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聚光灯】
百花奖用大众投票的方式评选演技最佳的演员,结局注定了选出来的是人气最旺的演员。百花奖的尴尬之处就在这里,它出身“大众”——即使大众变成了偶像私家粉丝。摒弃非专业人士投票方式难,听任“最佳奖”变成“粉丝人气奖”也难,两难中的百花奖出路何在?
百花奖投票经历“去圣化”过程
大众电影百花奖颁奖一出,一片哗然。最佳男主角奖,冯绍峰战胜了冯小刚(《老炮儿》)和黄渤(《亲爱的》),最佳男配角奖则由李易峰获得,他打败的是谁呢?张译(《亲爱的》)和段奕宏(《烈日灼心》)。最佳女配角奖由于杨颖赢了姚晨、梁静、李媛也颇具争议。
百花奖这些年来影响力一年不如一年,这次引起关注相当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争议性。很多朋友发现2000年是百花奖的一个分水岭,之前这个奖项作为《大众电影》评出的观众奖,基本是名副其实的“大众电影”奖,而在2000年网络越来越普及之后,衰落之势愈发不可收拾。
近些年变来化去的评选规则,最根本的变化是从一本杂志一张选票变成网络投票、二维码扫码投票,投票所需要的时间成本、精力成本乃至经济成本急剧下降。从前纸笔填写、装入信封、贴上八分钱邮票,最终上街投入邮筒,时间、精力、经济上观众都有一定的投入。人的心理有个趋势,一件事情上投注得越多,那么他严肃、认真对待的几率更大,观众越是愿意站在专业的角度,按照表演水平评选心目中的“最佳”。当年百花奖用“每个读者(观众)都投下了神圣的一票”来形容并不为过。
纸质选票电子化以后,投票经历了“去圣化”过程,按下按键甚至扫一下即可投票。过程简化后,评选由类似一项工作的事情褪去它的严肃性,转为轻松便捷。一天三顿饭方便食品化了,繁琐的用餐礼仪、文化随之变得不合时宜,取而代之的是长变短、繁变简。投票电子化的短平快特质决定了它能与“超女”等偶像评选节目结合起来,成为大众娱乐的一部分——实际上在此之前,姚明登陆NBA,中国人早已在为姚明刷入全明星赛时疯狂挤爆过服务器。投票由神圣化向娱乐化滑去已经成了难以阻挡的趋势。
娱乐化潮流影响电影奖项评选
娱乐化、轻松化潮流之下,影迷(电影观众)和粉丝(偶像消费群体)开始分化。偶像粉丝大多数时候不再对偶像严格要求,德艺双馨的老标准先淡化了德。我们常听到粉丝一个惯用句子:某某做了某事,那又怎么样——某某睡了粉丝,那又怎么样?某某耍大牌,那又怎么样?有时候甚至上升到了吸毒、犯罪都不在话下的无底线地步。接下来连“艺”都可以妥协,演得不好怎么样?我喜欢他(她)长得漂亮。到后来我们发现外形不出众的许多艺人也会有漂亮的粉丝,好像颜也不重要了。
“莫名,我就喜欢你,没有理由没有原因。”粉丝爱偶像已不再要求对方有神一般的过人之处。曾志伟多年前曾经说过:“像刘德华那样的靓仔,他是你们的丈夫、情人、兄长,而我是你们的邻居、熟人。”他大概没想到多年以后大家追星多元化到难以想像的地步,并且要花大把大把的钱参加见面会以及各种捧场。阿姨们要到现场看王俊凯演唱,为他庆生;大姐们要到电影院里包场观看《小王子》,因为易烊千玺配了音。何况区区网投、扫码投?
世风已变,潮流难阻,百花奖用大众投票的方式评选演技最佳的演员,结局注定了选出来的是人气最旺的演员。百花奖的尴尬之处就在这里,它出身“大众”,即使大众变成了偶像私家粉丝,它仍然不敢动碗里的大众。然而“粉丝”百花奖得主踏过金马奖影帝、上海电影节影帝,靠的不是演技而是人气,“大众”也就不再是观影的大众。摒弃非专业人士投票方式难,听任“最佳奖”变成“粉丝人气奖”也难,两难中的百花奖出路何在?
□翠红(专栏作家)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