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北京新闻·城事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5:北京新闻·城事
下一篇

去石经山 看最高等级佛教刻经

位于房山,保存4196块隋至明朝的刻经石板;预计明年将定价收取门票

2016年08月08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8月7日,嘉宾探访石经山遗址。当日,房山石经山整体考古调查暨大遗址保护工作正式启动。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新京报讯 (记者黄颖 实习生卢心语)一座海拔450米的石经山,却是隋唐辽金等七个朝代皇家刻经活动的见证,如今这里9个古藏经洞中,依然保存了4196块隋至明朝的刻经石板。

  昨日起,到房山石经山景区参观即可登千年古道,去雷音洞内观瞻千年前刻在石壁上的经书,其中的上寺及曝经台遗址也首次露出真容。

  上寺及曝经台遗址首次露面

  专家介绍,自隋朝始,石经山的石经镌刻均由皇室组织实施,还陆续修建了佛殿、石塔等建筑遗迹,堪称一部“皇帝接力刻石经”的历史。

  据悉,石经山山腰有两层,共有九个藏经洞,存放自隋至明朝的刻经石板4196块,其中包含有唐玄宗御铸金刚经。

  与数百米外的“邻居”,千年皇家古寺云居寺不同,石经山一直相对低调,直到昨日才开始试开放。

  据云居寺文物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前六年石经山内一直因对岩体进行加固,而处于“封山”状态,不过目前景区的道路、说明牌、卫生间等基础设施改善工程基本完成。

  “试开放会一直持续到今年防火季开始”,该负责人说,范围则包括一条千年古道、上寺及曝经台遗址两处建筑遗址、两座唐代古塔、三口山间古井、九处藏经洞遗迹,其中雷音洞将开放洞内遗址,游客可以近距离欣赏千佛柱。特别是上寺及曝经台遗址,是首次露面。

  不过,目前4196块刻经石板中,只有146块可以参观,均在雷音洞中。该负责人还介绍,试开放期间,景区会免费向游人开放,预计在明年通过发改委核价后再开始收取门票,同时景区也会正式向社会开放。

  千年石经与先人生活印记并存

  昨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房山石经与云居寺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罗炤说,石经山是目前中国等级最高、开凿镌刻过程最长的一处佛教刻经、供经遗迹。除石经遗存,还有两座唐塔,以及古井等建筑遗迹,“特别是雷音洞,其实是一座石构造佛殿”,他说,此殿用于供经,面积是根据佛经数量,经过精确测量计算确定。但在中国古建筑以木结构为主的背景下,这座石质建筑的佛殿非常罕见。

  罗炤进一步介绍说,雷音洞这片建筑是在空地上开山劈石而建,属于中国最早人工构建的佛殿,研究显示建造于隋炀帝时期,是非常罕见的随带建筑实物遗存,其建筑艺术可以和赵州桥媲美。

  刊刻佛经之外,先人也在此处留下了诸多生活印记,“这里有中国最早的水窖”,罗炤解释说,刊刻石经也要解决生活问题,特别是水。而史料记载,此处刻经人都是在夏秋雨季接雨水,来存出一年的吃喝用度。

  此外,石经山内现存的两座古塔也很值得关注,“其实以前有6座塔”,罗炤说,其余四座的位置尚待考证。

  ■ 追访

  景区开放后如何保证文物不受损?

  将对古道进行栈道铺设;防止山体渗水是遗址保护的关键

  昨日云居寺文物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说,云居寺文物管理处已与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正式启动石经山整体考古调查。

  同时,还会对藏经洞内部进行系统监测工作,盯住保护和病害治理,了解洞内的环境变化对石经的影响,据悉监测工作将通过现代化手段监测洞内的实时温度、湿度,并于一年后整理出详细的监测报告。

  该负责人说,考虑到游客的不断踩踏有可能对千年古道产生影响,因此将以“穿新衣”的方式,对山上的千年古道同时进行整体保护与栈道铺设。

  而上寺及曝经台遗址保护展示与周边环境整治工程也同期进行,“主要目的是保护好建筑遗址本体,改善展示环境”,该负责人说。

  房山石经与云居寺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罗炤说,遗址保护面临着山体渗水的难题,“1956年时就发现过有石经因为水的侵蚀受损严重”,因此遗址保护最重要的部分在于山体渗水的调查和维护,“是‘救命’的大事儿。”

  罗炤介绍,此前曾考虑将全部石经搬出后,建为石经博物馆进行保护,但具体方案需要邀请有关专家论证可行性。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