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1: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1:特别报道

伤员藏洞中 村民冒死救红军

2016年10月06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9月30日,重庆市綦江区石壕镇长征村村民李克春在“长征洞”前。1935年,红军长征经过此地时,李克春的爷爷曾在此收留并救治4名红军伤员。 新京报记者 信娜 摄

  重庆市綦江区石壕镇梨园村,一处普通白墙平房,与村内其他大大小小的民居并无差异,这是村民李树清的旧居。

  时间回溯到1935年1月21日,中央红军红一军团一师卫生队曾在此借宿。红军撤走后,在这间普通民居内,李树清收留并照顾了红军留下的四位重伤员。

  81年过去,这个村村民李克春仍能回忆起爷爷冒着全家生死,救红军伤员的故事。在他眼中,爷爷虽然害怕,但依然很勇敢。如今,这段故事被编入书籍、视频,被更多人记忆。

  红军过村露宿街边

  至今,李克春仍对中央红军长征过境綦江记忆犹新。并不是因为他曾亲身经历,而是因为他的爷爷此前常常跟他们谈起救红军伤员的故事。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央红军到达遵义并召开政治局会议,这就是被公认的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重大转折作用的“遵义会议”。但多数人或许未曾了解,这期间,有一支神秘的红军部队悄悄进入重庆綦江区安稳镇羊角村,进逼川黔边境处的綦江,以防止国民党大部队对遵义构成威胁。

  红军到来之前,李树清有些害怕。与他一样,当地村民对从未谋面的红军知之甚少,甚至有些误解。

  中共重庆市綦江区委党史研究室征研干部陈平回忆起曾与石壕镇梨园村民的一段对话。据这位名叫陈培山的村民形容,当时犁园坝有10多户人家。红军过石壕之前,这里驻扎有贵州的部队,已驻扎一两年,他们的任务就是“堵口子”。

  “贵州军阀部队听说红军要来,就吓跑了。逃跑之前,还向群众传谣:红军来了,男女老的活埋;娃儿煮来吃;青年妇女要遭抢”,陈平说。

  但红军到达当晚,一切谣传不攻自破。一位村民曾听父母讲述,红军把帐篷架设在街道和农家小院。有的住在街头巷尾,有的住在路旁,有的就住在村民屋檐下。“他们就在这条街上住,没进老百姓家”。

  如今,这条200多米的老街被称作“红军街”。从那以后,石壕民间就一直流传着一首歌谣:“石壕哪年不过兵,过兵百姓不安宁,唯独当年红军过,一来一去很清静,不拿东西不拿钱,走时地下扫干净。”

  红军司务长被打 农民冒死送饭

  中央红军曾用7天经过綦江,共有5名红军战士在这个过程中牺牲,其中包括一名红军司务长。

  1935年1月21日,中央红军一部在箭头垭吃过午饭后继续前进,留下司务长和两名战士用银元兑换战士购物时付给群众的苏区纸币。正在这时,川黔的盐防军赶来,把箭头垭包围。

  三人奋力回击,但终因寡不敌众,一名战士牺牲,司务长在掩护另一名负伤战士突围后被捕。在经历了“踩杠子”、“灌石灰水”、“烧烙铁”等酷刑后,司务长始终没有吐露红军的任何信息。随后,遍体鳞伤的他被押至石壕羊叉,吊在当地农民赵兴五家附近坝子边的桑树上。

  赵兴五曾趁着当地盐防军在屋内狂欢滥饮的时候,悄悄为司务长送去包谷饭。

  重庆市綦江区石壕镇综合文化站站长赵福乾介绍,一旦被发现,赵兴五会被杀头。他只能赶在盐防军放松警惕的短暂时间,悄悄送去。但司务长怕祸及农民,推辞了。

  第二天,盐防军将司务长押到石壕茅坝坪杀害。就义时,他痛骂军阀,被盐防军用匕首割掉舌头。牺牲后,司务长的遗体被当地两名农民掩埋在距他就义处8米远的庄稼地里。

  长征村村民杨文树回忆,爷爷他们当时想,土匪打的,肯定是好人,于是挖了个凼凼(坑),用干谷草来铺底,把司务长的遗体掩埋了。赵福乾介绍,虽说只是一些干谷草,但那是在当时有限条件下就地取材,也是村民向死者表示尊重。

  村民将受伤红军藏进岩洞

  红军的到来,一开始李树清也有些忐忑,但随后发生的事情,让他记忆一生。李克春告诉记者,爷爷李树清回忆起自己救伤员的经历时曾说过,虽然冒死救伤员时他也害怕,但一个人要有道德心,那才有价值。

  1935年1月21日,红一军团一师卫生队十多人抬着几名伤员到李汉坝漆树坪农民李树清家求宿。但撤走时,因担架不够,留下四位重伤员,委托李树清帮助照顾。

  家人提醒李树清,“保长说过,包藏红军,要杀全家”。但李树清回答,“红军是好人,伤员走不动,我不忍心不管哪!”

  当天上午,李树清一家人把四名伤员转移到屋后山脚的油岗咀岩洞里,隐藏起来。怕被敌人搜查,他们一家人轮流送饭,并找草药为红军伤员敷伤口。

  一个月后,两位伤员伤势过重,不幸牺牲。李树清和同村农民将他们的遗体掩埋于洞外的几块岩石中。几个月后,另一名伤员杨延河伤势好转。他留在李家干活,栽秧打谷,犁田挖土,煮饭担水。李树清母亲曾高兴地说,“我又多了一个儿子”。

  这处李树清及家人守护红军的岩洞,如今被称作“红军洞”。李克春回忆,即使多年后,爷爷仍会带着他们几个晚辈到洞边走走。有时讲起那段故事,有时则久久伫立,陷入沉思。

  李克春也会见到外地人赶来见证历史。当地村干部介绍,1969年,原名为龙门村的10平方公里村落更名为长征村。如今,当地政府也通过引入旅游公司,发展红色旅游经济。“已投入4亿元,包括1000亩樱花园等各种项目”。

  历史档案之 重庆綦江

  红军佯攻重庆保遵义会议召开

  1935年1月7日,中央红军攻占遵义。中共中央随即决定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为防川军进犯,保证会议顺利召开,红一军团红一师在政委刘亚楼指挥下,攻克娄山关,1月10日,攻占贵州省桐梓县城。随即,红一军团林彪、聂荣臻、左权等军团领导派先头部队继续向贵州新站、松坎和重庆綦江方向推进。

  1月15日,红一军团一师二团进驻綦江县羊角乡枫香树、大垭口、红稗土,扼守瑶龙山下川黔交界酒店垭,监视驻扎在川黔边境九盘子一带川军和贵州盐防军。1月21日,红一军团直属队及一、二师等8000多人从贵州松坎出发,经箭头垭,到达綦江石壕镇。1月22日晨,红一军团从石壕场出发经高石坎、梨园坝向贵州温水、良村、东隍等地进军。

  中央红军过綦江,造成佯攻重庆之势,确保了遵义会议顺利召开,实现了战略转移意图。党史专家认为,石壕扮演了遵义会议保卫者角色。红一军团迅速入渝境又转道离开,是长征中红军一个历史性的转身,从军事战略意义看极其华丽,成就重庆历史一个唯一。

  新京报记者 信娜 重庆綦江报道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