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0:书评周刊·新媒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10:书评周刊·新媒体

光临到哪里,哪里的黑暗就变成光明

2016年09月10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扫一扫关注书评君
傅雷
张爱玲

  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安静也不确定的年代。童书市场鱼龙混杂,留学时代万象变迁,娱乐圈吵吵嚷嚷。过去的这一周,书评君对这个不安的时代进行了严肃而深刻的思考。同时,我们缅怀了两位逝者,纪念他们为我们的精神世界留下的点点滴滴。

  平凡的生活,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波澜壮阔,却能让我们在独立的主张中,寻求有力度、有尊严的生命姿态。阅读需要主张,活着也需要主张。

  观察

  我们只想谈谈沈石溪的书怎么不好

  沈石溪写的是“动物小说”。小说可以是虚构的,书评君读了这么多书,这个道理自然懂。但当读者对象是少儿读者时,也许明确虚构与现实的区别是必要乃至必须的。沈石溪的吊诡之处在于,他时而宣扬其小说务求真实,时而又希望大家对他小说的真实性不要要求过高。如此变化莫测,实在不可捉摸。

  如今,童书市场鱼龙混杂且颇有些泥沙俱下之势,求全责备,期待有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当然是痴心妄想。然而,能在这滚滚洪流中,保持清醒的认识和独立的思考,则是当今出版界、媒体界、教育界及家长应当抱有的态度。“阅读需要主张”,这句话的重要性不言自明。

  全民留学时代,我们应当如何看待留学?

  《建国之惑》 作者:任剑涛 版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2年5月

  我们面临着一个“全民留学”的时代。每个人身边可能都有即将去留学、正在留学、留学归来的亲戚、同学或朋友。对于百年前的中国人而言,这样的画面或许会让他们感到难以置信。

  然而,拥有“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到底是怎样“降低姿态”,转为向欧美国家学习的?留学生运动原本起步于向西方学习先进经验。为什么新世纪的留学生会摇身一变,通过描述留学国家的种种不足和短板,来指责国内对国外认知的肤浅、简单和幼稚,甚至变成了网络爱国主义“小粉红”的中坚力量?

  书评君“十问”栏目致力于寻找有信服力的学者,提出十个价值颇高的问题,借此解读某一知识体系或社会现象。“十问”的第一期,记者找到了清华大学政治学系教授任剑涛。作为一名严谨却不失幽默的政治学者,以及留学运动与中国政治的观察者,任剑涛教授认为,经历了百年变迁,中国留学生已经到了需要反思自身,认清自我、社会与国家的时刻。

  回答,以书之名

  “豆瓣”有一个知名的为买书而生的小组——“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根据系统的记录显示,小组创建于2005年6月28日。在如此漫长的时间纵深里,会发生很多壮阔的事情。有的事情,不那么壮阔,譬如生命的离去。

  书评君推送的这篇文章带你回味这个“版聊”。它在被书评君看到的时间节点起始,终于从过去时的语态里逃脱,回到了进行状态。翻完他们191页的聊天记录。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这个话题曾经偃旗息鼓,时断时续。人们就这样,用书名聊起了天,一聊就是九年。

  书事

  他们与食物竟有那么多故事?

  《民国太太的厨房》 作者:李舒 版本:中信出版集团 楚尘文化 2016年8月

  最好喝的饮料是雪碧,喝完一杯要用水涮一涮,“不能浪费”,这是启功先生。觉得可乐鸡翅是人类跨世纪的一大发明,比任何佳肴都要美味,这是周有光先生。抱怨现在外面卖的油豆腐线粉有股奇怪的油耗气,从前游乐场的油豆腐线粉和鸭血粉丝汤都极美味,现在有钱也买不到了,这是贺友直先生。想要吃到上海最地道的下午茶,则可以请教张爱玲。

  蒋介石的菜泡饭,张爱玲的可颂面包,他们与食物竟有那么多故事?就像李舒在《民国太太的厨房》中所言:“食物是必须与人在一起的,因为承载的是记忆。”

  视觉

  脸,才是真正的裸体

  《表情不错的人》 作者:(日)荒木经惟 版本:中信出版集团 楚尘文化 2016年6月

  据说,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可这“看脸”,究竟看的是脸上的什么东西?我们跟随日本摄影师荒木经惟,看看关于“脸”的一切。

  荒木经惟,日本摄影师、当代艺术家。1940年出生于东京都台东区,1959年进入国立千叶大学主修摄影与电影。20世纪90年代开始广受国际关注,并迅速以其前卫作品成为当代艺术史中的重要人物。代表摄影集、文集有《我的爱,阳子》、《东京日和》、《东京人生》等。

  他记录下男女老少的各式各样镜头,呈现了从内心情绪到世间百态的种种画面——原来“脸”那么吸引人,是因为它才是真正的裸体。

  自然界的艺术形态,最美

  《自然界的艺术形态》 作者:(德)恩斯特·海克尔 版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年5月

  1854年,动物学家和社会活动家恩斯特·海克尔在导师缪勒的带领下,生平第一次看到了大海,也第一次亲眼看到了海洋生物。20岁的海克尔第一次看到冠状水母、艾琳水母、金黄水母和霞水母时,无比兴奋。就在这次奇异之旅后不久,在一篇以水母为研究对象的长达672页的论文中,他充满激情地绘制了40幅绚丽多彩的水母插图。

  在海克尔看来,自然界里的一切都是对称的。实际上,他的著作中汇集了大量对称的生物形态,各种各样,犹如繁星一般,令人大开眼界。那么,海克尔对生物对称性不遗余力的研究,仅仅是在介绍古老的物种吗?或是在向大众普及有关生物学尤其是海洋生物的知识吗?书评君推送了《自然界的艺术形态,最美》一文,予以解答。

  纪念

  傅雷之死:疾风迅雨无安处

  对法国文学稍有了解的人,不会不知道巴尔扎克和罗曼·罗兰,也不会不知道这些文字的优秀译者傅雷先生。《约翰·克里斯朵夫》开卷第一句:“江声浩荡,自屋后升起。”这样的翻译手笔,至今凛凛生风,力透纸背。50年前的9月3日,傅雷和他的妻子朱梅馥却选择了用上吊的方式结束了生命。

  “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这是当年傅雷为《约翰·克里斯朵夫》所写的译者献词,如今再读,几为谶语。

  张爱玲的传奇色彩:从政治祛魅到自我祛魅

  对华语文学读者来说,张爱玲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21年前的9月8日,张爱玲在美国洛杉矶家中去世。围绕着这个名字,我们听过许多传奇。其中绕不开的关键字总有这几个:摩登、小资、优雅、尖刻、才华,当然,还有胡兰成。

  这种传奇色彩是如何被塑造起来的?张爱玲本人又如何看待大众给予她的这层传奇面纱?书评君为大家推送了学者、文化批评家朱大可教授的文章《为何张爱玲会成为中国小资的祖师奶奶?》,听他深入浅出地讲述围绕“张爱玲”这个名字造魅与祛魅的故事。

  本期新媒体观察/新京报记者 罗东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