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社论·来信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2:社论·来信
上一篇  下一篇

来信

2016年09月09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松榆南路有一段人行道太“崎岖”

  近日,我在松榆南路上看到一段“畸形”的人行道:这段人行道比其他人行道高出不少,呈“M”形状——重复上坡与下坡。这还不够,人行道中的大部分路段竟是倾斜的,基本是内侧高、外侧低。另外,盲道在该路段的中间位置处“断”了,足有两米长,没有盲道的路段同样呈“内高外低”斜坡状,而斜度比其他路段更为严重。一看就能知道,那是因为人行道曾被“掰开”过,而后重新补上水泥,却是“半拉子”工程。

  这段人行道正常人走着费劲,盲人估计就更吃力了。我问附近居民,他们说平常推着轮椅与婴儿车从这经过特别不方便,走非机动车道的话又很危险。希望这段人行道能早些平整起来。□赵棣发(市民)

  特需病房要为基本分娩权让路

  据新京报报道,随着全面两孩政策落地及“猴宝宝”生育高峰的到来,北京部分医院出现孕妇建档“一号难求”的局面,甚至有家属要提前一天用小板凳排队。9月7日,市卫计委表示,将通过取消特需病房、调整其他科室床位等措施,确保年内新增产床千张左右。

  《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提出,十年内全国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8%以上。确保如此高的住院分娩率,是因为院外分娩存在较大风险。国家推出降消项目(即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消除新生儿破伤风),也以提高的住院分娩率为目的。但眼下,孕产服务能力不能满足需求的矛盾日益凸显。

  在此紧要关头,许多孕产妇无法建档,更难获得一张产床,一些人却数倍占用紧缺资源,这显然不合理。取消特需病房,有利于提升孕产服务能力。除此之外,还可通过价格谈判和质量监控,让民营医院孕产服务跟公共服务需求对接。□罗志华(医生)

  用护理险为失能老人兜底,挺好

  据报道,8日上午,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在养老服务资金专题座谈会上提出,拟增设一个区为下一个失能老人长期护理险的试点。其中,探索的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险将是强制性的社会保险。

  截至2015年,我国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已突破4000万。在现代社会,失能老人依靠家庭成员赡养和照护是不现实的,社会化照护很关键。但不是每个家庭,都能承担起开支不菲的失能老人照护费用,钱该从哪里来?推行强制性社会保险,把失能老人长期照护纳入其中,借助商业保险的市场运作优势,用社会的办法解决,无疑是个可期的法子。在很多发达国家,养老险其实已很成熟。

  现在我国的长期护理保险和养老产业,还不够成熟,但像北京这样有条件的地区,多些将长期护理保险纳入补充养老保障体系的举措,还是挺有益的。之前看到有专家提议,对作为长期护理险服务的供给体系主体的民营机构多些税收优惠,将单位缴纳的老年护理保险缴费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类似举措同样可考虑与失能老人护理险并推。□王甄言(公务员)

  评论投稿信箱:shepingbj@vip.sina.com shepingbj@vip.163.com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