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3:健康周刊·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3:健康周刊·特别报道

70%急症发生在家庭,正确急救办法很重要

急救专家呼吁,社会大众应学习和掌握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为专业急救人员赢得宝贵时间

2016年10月11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创意制图/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老年人往往身患多种慢性疾病,也是各种急症的高发人群。然而,由于缺乏相应的急救常识,当老人在家突发疾病时,很多家属束手无策,有的人甚至都不知道拨打急救电话的正确方法,耽误了急救的黄金时期。“大约有70%的急症发生在家庭,家庭急救也是院前急救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急救中心资深急救专家贾大成呼吁,社会大众应学习和掌握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为专业急救人员的现场急救及医院的后续治疗赢得宝贵时间。

  电话里的急救指导

  9月的一天晚上10时许,海淀温泉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主任于会秀接到了一通电话。作为辖区老人的家庭医生,她的电话24小时开通,随时接受居民的求助。打来电话的是84岁老人张玉兰的儿子,言语中透露着焦急。此时,他的母亲正在发低烧,浑身酸痛,尤其是肩痛。此前出现上述症状时,老人曾吃药,但症状并未明显减轻。

  “心梗也会出现发烧、肩痛等症状,建议去医院检查心电图,排除心梗。”于会秀知道,老人有冠心病史,而此时出现的症状不排除心梗的可能。其实,很多突发急症在发生前都会有一些症状提示,这些小症状往往隐藏着大风险,但由于大众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缺乏,容易忽视这些症状。比如肩痛,很多老人觉得可能是肩周炎或者是着凉了,但如果既往有冠心病史,就要想到心肌梗死的风险。有些老人会出现胸部放射性疼痛,作为他们的家庭医生,于会秀也会提醒家属,警惕心肌梗死。

  由于居民的急救知识的匮乏,有的家属甚至连拨打急救电话的正确方法都不知道,导致急救人员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寻找地址和求助人等,延误了黄金抢救时间。为此,每一次接到急救电话时,于会秀都需要指导求助者正确拨打急救电话的方法,比如及时告诉急救人员患者的情况、正确阐述病情、准确留下电话号码,并到小区门口或家门口迎接急救车,减少急救人员寻找的时间等。遇到心梗的情况,医生难以及时赶到现场,只能先在电话里指导家属进行心肺复苏。

  ■ 救命技巧

  急性心梗 不要忽略非典型症状

  近年来我国心梗发病呈上升趋势,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心梗不是老年人的专有病,平时看似身体健康的人、青壮年群体也会发生。10月6日凌晨3点,移动医疗企业“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因突发心梗去世,年仅44岁。就目前的报道而言,尚不清楚张锐病发时是否有人在身边。如果当时有人在他身旁,并进行及时有效的急救,也许会是另一种结果。

  贾大成介绍,急性心梗是人类最凶险的急症之一,导致猝死的第一原因,约占心脏骤停总数的80%以上。胸痛是急性心梗最先出现和最主要的症状,急性心梗引起的胸痛可伴有压榨感、紧缩感、烧灼感、窒息感、恐惧感、濒死感等,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面色及口唇青紫、大汗淋漓、烦躁不安等,甚至发生致命性心律失常、急性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血压下降,皮肤花斑、湿冷),以致猝死。急性心梗胸痛的持续时间常超过30分钟,甚至长达10余小时或更长,经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一般不能缓解。

  不过,有的人发生急性心梗时表现轻微或不典型,甚至部分高龄老人、糖尿病患者无胸痛的感觉;还有的患者是咽部、牙齿、下颌、颈部等部位疼痛。如果伴有心慌、胸闷、憋气、出冷汗、面色嘴唇苍白或青紫、恶心呕吐等症状时,一定要想到可能发生了急性心梗。

  心梗急救 可酌情嚼服阿司匹林

  如果发生了急性心梗,你该如何处理?贾大成来为你支招。

  首先,需要安静休息,去除诱因。如发生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的情况,则应该采取半卧位或坐位,以减轻呼吸困难的状况。如发生血压下降或休克,应采取平卧位,尽量注意体位舒适、保暖。

