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社论·来信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2:社论·来信
下一篇

除了抓骗子,也要斩断个人信息利益链

2016年08月31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 社论

  对徐玉玉事件的追问和反思,不能止于破案,还要追根溯源,堵住个人信息泄露的制度和监管漏洞。

  很多人注意到,在徐玉玉被诈骗事件中,犯罪分子实施诈骗前已经掌握了徐玉玉的详细个人信息,骗术十分精准。可以说,个人信息泄露,是诈骗分子骗术得逞的重要前提。而新京报记者暗访发现,目前在网络上买到个人数据信息并非难事。学生、新生儿、车主、业主、医院诊断等个人数据信息均被明码标价,几毛钱一条就可出售。除个人外,还有公司经营此类业务,已形成黑色利益链。

  徐玉玉被诈骗案的侦破也告诉我们,只要负有职责的部门各司其职、一追到底,电信诈骗也是可以破案的。在全社会关注之下,侦破一起诈骗案并不难,更何况犯罪分子的骗术并不高明,也不是无迹可循。但是,对徐玉玉事件的追问和反思,显然不能止于破案,还要追根溯源,堵住个人信息泄露的制度和监管漏洞。

  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接到诈骗信息的人数高达4.38亿,相当于每3人中就有1人接到过诈骗信息。信息诈骗太多,很多人对此习以为常,或者不胜其扰也无可奈何。如果不是发生极端事件,很少有人追问,我们的个人信息是如何泄露的,究竟有没有办法治。

  去年年底,北京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总队发布的《现代网络诈骗产业链分析报告》显示,在我国从事网络诈骗产业的人数至少有160万人,“年产值”超过1100亿元。且这一黑色产业链不仅人数众多,且分工明确,涵盖了从开发制作、批发零售、诈骗实施到分赃销赃等不同环节。诈骗团伙已经“企业化” 。当前个人信息从泄露、到贩卖,再到营销、诈骗,已经发展成为一条黑色产业链,也让电信诈骗的话术更具迷惑性、更易得手。

  所以,电信诈骗的犯罪需要严厉打击,而公安部门在破案抓骗子的同时,也应该顺藤摸瓜,加大对个人信息泄露和贩卖等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对于这些个人信息,到底是谁泄露的?又是通过怎样的途径流向了诈骗分子之手?从源头上着手,堵住个人信息泄露的漏洞。

  分析以往的典型案例可以发现,个人信息泄露的源头,主要是医疗、教育、电信、社保等企业和公共机构,泄露原因主要是里应外合的非法倒卖和黑客侵入窃取。与无良商家非法获取倒卖个人信息相比,公共部门的信息泄露更让人担忧。

  这是因为这类信息不仅量大而且要素更全,更可能被骗子利用。鉴于一些部门普遍技术水平不高,缺乏安全意识,而技术类窃取日益成为公民个人信息来源的主要源头,动辄数以亿计。因此,需要尽快明确责任义务,对发生个人信息泄露的政府部门或企业依法进行追责,以倒逼他们进行安全升级。

  尤其是对于公共部门和有条件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机构,更要承担起保护个人信息的责任,防止个人信息被泄露、转卖;互联网、电信等企业也有责任提高技术水平,对诈骗信息进行有效拦截、制裁。对于那些见利忘义,跟犯罪分子里应外合倒卖个人信息者,更要严惩重罚,形成威慑。

  近年来,各级公安部门也加大了打击电信诈骗的力度,不过,相对于个人信息被严重泄露的严峻现实,打击电信诈骗也需要进一步升级、溯源。除了抓电信诈骗的“骗子”,也要抓个人信息的“贩子”。同时,工商等部门也要加强市场监管,对那些依靠个人信息营销的企业,依法查处。斩断个人信息利益链,说不难也不难,这尤其需要各部门对社会和市场反应灵敏,依法履行职责。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