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2:黄金楼市·公司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12:黄金楼市·公司

闽系“新科地王”

融信中国本月在上海创造单幅地块总价、楼面价双料最高纪录,闽系房企已向“第一梯队”进发

2016年08月26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新京报制图/孙嘉潞

  110.1亿元的上海静安地王,再一次刷新了全国单幅地价成交的新纪录,并将一家叫做融信中国的房地产企业推向了万众瞩目的位置。根植于福建,融信中国几乎具备所有闽系房企的特色:搅动资本游刃有余、拿地毫不手软;一边在全国各地制造地王,一边在提升业绩冲刺一线房企的阵营。到底是什么支撑起它、它们的底气,而强大的底气背后,又可能面临什么样的风险?

  超10万元/m2楼面价拿地

  8月17日,融信中国击败众多知名房企,将上海静安地王收入囊中,根据业内人士测算,该地块成交楼面价已达10.03万元/平方米,溢价率达139%,可售部分实际楼面价更高达14.6万元/平方米,创造了迄今为止,全国单幅地块总价、楼面价的双料最高纪录。

  事实上,这并不是融信中国在土地市场的首次出手。根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包括上海静安地王在内,融信中国今年以来已在国内土地市场收获14宗地块,其中有7宗地的溢价率超50%,总共耗资345.39亿元;在2016年之前,融信中国在国内招拍挂市场上拿地总额并未达到300亿元。

  为何选择在今年下血本拿地?地王对企业的运营是否有压力?截至发稿前,记者曾多次尝试联系融信中国相关负责人均未得到回应,但在近日的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融信中国的管理层悉数亮相,并对一些热点问题进行了回应。执行董事、副总裁林峻岭指出,“地块本身有足够的稀缺性,和其他项目暂时没有对比性,目前评估地价合理。”主席、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欧宗洪则补充称,同样的地块放置在北京相同地段,价格应该更贵,“未来售价根据市场走势而确定”。紧接着,融信中国董事、首席财务官曾飞燕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融信中国已与国内一线上市房企签署了该地块的合作开发协议。

  据一位接近融信中国的人士透露,融信中国销售业绩不错,尤其是在福建和杭州市场的表现很突出,库存量已经去化差不多,因此即使溢价率偏高,也需要拿地丰富土储。

  拿地优势或在将来凸显

  据悉,融信中国隶属于融信(福建)投资集团,记者登录其官方网站看到旗下除了地产开发外,还涉及物业、金融、景观工程、旅游产业、路桥基建、贸易和教育等多个业务板块。

  据上述接近融信中国的人士介绍,尽管母公司旗下产业众多,但除了地产业务之外,其他板块扩张的可能性不大,这一点从其今年积极拿地和融资就可见一斑。该人士进一步表示,从融信中国后续的战略扩张来看,仍然瞄准一线城市和重点的二线城市。尽管上海静安地块彰显其“财大气粗”,对于杀入其他一线城市尚未列入考虑范畴。“暂时还没有进京的计划,但华背已准备布局,正在考虑天津。”该人士补充。

  一位市场分析人士对此表示,上海确实更加市场化,支付能力更强,而北京房地产市场不太均衡。以北京的门头沟为例,基础配套很不发达;但在上海,即使是郊区,各种设施的匹配度都非常高。“而且从很多企业的成长历史来看,上海项目多,企业成长性就高,这源于上海房价上涨背后的支付能力其实也是在快速上涨的。”该人士指出。

  业内人士进一步指出,一般来说,虽然现在地价确实处于高点,但从后续战略导向看,其他新出让的地块成本并不会太便宜,当前拿地的优势在那时也许会凸显出来。

  闽系房企已入主流市场

  无论是今天的融信中国,还是当年的旭辉、泰禾、阳光城。毋庸置疑,闽系房企已经日渐进入中国房地产主流市场。根据各类公开榜单显示,融信中国、泰禾集团、中骏置业等11家企业在全国50强房企行列;如果再加上三盛、国贸、中联等企业,全国百强房企中20%的席位被闽系占据。

  并非徒有虚名。一份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11大闽系房企2016年拿地已经投入1406.9亿元,刷新历史纪录。值得注意的是,包括阳光城、泰禾、融信、禹洲等在内的“闽系”开始频频于上海、北京、杭州、合肥等一二线城市以高溢价率压倒其他龙头房企拿地,并且屡屡创造新地王。而在已经抢到的地块中,有多达50宗可以称为地王,而全国2016年前7个月溢价率超过50%的地块为189宗,也就是说,全国地王有超过20%被闽系房企获得。

  业内的共识是,闽系房企拿地更加激进。中原地产分析师张大伟指出,闽系房企普遍拥有雄厚的财团背景,而且民间资本实力雄厚,多家房企已经涉足银行、金融等领域,融资成本低。这些都造就了闽系房企开疆拓土的底气。

  而在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看来,实际上包括浙江、福建和广东很多企业近期都加大了对地产的投资,其实背后就是民营资本继续活跃的表现。在实体经济还没有完全复苏,拿地或者说到类似上海、南京等城市拿地反而是一种比较稳妥的投资。

  与此同时,高杠杆、高周转、高负债是传统闽系房企给外界的印象。此次融信拿地后,许多媒体就其高负债率提出了质疑,并指出2016年以来其先后在土地市场上斥资超过230亿元,而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合同销售总额不足180亿元。对此欧宗洪给出的解释为合作开发,压力并不大,且现金流仍相当可观。

  鲇鱼?高价缔造者?

  通过查阅公开资料不难发现,闽系企业过去有很多都是投资钢贸或者金融保险业,受到行业周期波动的影响,在完成原始资本的积累后开始流向房地产市场。蜂拥而至的闽系房企对于整个房地产市场又会带来何种影响?某业内人士表示“应该就是扮演了一个拉动地价领头羊的角色。”

  在张大伟看来,旺盛的产品力也是闽系房企非常鲜明的特征,据他观察,闽系房地产企业已经拥有丰富的土地储备和战略布局,并且大部分闽系房企都进入了全国房企的“第二梯队”。如今晋升“第一阵营”已经成为这些闽企共同努力的方向。

  除了市场层面,对于企业自身而言也并非一本万利。严跃进就指出,目前部分闽系企业的信用状况不佳,或者说在行业内的评价不高,使得商业银行对于此类企业的信贷严苛程度加大。后续如果战略扩张过猛,若要寻求信贷支持,其难度是会增加的。这会影响部分地产业务的投资。此外如果销售市场强劲,能够有效对冲市场风险,一旦后续企业的项目销售节奏跟不上,企业资金链必然会受到影响。

  新京报记者 李捷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