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
新京报讯 (记者宓迪)国家统计局今天公布了7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49.9%的数值为今年3月以来首次跌破荣枯线。统计局对此解读称,制造业PMI略低于临界点,主要是受到之前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以及市场需求放缓、传统行业去产能的影响。在官方PMI落入收缩区间时,财新制造业PMI却显露出复苏有望,7月制造业PMI自2015年2月以来首次增长,超过6月2个百分点,为50.6%。
中小型企业PMI连续两月下行
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小型企业PMI成为本月PMI回落的主要因素,分别录得48.9%和46.9%,连续两月下行。大型企业PMI为51.2%,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助理刘哲也对新京报记者表示,7月官方制造业PMI下降,反映经济未来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刘哲表示,从结构上来看,新订单指数出现下滑,原材料和库存均出现了回升,这说明在厂商的生产动力下降的情况下,出现一定程度的滞销,需求收缩,之后还要密切关注核心CPI、PPI等其他领先指标。
方正证券经济学家任泽平也提到,6月份以来房地产销售、民间投资、制造业投资等指标持续下行,需要关注3季度经济是否重回下行通道。
不过官方解读同时也提到了一些积极因素,包括高技术制造业PMI和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上升,反映企业信心不断增加。
倒逼货币政策宽松?
PMI数据公布后,国信证券香港经济学家余晶晶在分析中提到,这可能会刺激央行于本季度降准,而多位专家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开市场操作可能更为有效。
刘哲表示,如果经济在触底之后,缺乏反弹的动力,而悲观的预期加大了经济的下行压力,可能会倒逼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有进一步宽松预期,但央行可能不会采取“大水漫灌”的方式,更多的会进行公开市场操作。
针对官方数据与财新制造业PMI的背离,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助理刘哲对新京报记者分析,财新与官方数据出现背离主要是由于财新和中国官方的统计口径和样本不同。相对而言,统计局PMI偏重重工业、传统工业,而财新PMI则偏重新兴企业、轻工业和服务业。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