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一家之言】
尽管各大卫视推出了不少周播剧剧场,但是品质良莠不齐,出彩的少,并没有形成精品栏目和品牌效应,计划中所期待的分众化周播剧场似乎未成气候。其中的原因除了电视剧本身,当然也包括宣传运营的思路还没有转换到位。因此,不仅仅是《老九门》本身的问题,从国内市场的总体环境来看,真正的周播剧黄金时代恐怕离我们还有一段距离。
A 剧情拖沓是主要问题
电视剧《老九门》依靠着知名小说改编的背景和强大的演员阵容,自选角开始话题度一直居高不下,而开播以来,收视率也长居收视排行榜前列。尽管《老九门》从制作水准上尚属精良,不少观众把它纳入了“业界良心”的范畴,但作为新一轮卫视周播剧大战的重磅选手,该剧在这一场角逐中的表现不容乐观。
《老九门》一直被诟病的问题就在于剧情拖沓。总长48集的电视剧,直到第18集开始正式下墓,到了第22集,终于突破重重阻力来到那扇“神秘的大门”之前,大门背后的秘密究竟是什么,又要等到新的一周才能揭晓。剧方曾经解释说,本剧是拥有宏大设定的传奇故事,因而先前的铺开的确需要耗费一番工夫。但这种说法并不能够掩盖本剧叙事功力欠佳的硬伤。本剧喜好插叙,经常在剧情进展中忽然插入一段人物轶事,或是回顾一段人物关系的情节,叙事混乱松散,尤其在双线情节上互相妨碍叙事节奏。
例如近期几集,关于齐铁嘴的往事用来表现他“神算子”的形象,大可以在该人物头几集出场时就带过,而不是到了剧情过半,突然在其他人的对话中出现并且占用了小半集的篇幅。这样的插叙并没有服务于故事的推进,反而与主线脱离,打断了本剧追求的紧张和悬疑感。
类似的问题还包括大量繁琐的对话和不必要的重复情节。最“出名”的莫过于第4集张启山下矿时,齐铁嘴和带路老人在总共10分钟内分别说了至少7次“别再往里走了”,张启山再分别严词拒绝他们的劝阻。最后,这一段“了无收获”的下矿用了整整3集才说完。作为一部以悬疑和冒险为卖点的周播剧,竟然惹得观众如此倦怠。
B 国产周播剧收视起伏明显
反观其他卫视的周播剧场,情况更糟。玛丽苏大剧《幻城》刚播出第一周,“浮夸做作”的批评之声不绝于耳,收视率便急速下滑。《九州天空城》褒贬不一,但是在众多社交媒体公众号的轮番攻击下,士气大跌。《旋风少女2》拥有池昌旭和吴磊两大“小鲜肉”坐镇,粉丝买账自然不会少,但剧情和演技的两大硬伤,使其溅起的水花非常有限。
国内电视剧市场的周播剧浪潮可以追溯到2011年。湖南卫视推出周播剧《被遗弃的秘密》,可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无奈收视率持续低下,没播完就仓促撤下。直到2012年,另一部周播剧《轩辕剑之天之痕》的高关注度和收视率,才算取得了周播剧场的首次成功。但其后播出剧目,收视率起伏明显,除了制作质量的错落参差,周播这一形式也是挑战。
随后,一剧两星等相关政策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主流趋势的形成,观众也逐渐开始接受动辄四、五十集的国剧塞进每周4集的卫视剧场之中。虽然说周播剧也出过类似《古剑奇谭》、《花千骨》、《他来了,请闭眼》这样的年度热门剧,但是相比诸如韩美这样成熟的电视剧市场,国剧周播剧的春天可能依旧需要等待。
C 剧本创作没有对接周播模式
比较成熟的韩剧周播市场而言,国内周播剧的剧本创作并没有对接周播的模式。像《老九门》这样剧情拖沓就是一类,为了追求期待感和观众黏性,反而在收看情感上起到了反效果,对整部剧的口碑大打折扣。而像美剧、韩剧中不少成熟的剧本,这一周的容量内,一方面能很好地铺开上一周剧情或者预告中留下的“包袱”,又能把观众吊起的胃口满足,同时紧接着为下一周期的剧情做好铺垫,不会将一个期待点拖延过长的时间。另外,像韩剧中一些题材偏向都市、爱情等剧集,非常善于调动观众的情绪,时而“虐心”,时而“发糖”。
当然像近期热播的《任意依恋》每一集都是男女主角相爱又受阻的同质化剧情就是一个反面教材,观众逐渐发现每一周的剧情都是可以被预测的,自己期待的情感路线或者情节发展都没有得到落实,因而失去了观看期待。可见,企图“一招鲜”的电视剧在周播的环境下并不管用。另外,国剧一般都在四十集左右,一些卫视偏好的传奇类大戏通常使用宏大叙事,在没有续集的条件下,只能将剧集不断延长,这一点从本质来说就是与周播剧的形态相冲突的。
