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社论·来信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2:社论·来信
上一篇

来信

2016年08月24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公共设施二维码何时好用

  据报道,不久前,北京市很多城市公共设施有了二维码“身份证”,市民扫码可反映设施是否合法、有无脏污损坏,但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各种问题。

  在一些与民生相关的小型公共设施如公交站牌、垃圾箱、公共电话亭、地下通道提示牌和报刊亭上,二维码铭牌很小,很不起眼,不容易被发现;此外,有些公共设施二维码反应不“灵敏”,手机扫描总是不成功;而报修建议没人跟进也是一大问题。记者对一些公共设施丧失功能的问题进行反映,但过去了多日,始终没有得到任何回复,原先那些问题公共设施也没有人前住维修处理。

  二维码的使用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相关部门在公共设施上印上二维码,本意是为了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但没想到二维码却成了“鸡肋”。希望相关部门对此引起重视,解决上述问题。□常俊曙(市民)

  健身器材“病”了要及时“医治”

  对多数人来说,利用小区里的公共健身器材锻炼身体,是最直接也是最简单的运动方式。但是,有些小区的健身器材总是伤病缠身没人管。

  我所居住的小区里,前年安装了一套崭新的健身器材,后来健身器材的一些螺丝钉脱落,不知去向。居民向物业反映,物业答应很快修复,但就是不见行动。如此春去秋来,健身器材损坏的速度越来越快,有些铁杆竟然被拾荒人偷走了。如今,健身器材完全成了“废物”。

  物业找维修人员来检修,维修人员坦言健身器材“伤病”太重,“医治”不了,必须更换。可是更换要花大笔的钱,物业已经掏不起。每次看到那些无用的健身器材,我就感到心痛不已,要是当初及时维修,相信健身器材不至于糟糕到“瘫痪”的地步。□黄静(职员)

  学生为超前消费举债是观念错位

  一项调查显示,28.4%的受访青年每月工资均会透支,45.4%的受访青年在平时生活中有时还需借助父母的经济资助,51.2%的受访青年期望“每月收入有一定比例剩余”,69.4%的受访青年认为年轻人应树立“有计划和理财意识”的消费观。

  消费文化说到底就是深层次的行为规则,这个规则就是消费的价值和规范系统。消费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也是塑造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的过程;一些年轻人“该花就花”甚至陷入债务危机,在本质上就是社会认同的走偏与错位。

  在消费社会,消费不仅具有满足衣食住行需要的实用功能,还具有抽象的符号功能,即社会表现和社会竞争的功能。一些年轻人却希望通过炫耀性消费,来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肯定,甚至不惜“打肿脸充胖子”。

  物质的丰盈和精神的贫乏一旦联手,不可避免会让一些年轻人陷入欲望的深渊。少数大学生为了超前消费,甚至向校园网络借贷“伸手”,不仅让自己和家庭身陷债务的泥沼,也影响了学业甚至正常生活。

  年轻人要想赢得他人的认同,不能依靠“表面功夫”,同时还要树立起正确的财富观、消费观。□杨朝清(教师)

  评论投稿信箱:shepingbj@vip.sina.com shepingbj@vip.163.com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