个青少年艺术团体,活动会评选出全国少儿民族歌舞金奖、银奖,以及2016年度全国少儿“十佳”舞蹈精品。

  百万奖金扶持首都青年创新创业

  新京报讯 (见习记者方怡君)7月19日,2016年“创青春”首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正式启动。即日起至9月14日,面向社会征集优秀创业项目。获奖的参赛项目将分享百万扶持奖金,并享受资深专家创业指导、免费入住创业园等其他福利。

  据了解,本次大赛重点关注新能源及节能环保、文化创意、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等行业的原创项目,已在北京地区登记注册创业组织的青年创业者均可参加,不限户籍。

  《少年国学派》决赛在即

  新京报讯 (见习记者方怡君)7月25日,优胜教育主办《少年国学派》电视大会百人进京导师选人赛在京举行开营仪式。百余名小选手历时5个月的层层角逐,在万名学员中脱颖而出。四位国学导师——康震、蒙曼、杨雨、陈昊现场组建战队,最终每位导师挑选了8名小选手作为本组“战将”。32位小选手将在决赛中通过国学导师的指导,积累国学知识,提升国学修为。

  D02、03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王佳琳 新京报见习记者 方怡君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