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察家
恒大加入“万科之争”,揣测动机意义不大,更值得关心的是个中涉及的信披违规问题。
“三缺一”的万科控制权之争,在8月4日以诡异的方式完成补缺。当日有媒体用盘中一记重磅信息“偷袭”,把补缺的恒大稀里糊涂地推上前台。而恒大方面经历过“先否认—后撤回否认—最终承认—发布公告”的回应过程。
现实剧情往往比戏剧更具爆破力,随处可见的暗战和算计,是很多编剧都编不出的。情怀还是耍赖,有时没有边界,没有了规矩,任何既定的脸谱都是装的,遮羞布撕掉后,变脸就不再有顾忌。
随着“麻将声”响起,万科控制权之争衔上了规矩之争的花纹边,控制权这一私域问题已不值得窥伺。就眼下看,万科乱象最值得关注的意义,在于“是否在坚持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方向”的轨道上。
相比之前万科管理层信息披露违规等,这次恒大入股万科信息的泄露,明眼人都可以合理怀疑其中的违规。最显性的问题就是,在交易期间这种内幕信息被直接捅出来,是否合适?
根据《证券持有人名册服务业务指引》,中登公司会在每月月初和月末,向上市公司提供两次股东名册;但上市公司的月度股东总人数等信息不属于必须披露的公开信息,且按相关规定,恒大的持股比例没超过5%的举牌披露点位,没有法定义务披露。
正因如此,对于8月4日恒大增持万科的舆论漩涡,深交所向万科发送关注函,要求其自查是否私下泄露恒大购股情况。无论此次消息泄露者,是向万科申请查阅了股东名册的股东,还是万科内部接触到股东名册的个别人行为,抑或其他,都可以锁定范围。
这也再证了万科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的漏洞,尽管万科一直被认为是中国公司现代治理的典范,但自万科控制权之争爆发以来,其现代公司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也暴露了某些问题。对万科而言,严守信披等方面的市场规则,对其良性发展很有必要。
该事件也提示了几点:加强和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市场合规程序,营造一个不让守规则者吃亏的市场秩序;对违规违法行为要严厉打击,以儆效尤,树立市场主体遵循交易规则的自觉意识;对上市公司现代企业制度,进行全面体检和压力测试,还要将声誉风险管理纳入上市公司的全面风险管理系统。
考虑到万科之争演变至今,有独董和盘端出涉嫌违法信息披露的内容,这也需要建立负面清单,推行严格的过错禁入锁定期等。
值得注意的是,8月5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表示,《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考虑市场意见和完善后会发布,从即日起,证监局对上市公司及股东、实际控制人、董监高等相关方采取的行政监管措施,都要在5个工作日内在证监局网站公开。这一着眼于完善监管薄弱环节的做法,显然有助于遏制信披违规。但愿证监会的努力,能让万科乱象不复。
恒大加入“万科之争”,该看的不止是热闹,还有对规则循守的问题。得看到,万科控股权之争,获得国内外如此多的关注,已让万科乱象成为了中国资本市场的一面镜子,监管方等应将其作为一个净化市场秩序的典型案例进行规范,对其扬长而不避短。
□刘晓忠(财经专栏作家)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