  如果可以,给患者吸氧,增加心肌供氧量。急性心梗不宜含服硝酸甘油,因为硝酸甘油对心梗没有治疗作用,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加重病情。高度怀疑为急性心梗,可酌情选用阿司匹林100-300毫克嚼服,该药有抗凝作用,可以防止血栓扩大、防止新的血栓形成、可限制心肌梗死的范围。

  但如果对阿司匹林过敏,或有主动脉夹层、消化道出血、脑出血等病史,则不能服用阿司匹林。遇到不能服用阿司匹林的情况,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由急救人员检查病情后再决定,心肌梗死的患者绝不可自己去医院。

  如果发生猝死,应立即进行现场心肺复苏。胸外心脏按压是重建循环的方法,正确的操作可以使心脏排血量达到正常时的25%-30%,脑血流量可达到正常时的30%,达到保证机体最低限度的需要。未经培训者也可以进行单纯胸外心脏按压,不做口对口吹气,直到急救人员到达。 新京报记者 王卡拉

  ■ 在家看护

  医护到家上门为老人“医”与“护”

  医护到家APP平台认证16000名护士、1500多名中医医生,可提供预约上门服务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一方面,老年人口的数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庞大的慢病和失能、半失能老年群体,对养老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记者了解到,移动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平台——医护到家APP针对老年人特点,可提供预约医生、护士上门、分诊陪诊、送药到家、中医理疗、慢病回访等健康服务。目前,平台已认证16000名护士,1500多名中医医生,可直接预约上门服务。

  预约专业护士到家服务

  目前,我国慢性病患者超过3亿人,慢性病负担占国家疾病总负担的比重达68.6%,而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全人群的4.2倍。如何让老人能在家安享晚年?10月9日晚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对话》栏目也聚焦智能养老,医护到家亮相节目。

  医护到家(第一视频旗下)首席运营官魏贵磊介绍,为解决老人有病在家护理的难题,医护到家平台利用护士的业余时间,实现上门服务。此外,医护到家平台还可提供预约医生、分诊陪诊、送药到家、中医理疗、慢病回访等健康服务。目前,平台已认证16000名护士,1500多名中医医生,可直接预约上门服务。医护到家系列产品成为全国首个列入互联网医养服务试点的项目。

  今年4月,医护到家在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GMIC)上,经过初赛、复赛和决赛等竞争,从150多个参赛团队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区唯一APP代表,晋级G-Startup全球创业创新总决赛。9月28日,经过多家全球顶级风投公司评选,医护到家最终荣获2016 G-Startup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全球第三名。

  APP月交易量超500万元

  难寻盈利模式一直被业界认为是移动医疗“回血”难的关键。记者了解到,医护到家也在寻求多样化的盈利模式。与“滴滴打车”及“Uber”平台类似,“医护到家”采用与上门服务医生护士合作分成模式,通过平台服务费、信息服务费、增值服务费,实现盈利。借助该模式,医护到家APP在上线10个月后实现月交易量超500万元。

  医疗服务的安全性至关重要。以护士上门服务为例,医护到家平台实行严格的准入机制,所有认证护士均持护士执业证,其中80%以上来自三甲医院且拥有3年及以上临床护理经验。其中,三甲护士集团是医护到家联合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山一院、南方医院和上海瑞金医院等1000余名三甲医院护士联合创办,并面向全国护士推出认证开放平台。只要持有执业护士证书,通过认证后即可开通打针、输液、换药、导尿、鼻饲等上门护理服务。

  医护到家还与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免费为护士、患者双方投保意外综合险。

  据悉,医护到家是第一视频旗下互联网+业务。第一视频于2005年成立,2006年在香港主板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上市的视频企业,同时也是中国最大的新媒体产业集团之一。 新京报记者 张秀兰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