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察家
对于老人走丢的报案,很少有一个多部门紧急反应、全社会参与的搜寻机制,对全国走失老人,也缺乏统一的数据库,这不应该。
中民社会救助研究院等9日在京发布了《中国老年人走失状况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全国走失老人一年约在50万上下,平均每天走失老人约为1370人。中小城市与西部农村是老年人走失的重灾区。
昨天是重阳节,在此弘扬敬老、爱老的节点,看到“平均每天约1370位老人走丢”的消息,不免让人心情沉重。
老人走失,失智和缺乏照料为主因,作为子女,对此显然要承担重要责任。但也要看到,在老龄化社会已到来的背景下,一对夫妇赡养4名老人是常态,仅靠子女之力,很难遏止老人走失悲剧。老人不仅是家庭的,更是国家的,所以防范老人走失,有关部门也责无旁贷,而打造健全公共服务和老人走丢应急救助体系,也是防范老人走失的根本所在。
为何中小城市与西部农村成为老年人走失的重灾区?究其原因,这些地方是养老公共服务相对薄弱的区域。在东部沿海地区,政府提供的养老照护服务更完善:其养老机构较完备,覆盖人群较广;在有的地方,子女上班无法照顾老人,可以将老人送到社区托护中心;独居家中老人,也可获得社区日常照护;有的地方还会给老人免费配备防走失手环。
中小城市与西部农村经济欠发达,但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不亚于发达地区,甚至更高。毕竟这些地区的青壮年人口大量流出,导致大量空巢老人缺乏照护。对这些地区,中央和地方理当投入更多资源用于老人的照料和看护。各地经济发展水平有别,但国家对于老人照护的公共服务应是无差别的,无论养老床位、日间照护中心还是防走失手环等配备,理当惠及所有老人。
对于走失老人的及时救助,也是政府服务的重要一环。面对儿童失踪问题,今年5月,公安部上线了中国版安珀警戒——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建立起了针对儿童失踪的全国性警报机制和群防群治体系。对于老人走失,何尝不是如此?在老人走丢后,只要接警或接到救助信息,就该启动警报,动员那些公共机构打通信息网络,也让各信息发布渠道参与进来。
遗憾的是,这类应急救助机制目前远未跟上所需。2015年某地发生的一次8旬老人走失后冻死事件中,警方协查通报由于未跨区发送,导致老人错失回家机会。不仅如此,还出现了老人口袋中的家人电话始终未被发现,两次老人被人送到派出所却又让其离开等低级错误。无独有偶,同年,西安一走失老人被警方发现后送到了救助管理站,又被转至福利院,可子女多次到派出所、救助管理站寻找都得不到任何消息,最后老人莫名其妙地死亡。
可以说,在很多地方,包括警方、救助站、福利院在内的公共部门对老人走失缺乏基本的“敏感”,跨部门联动搜寻机制仍很匮乏。对于走失老人的报案,很少有一个多部门紧急反应、全社会参与的搜寻机制,对于全国走失老人,也缺乏一个统一的数据库,以至于很多时候找走失老人只能靠子女大海捞针。
老人和儿童,一老一小均是一家之宝,他们中任何一员走失都是家庭灾难,会让一个家庭承受骨肉分离的煎熬。对这样的人伦悲剧,从政府到社会都不能置身事外。基于此,早些建立一个寻老版“安珀警戒”,弥补照护老人的机制制度短板,很有必要。
□于平(媒体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