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论
自贸区的再次扩容,向世界释放出了明确信号,中国经济变得更加开放,支持贸易自由化的力度也空前之大。
在G20峰会前夕,我国第三批自贸区名单终于尘埃落定。近日,中央、国务院决定,在上海、广东、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建设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在辽宁省、浙江省、河南省、湖北省、重庆市、四川省、陕西省新设立7个自贸试验区。商务部部长高虎城近日表示,新设立的7个自贸试验区将进一步对接高标准的国际经贸规则,形成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的试点格局。
这7个自贸区的揭幕,被市场戏称为“市场经济”爷爷放出来的7个“葫芦娃”。这些区域各有特色,同时辐射不同的区域,7个自贸区的着力点也有所不同。如辽宁主要是整合东北经济,河南省主要是落实中央关于加快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的要求,湖北主要是发挥其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和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中的示范作用……这些产业各有侧重的自贸区,基本能把国内主要经济带串联衔接起来。
自贸区的再次扩容,无疑向G20国家和整个世界释放出了明确信号,中国经济变得更加开放:支持贸易自由化,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而从国内看,也能够看到战略的变化调整脉络。通过第三批自贸区的名单不难看出,以往主要积聚在沿海发达经济体中的自贸区,开始逐渐向内陆城市和省份扩容:除了传统的发达省份浙江,名单中的其他省份都是内陆省份,中部、西部和东北均有涉及。
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口,把以往在发达省份的发展经验扩围至内陆省份,这不仅仅是经验上的传递,更可能成为改革转型的一块新试验田,让这些自贸区成为区域经济中打破壁垒的那条“鲇鱼”,以开放性为路径,重新挖掘这些区域逐渐放缓的经济背后的潜力。
对各地方来说,自贸区带来的不仅仅是东部地区的发展模式,更重要的是,自贸区本身的开放性质会对地方行政和市场化水平形成倒逼机制,会要求地方行政尽快形成能够与国际接轨的模式,也要求区域地方的市场化水平提升。
事实上,在上一轮制造业和房地产的经济风口过去后,行政体制跟不上新经济发展内蕴的自由包容开放要求,使得一些省份正在逐渐偏离新经济的风向。而自贸区的试验田式的制度设计,就旨在带来经济新氧气。毕竟,自贸区意味着能以更便宜的价格买到国外商品,海淘也能实现无缝对接,这对于促进内需、发展新经济都大有裨益。
值得注意的是,自贸区的设立不能流于形式,特别是不能只复制样子,而忽略内在。自贸区最根本的精神,不是向中央争取到政策的倾斜和财政的扶持,更不是借由自贸区来重新炒作房价楼市,而是把这一机遇当做革新的机会,将自贸区的开放自由包容转化为地方发展新动力来源。
比如以辽宁为代表的整体东北经济,以往的重工业大国企以及僵化的政企不分体制,对地方经济的阻碍已经非常明显。这个时候,需要有这样一份外力来打破沉闷的死水,给地方经济解放行政的干预、注入市场的活力。自贸区的鲇鱼作用,因此也更值得期待。
沙丁鱼保持生命力,离不开搅动改变的那条鲇鱼。自贸区的设立,扮演的正是这样一种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进而为中国经济的更加开放特别是中西部开放变革,注入活力。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