另一个方面,过去周播剧本身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边播边拍——虽然现在为了适应中国审片制度的需要,许多引进的韩剧例如《太阳的后裔》也是拍完再播。边拍边播的优势在于,制作方可以时时接收到观众对于剧集的评价,有时剧方还会在采访中故意抛出一些引导性的话语,来观察观众的反应和情绪,这对于剧情的走向、演员的更换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同时,根据当下媒体热点,剧集中也会安排一些迎合时下观众趣味的小惊喜,来带动剧集的讨论度。但是国内周播剧大多都是事先拍完,加上许多古装剧、神话剧需要大量外景拍摄和特效制作,边播边拍是几乎不可能的事,如此一来自然会加大收视扑街的概率。
《旋风少女》是国内少有的边播边拍剧,虽然场景简单剧情单薄,整体偏向低龄化,但是四角恋的剧情和多位风格不一的“小鲜肉”坐镇,关于女主角情归何处的讨论也使得该剧的话题度不断升温,第一季的最后也留下了不小的悬念。然而在拍摄第二季的时候,男女主角的演员大换血,制作方在衔接上过于敷衍,使得前后从演员到剧情都有较大的出入。加之前后两剧间隔一年之久,局方宣传颇不到位,还爆出关于演出合约的丑闻,错失了打造系列剧的机会。
D 过分依赖IP明星效应
由于国内周播剧尚且处于发展过程中,因而选著名小说或者国民游戏左右翻拍剧本这样的双保险,会降低不少风险。因为先天拥有大规模的粉丝群体,使得在播出起步时拥有很高的起点,加上投资巨大的制作规模,这些是其他国家大多电视剧所无法比拟的。所以,不论这部剧的口碑如何,参与其中的明星的话题度一定不会减少,电视剧所捧红的明星也不在少数。但是,过分依赖IP和明星效应的反比效应就是对于编剧作用的轻视。在国内,像宋载正这样为人所熟悉的金牌编剧为数不多,而想要依靠明星,带动编剧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也许只有当周播剧脱离翻拍和改编,同样有自信依靠独立剧本被关注和好评,这样才能拥有长期发展的潜力。
尽管各大卫视推出了不少周播剧剧场,但是品质良莠不齐,出彩的少,并没有形成精品栏目和品牌效应,计划中所期待的分众化周播剧场似乎未成气候。其中的原因除了电视剧本身,当然也包括宣传运营的思路还没有转换到位。因此,不仅仅是《老九门》本身的问题,从国内市场的总体环境来看,真正的周播剧黄金时代恐怕离我们还有一段距离。
□豆包(剧评人)
【举例子】
周播剧怎么埋伏笔?
典范
1
《神探夏洛克》(英国)
作为经典侦探小说改编的超级大IP,《神探夏洛克》有着英剧一贯的严谨逻辑和滴水不漏的“深挖坑”式剧情,不仅每一季的结束都是一个巨大的悬念,甚至每一集的结束都会为下一集的开始“埋雷”、留下线索。
第二季的第一集,夏洛克的哥哥和华生都以为艾琳艾德勒已经死了,但镜头一转,在恐怖分子的基地,夏洛克却乔装成刽子手救了她。夏洛克如何得知艾琳身处危险?又是怎么混进恐怖分子中?这些疑问让观众不由得期待能在接下来的剧情中得到解释。而最后夏洛克那两个音调变化(代表不同寓意)的"the woman"(那个特别的女人),也引发观众对夏洛克感情发展的揣测。
典范
2
《来自星星的你》(韩国)
《来自星星的你》作为一部偶像剧,却能将“伏笔”的套路用得炉火纯青,基本每集结束所卡的剧情,都会让观众欲罢不能地好奇下一集的“真相”。
第一集就给了一个巨大的伏笔,那就是:千颂伊小时候和都敏俊400年前遇到的小女孩宜花长得一模一样,这让都敏俊十分疑惑。虽然这件事最后也没能讲明白,但不妨碍观众在第一集就开始好奇。
典范3
《权力的游戏》(美国)
《权力的游戏》每一集基本都有伏笔——有些是下一集就有答案,有些甚至要过几季才能知晓——而你甚至意识不到这是一个伏笔。不少观众觉得第六季最催泪的一幕就是“阿多之死”,而随着他的死亡,编剧埋下的20多年伏笔也终于被解开:阿多之所以叫阿多,是因为他只会说一句“Hodor”。当秘密令人心碎地解开,这个埋藏很深的梗成为剧迷最大的哭点:阿多的一生,原来就是为了实现“守门”(hold the door)的终极使命,用身体将异鬼挡在了门外。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