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3:摩登周刊·行业观察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3:摩登周刊·行业观察

达芙妮三年半关店千余家

2016年08月12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曾经,达芙妮是市场上最受欢迎的女鞋品牌之一,彼时品牌邀请的代言人亦是娱乐圈最热门的女子组合S.H.E。
曾经,达芙妮在街面的门店密度几乎达到“五步一哨”,后来还大举入驻商场。

  “学生时期很喜欢达芙妮五道口店,上班以后开始关注购物的层次和体验,就没有再买过了。”供职于互联网行业的90后白领李萱(化名)说。

  达芙妮是“85后”学生时代的回忆,曾经有多少女生攒钱为买一双达芙妮。而如今,达芙妮陷入业绩下滑,大规模关店的泥潭。据新京报统计,截至2015年底的三年中,达芙妮关店772家。“关店潮”仍在继续,达芙妮7月下旬发布2016年上半年盈利预警,预估上半年又关闭了450家店。

  除了达芙妮外,美特斯邦威上市七年来首亏,班尼路遭到母公司出售,真维斯销售额下降三成……那些曾经贴在校门口商业街的周杰伦、S.H.E的海报已不复当年胜景,“85后”的校服要落幕了吗?

  三年半关店千余家,业绩亏损怪天气?

  达芙妮7月21日发布了上半年盈利预警,截至2016年6月30日的六个月中录得亏损。其同店销售增长率同比下滑11.7%。预估上半年公司关闭了450家店,包括400家直营店与50家加盟店。其中第二季度就关停了261家直营店和13家加盟店。

  对于业绩亏损的原因,达芙妮解释称,销售额下跌,这是受大幅净关闭店铺及同店销售的负增长所影响。上半年消费需求疲弱,并且于第二季度内,中国大陆出现频繁暴雨及洪涝,此不利天气大大影响了店铺客流量。同时,过季产品销售占比增加,导致毛利率显著下降。

  这并非达芙妮首次录得亏损,年报显示去年达芙妮亏损3.79亿港元,同比下滑3倍。这也不是达芙妮第一次将亏损归咎于天气,达芙妮在去年的年报中解释,全球暖化效应致使夏季延迟,且2015年冬季异常温暖,影响了季节性时尚产品包括女鞋的销情。

  伴随着业绩亏损,达芙妮连续多年出现大规模的“关店潮”。新京报记者统计显示,与2012年底鼎盛时期的6369个销售点相比,截至2015年年底的三年间,达芙妮关闭了772家核心品牌门店。然而这并非终点,仅今年上半年达芙妮预计关闭了450家门店。三年半的时间关店数达到1222家。

  多位业内分析人士公开表示,目前传统模式进入困境,而产品又缺乏个性,导致包括达芙妮在内的服饰品牌势头削弱。各大鞋企此前粗放式的扩张已经不再适用,线上渠道的发展使得不少线下门店沦为消费者“试鞋间”。

  元大证券分析师朱家杰预测达芙妮2016年和2017年的税后净利润将为-2.76亿港元及-1.29亿港元。

  多布局四至六线城市,品牌影响力受损

  新京报记者查阅达芙妮过往年报发现,达芙妮销售网点遍及大陆各线城市。比如2012年6369家核心品牌销售点中,有3325家位于四至六线城市,占全部销售网店数量的52.2%。与此同时,达芙妮在一线城市的核心品牌销售点仅为721个,占全部销售网点数量的11.3%。

  对于一线城市而言,达芙妮在选址模式上仍将“大众鞋王”的平民范进行到底。不同于百丽、星期六等国民品牌在核心商圈选址的特点,达芙妮更倾向于在街面上开店。

  新京报记者选取北京朝阳大悦城至常营龙湖天街购物商圈进行调查,这里地处东五环内外,人口密度大,紧邻国贸,社区分级呈现出多样化。达芙妮并未在朝阳大悦城以及龙湖天街两大中高端购物商城设店,而是在位于东五环外的欧尚超市2层以及位于管庄刨花板市场北侧的商业街上同时设立了“鞋柜”和“达芙妮”两个门店。而且7月底欧尚超市的“鞋柜”和“达芙妮”进行了“买一赠一”的促销活动。

