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一反三
高风险项目不适合用P2P方式募集资金,“巴铁”若被包装成为理财产品,并向老年人等虚假宣传、兜售,那就是欺诈。
6年前,一向社会公开,即引来无数质疑的“空中巴士”,如今有了一台样车,还在河北的秦皇岛市举行了一个所谓的“路面测试”。
所谓“巴铁”指一种横跨两条街道,下层挖空部分,可以正常行驶高度2米以下的车辆,行驶在小轿车头顶上的大型“立体巴士”。在6年前初次向社会公布的时候,还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当年的全球50大最佳发明,引来很多媒体盛赞。
不过,反对的人的质疑似乎也很充分。“巴铁”的总设计师宋有洲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美国人其实早在1969年就构想出过类似于“巴铁”的概念,但也未实施。还有人质疑,“巴铁”如何适应中国复杂的路况,如确保下方车辆不会超高,避免剐蹭,避免遮挡下方行驶小轿车的视线问题。
实际上,巴铁并无太多的新技术,它主要是一个构想,需要一系列成熟的工程技术来反复尝试、验证,比如,道路改造、轿车与巴铁的相互适应的技术与规则等。也就是说,这不是一个高精尖的技术,而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核心问题是成本与收益问题。这类问题在实际生产中,通过一系列的财务计算来衡量项目的可行性,都是有着明确而清晰的结果的。
从这个专业角度出发,“巴铁”获得了底部的空间收益,但还存在很多不可克服的问题。巴铁下层小汽车通行高度2.2米,这个尺寸不符合最起码的交通安全要求,空间压抑感也会使得司机不敢开。巴铁宽体车型很难满足车辆结构安全稳定要求,仅靠两侧很薄的车体钢壳支撑,在30公里以上车速行驶中动载冲击下,几乎无法保证其车辆结构的安全稳定。更何况,巴铁接近5米要求大量拆迁已经存在的立交桥、人行过街天桥,百年大树,破坏城市历史、景观和文脉。这也决定了其可行性的存疑。
但未必可行,似乎不是阻碍人们投入资金研发的理由。实际上,被视为人类工程技术的一颗明珠的超音速协和飞机,是因为运营模式的不成熟而结束了使命。马斯克的超级高铁公司Hyperloop One也未必在经济上可行,但仍然吸引大量投资。而“巴铁”也并不见得比吸引诸多风投的“上门洗车”更不靠谱。
当下流行的风险投资,极大程度上刺激了新技术的发展,但对于新技术、高风险项目,从事风险投资的人应该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较强的风险承担能力,所以,市场发展出专门的从事风险投融资的金融企业。
但是,P2P金融却不具备这个特质。P2P金融,一般指个人借助电子商务专业网络平台帮助借贷双方确立借贷关系并完成相关交易手续。借款者可自行发布借款信息,包括金额、利息、还款方式和时间,自行决定借出金额实现自助式借款。大众缺乏直接判断这类项目的能力,所以这类新技术、高风险的项目,并不是适合P2P的方式募集资金。
可现实中,一些不良P2P公司就瞄准公众判断力匮乏捞钱:直白的好处,远大的“钱景”,都足以描出一个好故事,故事讲得越好,也就越容易让民众掏钱。但说到底,如果把“巴铁”包装成为理财产品,再向老年人等虚假宣传、兜售,那就是欺诈。
目前,P2P公司“华赢凯来”已在出售捆绑了“巴铁”项目的理财产品,该公司去年就被扒出许诺投资者超高的年收益回报(10%到13%不等)。但该公司投资的项目基本上都来自“中国建设企业联合集团有限公司”,而这家企业听着高大上,却属于民政部曝光的山寨社团,更神奇的是,其老总与华赢凯来老总是同个人!2015年底打非办预警的金融骗局中,华赢凯来也榜上有名。其不靠谱程度,可见一斑。
所幸此次很多媒体站了出来,高调质疑巴铁,可以让部分投资者了解到风险,避免损失。而要曝光这类蹊跷的圈钱项目,保护投资者,就需要公开、透明的舆论监督环境。
李克强总理在多个场合提倡新经济,但这不意味着对于打着新经济旗号的疑似骗局可放手不管。如今“巴铁”P2P项目暴露出的问题已引发社会热议,相关监管部门不能无视,该查则查,莫让缺乏风险承受能力的民众掉进坑里。
□刘远举(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