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4:教育周刊·中小学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4:教育周刊·中小学

多元选修课让学生“多道奔跑”

2016年09月19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多元选修课程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

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摄

  开学仅大半个月,北京市各大中小学提供的校本选修课程中,已有不少选修课被学生“秒光”。“化学中的食育”、“定向越野”、“赛车总动员”……作为课堂之外的延伸内容,多元选修课程让学生“多道奔跑”,也为学校的个性化教育提供了更多施展空间。

  “在课堂上,我跟学生一起自制了鲜榨饮料。通过对比饮料的变质情况,让学生能够直观了解防腐剂的作用。”这是北京第十四中学化学老师吕怡开设的“网红”选修课——化学中的食育。

  课程

  学科老师参与选修课编排

  “化学中的食育”只是北京十四中开设的选修课之一,据教务处老师崔姗姗介绍,该校在新学期的第一学段共开设了31门选修课程,面向全体高二学生,“高二学生已对自身喜好有了清楚的认识,正是个性张扬的学段,适合开设选修课。”

  据了解,十四中高二学段的学生240人左右,平均分配到每个选修课的学生不足20人。

  按照十四中的安排,每周一、周三、周四是选修课的上课时间,周一周三各有一节课,周四两节连堂。每节选修课以十周为一轮,每学期共开设两轮选修课。这样的安排基本保证每位学生在一个学期修4门选修课。

  崔姗姗介绍说,从课程设计、备课、编写教材到具体的教学,学科任课老师全程参与,“原则上,学校要求每位学科老师都要开设选修课,并且要提前一年做好开课各种准备。”

  小学阶段的选修课程同样种类繁多。史家小学老师刑超介绍说,学校为学生提供了近100余门选修课程,涉及体育、科技、艺术等各个方面,如虚拟天象、远程天文、青少年太极拳健身课、机器人基础班等特色选修课程。课程以自主选课、跨校走班、实践体验、展示分享等形式进行,1至6年级学生每学期将有固定课时的资源中心自选课学习。

  资源

  大学、社会机构共同参与教学

  考虑到中学生对了解大学专业需求旺盛,不少学校希望通过与大学合作开办选修课程的方式让学生直接接触大学老师、专业,提前了解该专业在大学的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方式,以指导学生高考时理性选专业。

  基于这一考虑,除了让学校固有师资参与选修课教学外,一些学校还采取与大学合作,提前在中学开设“大学先修课程”。

  如十四中与首都医科大学合作开设了《现代药物研究》、《肿瘤学入门》、《物理学与医学》三门校本选修课,由首都医科大学提供师资。选修课结束后,学校还会通过学生反馈了解各科老师的授课情况,及时改进教学;学生也可以提出新的课程需求。

  除了与大学合作之外,不少学校也主动与社会资源单位合作。 

  据史家小学教学主任郭志滨介绍,今年学校与国博进一步合作,开展博物馆系列课程——博悟之旅。“将博物馆系列课程引入国家课程教学中,占学科教学10%。课程内容以文物为载体,借助国博知名的馆藏文物,融入到日常教学中。”

  ■ “网红”选修课

  茶艺课

  东城少年宫 创造属于孩子的茶世界

  “茶艺课不仅仅是讲泡茶的技术、礼仪,还融合了各式各样的课程、活动。例如:去茶区探访茶叶的加工制作过程、用茶粉作画、制作茶馅饺子……”东城少年宫老师霍艳平的茶艺课,以茶作为载体,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科技文化教育。

  霍艳平认为:“茶是中国文化的一种具象的载体,它就像是+号,把茶道、茶艺、茶文化教育渗透进各种学科的教学。”霍艳平的茶艺课涵盖了茶的历史文化、茶的基础知识、泡茶的基本技能、茶艺实践表演、节日茶会活动等综合活动课程体系。霍艳平认为,茶艺是基础,通过寓教于乐的手段帮助孩子建构起属于自己的茶世界,让每一个孩子都可以在茶艺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

  暑期结束之后,霍艳平的开学第一课是分享假期的茶生活。有些学生会分享暑期参加各种活动的经历,有些同学以生活为源头,讲“我给妈妈敬杯茶”的故事。“课上几分钟的分享,需要学生提前做准备,这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也促使他们主动参加社会活动,在服务他人的同时,彰显了个人价值、提升自信。”

  霍艳平介绍,学习茶艺课的学生从几岁到十几岁不等。除了东城区少年宫外,茶艺课已落地到了北京部分基地校,作为其校本选修课程。

  化学食育课

  北京十四中 自制美食学化学

  什么是“糖”?如果你的回答是“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为人体提供热能的三种主要的营养素中最廉价的营养素”,这只能算是传统化学课上的答案。在北京十四中开设的“化学中的食育”这一校本选修课上,部分高二学生从做桃酥开始,认识糖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

  “为了帮助学生认识‘糖’,选修课就安排了两个课时。第一节课,教学生自己动手做桃酥,配比糖等添加物含量;第二节课,学生带上在市场上提前购买的桃酥样品,用糖度仪分别测量不同桃酥的含糖量。学生们会发现,在口感上,外面买的桃酥更甜,但糖度仪测出来的结果却恰恰相反。原因就是市场售卖的桃酥增加了甜味剂,而甜味剂用糖度仪测不出来。”授课老师吕怡告诉学生们。

  在北京十四中印制的《普通高中自主安排新课程》校本课程方案中,“化学中的食育”的课程安排还有DIY饮料、DIY蛋挞、维生素C的实验、了解中国食品安全等课程,从食品中的营养素、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及健康合理饮食等方面,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健康饮食习惯。

  “食育”指的是健康饮食习惯的教育,而“化学中的食育”则是结合化学教学和日常饮食设置的课程,例如,通过“桃酥课”等实践课,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常见食品添加剂的性质和作用。与此同时,为了满足教课的需求,“化学中的食育”课的教室毫不逊色。各色烹饪厨具、餐具、餐桌椅、烤箱、微波炉等设施一应俱全,是一个可以随时做饭的小厨房。

  提起开课初衷,吕怡说:一方面学校的食育老师很关注营养健康教育,希望把营养教育带进课堂;另一方面,化学课老师也希望通过更为直观的方式,把化学学习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双方一拍即合,创新了“化学中的食育”课。开课不到一年的时间,已成为同学喜爱的“网红课”。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方怡君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