  “我不会在超市和街边买鞋子,感觉不上档次。”李萱说。分析人士则表示,大举扩张门店,大面积布局欠发达城市,频繁出现在非核心地段带来的直接后果是自降品牌影响力。

  净利润连续亏损,存货积压问题凸显

  2012年达芙妮的净利润迎来了最高值达到9.56亿港元。在业绩辉煌的背后,达芙妮的存货积压问题开始变得棘手。

  2012年,达芙妮存货攀升到23.69亿港元,存货周期天数上升到188天。尽管该年度达芙妮的现金流量净额并未出现负值,为4.31亿港元,但已经无法覆盖净利润,这其实已经暗示2012年的达芙妮虽仍有盈利能力,但资金链比较紧张,存货积压问题已经凸显。

  自2013年第四季度开始,达芙妮大幅调整门店网络,砍掉50个核心品牌销售点,这也是达芙妮由盛转衰的第一波关店潮。至2015底,达芙妮的核心品牌销售点减少到了5597家。从近三年的财报来看,为了清除存货,达芙妮不仅关闭店铺,还积极促销过季产品,拒绝补货订单等。

  与此同时,传统的实体渠道营销模式正受到互联网电商的冲击,达芙妮选择利用互联网等销售渠道来协助清货。分析人士称,传统品牌借助互联网渠道主要为“去库存”,事实上以“联结”为目的更贴近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营销思维。

  不过,在一系列去库存的举措下,达芙妮的存货情况在2014年出现了好转,存货总额减小了14%,至22.73亿港元;2015年,达芙妮存货继续减少至20.92亿港元,不过存货周转天数却攀升到了218天。这就意味着达芙妮的出货速度越来越慢,一双鞋子从生产到销售要218天才能完成。

  关店铺、促销过季产品等手段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同店销售额的走跌,盈利状况持续疲软。2012财年至2015财年,达芙妮的营业额从105.3亿港元一路走跌到83.79亿港元,对应的净利润也从9.56亿港元跌到-3.79亿港元。

  对于今年上半年预警亏损,达芙妮表示,虽然录得亏损,但公司整体财务状况稳健,集团致力推行改善方案,包括整合旗下店铺网络及存货,在其电商业务持续投入并严控支出,从而改善全年业绩。

  国民青春品牌遇困,“85后校服”集体落幕?

  上世纪80年代末,由于台湾高昂的土地和人工成本,达芙妮的创始人张文仪瞄准大陆机遇开创了女鞋品牌达芙妮,不过从2012年开始,中国大陆包括租金和员工成本在内的营运成本不断上涨,挤压企业盈利空间。

  由S.H.E代言的达芙妮女鞋曾是“85后”的青春记忆,彼时其门店分布于学校门前的商业街,备受女生青睐,如今却是连续亏损,门店大规模缩减。这不是达芙妮一个品牌的境遇,是众多国产青春鞋服品牌的共同宿命。

  比如靠着周杰伦代言红遍大街小巷的美特斯邦威,曾经在校园里风靡一时。2012年美邦服饰关闭了上海淮海路的美邦高端品牌Me&City旗舰店,这家超过2000平方米旗舰店的“倒掉”掀开了库存滞销的“潘多拉魔盒”。

  截至2015年美邦服饰的库存数量攀升至3761万件,而当年的服装产量为7756.5万件,不到库存数量的两倍,门店在这三年间消失了1500家。2015年,美邦服饰净利润为-4.31亿元,是上市七年来的首亏。

  同样宿命的还有真维斯和班尼路。真维斯2015年在中国的销售总额为28亿港元,下降幅度达到29.36%;在四年间,真维斯的零售门店从3261家下滑到2249家,关闭了千家门店。媒体报道,班尼路的门店两年内关闭了617家,于今年6月被母公司香港德永佳集团出售。

  与达芙妮等国产青春品牌正在遭遇的困境不同,洋品牌正在中国迅速发展,成功借势移动互联网达到了线上线下的双向扩展。比如优衣库去年表示计划未来每年在中国新开100家门店,同时也在尝试O2O发展模式。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张帆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