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3:文娱新闻·看点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3:文娱新闻·看点

《世界上的另一个我·欧洲季》展示同年同月同日生人的青春,新京报专访导演杨帆

不同国家12个“我”全是“行动派”

2016年09月06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杨帆和萝蕊在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街头“卖艺”。

  继上一季取得优异口碑之后,全新版《世界上的另一个我·欧洲季》正在爱奇艺播出。“欧洲季”将视角定位欧洲大陆,该片主人公兼导演杨帆寻找到12个国家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年轻人,带来12段故事人生。接受本报专访时,杨帆说,13岁退学后,很少有跟同龄小伙伴共处的时光,但他拍摄的片子主人公却都是货真价实的“同龄人”,这本身就是一件很奇妙的事。

  在上一季拍摄完成后,杨帆遭遇严重车祸,伴随他多年的摩托车完全烧毁。2015年8月,他又因意外导致右手螺旋式骨折。车毁人伤,并没有阻止他继续寻找“最酷的青春”。全新“欧洲季”从上一季的终点立陶宛启程,历经法国、奥地利、德国、瑞士、乌克兰、意大利、西班牙、丹麦、芬兰、荷兰,比利时12国,杨帆寻找到12个同样在1990年10月5日出生的“另一个我”。这其中,有创业者、艺术家、运动员、新移民、富二代以及留学生等,每个故事都展示出了这个世界上青春的多样性。

  第一集中,杨帆遇到的“另一个我”是立陶宛帅哥Tadas。Tadas也是一名典型的“去做派”,自12岁开始赚钱,目前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创业项目。第二集杨帆在法国找到了中法混血美女萝蕊,一个能开摩托能做音乐能跳钢管舞的女孩,萝蕊希望退学“国际贸易”转学音乐,和13岁选择退学开始艺术创作的杨帆一拍即合。杨帆说,他所拍摄的“另一个我”身上都有着相似的特质,“他们都是敢于去实现自己梦想的人,在他们身上都能看到两个字‘去做’。”

  这一季中,同时曝光了杨帆13岁退学之后的经历。退学之后,杨帆跟着纪录片导演父亲从拍摄开始学起,自学各种专业理论,吃睡在路上;16岁他开始投入纪录片创作,拿下国际纪录片奖项;21岁开始创作《世界上的另一个我》。

  ■ 快答揭秘

  Q 片中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主人公都是怎么找来的?

  A 网络撒网

  每一个主人公都经历了漫长的寻找过程,百分之九十是通过网络。我们通过Facebook、VK网等社交软件搜索同一天出生者;利用Google搜索生日关键词;在国外报刊、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找人新闻。欧洲很看重网络隐私,所以找人也遇到很大困难。比如我们在一些社交网站留言,一百条能有一个人回复。我们也尝试用谷歌搜生日,搜出来的基本都是名人,这次西班牙的一个女演员就是这样找到的。找人差不多就花了两个月时间。

  Q 只有几天的拍摄时间,如何和主人公进行交流?

  A 先跟他们交朋友

  最早我们去见一个主人公,是整个团队一起去,气氛比较紧张,因为一下子见到那么多生面孔,又都是外国人,见第一面会拘谨。后来一般和主人公的第一次见面,我就一个人去,希望可以先交朋友。比如上一季的芬兰女孩汉娜,最开始她没有突出特点,在校女大学生,还是学宗教学的。我就先跟她交朋友,取得信任之后,她吐露心声,讲了她的失恋。所以我就发现了这个人物身上的差异性,虽然最初她是感觉有点严肃,但实际是一个很浪漫的人,感情生活也就成为一个重点。也有前期调研过程和见到真人反差很大的,比如意大利西西里岛的一个男孩,之前邮件交流的时候以为他英文很好,后来才知道他都是靠谷歌翻译,实际上和他面对面一句英文都无法交流。最后只好找了一个意大利的翻译,但两个人就很难有深入交流。

  Q 在这些花样少男少女身上,选取什么事件来拍摄?

  A 展现他们面对困难时的反应

  我也希望能对主人公有一些标准,但现实是没有选择,因为能找到的同年同月的人本来就非常少。只能尽可能挖掘人物特点。我是希望能展现主人公面临困难的时候的反应,不太喜欢展现快乐的一面。这一季有的故事其实并没有太起伏,拍摄的就是比较简单的生活,欧洲很多年轻人的生活还是很富足的,不像第一季在欧罗斯、蒙古,生活相对动荡。

  Q 13岁退学这事靠谱吗?

  A 我没有迷茫过

  我爸很开明,那个时候我妈、奶奶、姑姑觉得不靠谱,后来她们看到我拍的片子也就放心了。我在家也看《辞海》,当百科全书看,看了各种大量的书。那时我的目标就很明确,我想当导演,做影视。我家里有两面墙,都是各种电影的碟片。我爸爸在央视当了20年编导,他也会给我讲拍摄的事情,进行业务探讨。我退学后就跟着我爸到处跑,最开始就是扛架子,做场记,一点点在现场慢慢学习。我没有迷茫过,一直在做自己喜欢的事。

  采写/新京报首席记者 刘玮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