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3:经济新闻·关注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3:经济新闻·关注

趣分期暂停校园贷“地推”

转型做消费金融;银监会等已加强校园贷监管,部分高校开学仍见校园贷小广告

2016年09月07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新京报讯 (记者宓迪)校园贷监管力度加大,有校园贷平台开始转型。昨日新京报记者了解到,趣店集团(原校园分期平台“趣分期”)宣布已暂停了校园地推业务,今后将专注于消费金融业务。

  趣分期称已获得30亿投资

  今年以来校园贷事件多发,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新京报记者了解到,知名校园贷平台趣分期已经停止了校园线下推广工作,转做非信用卡人群的消费金融业务。

  9月5日晚,趣店发文称,正式从校园市场成功转型全社会非信用卡消费金融用户。趣店联合创始人何洪佳称,早在2015年初,趣分期就已经不再局限于校园,而开始布局非校园业务,转型后趣店用户结构发生了“群体变化”,目前已经全面停止校园地面推广。

  对此说法,有媒体报道称,趣分期退出校园市场。9月6日,趣分期方面对新京报记者表示,“不能说退出校园市场”,因为原先那些校园用户还在,但比例会减少。

  趣分期方面宣称,2016年7月,公司再次获凤凰祥瑞、联络互动等联合领投,老股东跟投的约30亿首期PRE-IPO系列融资。

  在给新京报记者发来的声明中,趣分期称,在2015年就已经开始布局非在校生业务。何洪佳表示,趣店非校园用户已逼近2000万,用户覆盖了白领、蓝领等消费群体。趣店集团不排除入股金融机构,或者申请民营银行牌照。今年初,趣店已经获得了全国性网络小额贷款牌照。

  校园贷监管促进转型

  今年3月9日,郑州21岁大学生因无力偿还60万元网贷跳楼,更是把校园贷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今年年初,教育部和中国银监会发布通知,要求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机制,帮助学生增强金融、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8月24日,银监会就有关情况召开新闻发布会时明确提出,目前对校园网贷采取“停、移、整、教、引”五字方针。地方层面也出台了相应的自律文件。深圳互联网金融协会下发通知,严禁线下销售和校园代理、严禁非法催收。

  业内有观点认为,校园贷乱象将得到整治,受此影响,不少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的平台将加快转型。

  部分高校开学仍有校园贷

  进入9月,各地大学已经开学。新京报记者电话采访了一些地方的高校学生。人民大学有两位学生表示,开学后未发现校园内有校园贷的小广告。

  一位北京化工大学的同学称,以前寝室里经常收到校园贷小广告,现在很少了。多位北京石油大学学生也向记者表示,没有注意到大规模推广校园贷的现象。不过有同学反映,这段时间QQ好友动态上会不断出现校园贷类的推广信息,“看起来诱惑很大”。

  厦门大学一位学生表示,开学后自己在校园内收到了一些校园贷的小广告,由于开学时学校开了会,说“切记不要相信其他渠道的贷款信息”,因此她个人并不相信小广告内容。

  吉林大学有同学称,校园内没见到小广告,但在学校周边的超市等场所有不少校园贷小广告,她还碰到过有人员现场宣传校园贷。

  根据一些高校的同学反映,新京报记者登录了58同城、赶集网、百度贴吧以及部分大学BBS等网站,发现也存在一些宣传校园贷的推销广告,在大街网上还有招聘校园代理的消息。

  ■ 相关

  其他平台暂未表态“转型”

  其他几家平台是否有转型打算?新京报记者联系了分期乐、优分期等此前有校园贷业务的公司。分期乐方面未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

  优分期方面,记者注意到,8月优分期刚刚成立了和创金服集团,上线了简单借款业务,这是一款面向非校园的产品。

  优分期创始人房平此前也公开表示,不可否认,有很多不良平台趁机采取虚假宣传的方式和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资费标准等手段,诱导学生过度消费,甚至陷入“高利贷”陷阱,侵犯学生合法权益。不过他同时称,校园贷作为一种较新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在满足学生消费需求的同时,也为这个特殊群体逐渐搭建起更加完善的助学、实践、创新求知、创业等具有积极意义的机会。

  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对新京报记者评论称,大学生被骗,用校园贷消费还不起,源于企业风控没做好,平台门槛设置低、是业务上的问题。校园贷本身商业模式和商业伦理是否有害值得商榷。

  ■ 分析

  转型消费金融前景如何?

  消费金融公司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不吸收公众存款,以小额、分散为原则,为中国境内居民个人提供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消费贷款规模快速增长,从2007年的3.3万亿元攀升至2014年的15.4万亿元,增长强劲。未来几年,消费信贷市场规模有望延续中高速增长,到2019年时消费信贷规模将超过35万亿元。

  有分析指出,互联网巨头获取的资金成本更低,目前跟阿里、京东等互联网巨头相比,校园贷平台并不占优势,在利率上优势并不显著。

  网贷之家一份调研数据显示,纯P2P学生网贷平台年化借款利率普遍在10%-25%之间,分期付款的购物平台要更高一些,多数产品的年化利率在20%以上,此外还会有一些手续费、服务费等隐性费用;对比来看,阿里旗下的蚂蚁花呗年化利率在16%,苏宁任性付的现金分期则为16%-20%。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分期乐与趣分期这两家行业领导者随着在校园市场的地位巩固,以及在校外人群的延伸,其贷款规模与贷款余额已经超过部分银行系控股的消费金融公司,接近中银这样的老公司。

  ■ 观点

  “未来仅有两成校园贷可成功转型”

  校园贷转型消费金融,门槛有多高?

  91征信创始人薛本川告诉新京报记者,预测未来有20%的校园贷可以成功转型。他认为,校园贷的业务形态大致为两类,其中一类本身就是消费金融的形态,只不过面向对象是学生群体;而另一类则直接发放现金贷款。

  “第一类业务形态实质并未改变,只是将客群转移了,不再服务学生。这类转移其实难度不大,已有的基础设施还能复用。”薛本川表示,第二类校园贷转型消费金融难度不小,因为该类公司的转型需要更多地投入资源到消费场景的获得上。

  近年来,校园贷消费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这里有固有的银行信用卡部门,也有新批复的消费金融公司,也有互联网金融公司,甚至包括部分电商平台自身,”薛本川介绍。

  声音

  大学生:借校园贷就是一场噩梦

  华北某高校的大学生李某曾经陷入一场校园贷危机。上学期,他办理了18个月分期购买一款vivo手机,每个月200多元的还款额度。结果,这样一款市价为2499元的手机,他实际偿还了3600元。

  “在办理分期的时候需要征信系统,他们告诉我不能按时付款的后果很严重”,谈到逾期交费时,李同学说“那简直是我的噩梦,第二个月的时候还没有及时还上钱他们直接把电话打到我爸那里了,我还被家里批了一顿”。

  家长:校园贷让孩子互相攀比

  在吉林大学上学的范某的母亲称,她不支持校园贷款,因为小孩的人生观世界观都没有完全成熟。范某母亲称,现在很多校园贷都不是正规渠道的学生贷款,由此导致了小孩之间互相攀比,越花越多,越买越贵。

  范某母亲说,学生应该以学习为主,除非是家里真的困难申请助学金之类的,剩下的(贷款)都不同意。她还讲到之前看新闻说有小姑娘为了贷款上传自己不雅信息,家里有姑娘的家长知道了这种事,肯定很担心。

  她认为,如果上学时贷了很多款,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以后还都还不清了。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宓迪 侯润芳 实习生 马洁瑜 洪紫桐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