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亿收官,2016年国庆档票房较去年同期跌近3亿,大盘降温敲响警钟
| ||
| ||
| ||
|
继暑期档、中秋档票房遇冷后,内地影市再次交出一份令人失望的国庆档票房成绩单,延续了自暑期档以来票房增速放缓并出现负增长的颓势。今年国庆档总票房收入15.8亿,相比去年同期下跌2.7亿,同比跌幅达14.6%,人次下跌700万。这是近十年来内地国庆档票房首次出现下跌,7天假期,单日票房成递减之势。
针对此现象,新京报独家专访多位业内人士、专家、影评人,揭秘“国庆档票房再触礁”现象,揭秘市场疲弱原因,解析国庆档影片表现,探讨“再萧条”后如何重振旗鼓?今年春节档《美人鱼》33.9亿开门红后,令人对今年总票房有极大的期待,喊出全年600亿总票房的目标,并预测明年将有“超北美”的态势。截至目前,中国内地影市总票房380亿,北美影市总票房88亿美元(约592.8亿人民币,据Box Office Mojo数据)。多位业内人士受访时预测内地全年总票房达到600亿基本无望,500亿的目标都难以实现,并表示数字是在给中国影市敲响警钟,“‘超北美’依旧任重道远,必须沉下心来做作品,否则低迷的影市难以扭转。”
市场现象
十年来首次下跌不意外
从2008年到2015年,随着银幕数增加与观影热情高涨,国庆档票房呈阶梯式的逐年增长。2008年国庆档票房只有1.7亿元,去年国庆档11部电影累计18.5亿元,较2014年同期10.91亿元的收入有了70%的大幅提升,中国影市早习惯了“逢节必涨”,但今年却出现十年来首次下跌。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资金办数据显示,10月1日至6日全国单日票房均超2亿元,10月7日仅收报1.6亿元,最高票房出现在国庆节当天,超过2.8亿元,总票房同比跌幅达近15%。而这个情况早在预期之内,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宋维才表示,“截至目前,今年全国银幕总数较去年已增长了约1万块,按照常规逐年增长的趋势来推算,今年国庆档票房至少会达到30亿的票房容量,但无奈整体影市缺乏强片带动、口碑支持,总票房下跌并不意外。”
“无影片破十亿”预言成真
国庆档“电影热”最早形成于2008年《画皮》的热映,2009年《建国大业》成为国庆档主力,2014年的《心花路放》、《亲爱的》,以及去年的《港囧》《夏洛特烦恼》更堪称口碑与票房双赢,而今年自春节档的疯狂之后今年却没出现过类似的“票房救世主”。今年国庆档共有15部影片扎堆上映,在已习惯“影片扎堆上”的各大假期来说,影片数目属正常,类型分布也比较平均。资深电影市场专家蒋勇在之前采访中分析到“出现单片破十亿的情况根本不可能。”正如预言,今年国庆档并未出现“一片独大”的局面,四部强片没有一部实现突破10亿的“救市”梦想,其余11部“小片”基本上全沦为炮灰,对票房是“能拿多少算多少”。
跌幅达14.6%堪称“暴跌”
或许因先前专家预言“萧条趋势成必然”,影市及影迷都提前降低心理预期,对国庆档总票房下跌并不意外,相较于去年国庆档票房同期增加71%,今年不但无法保持增长优势,反而出现近15%的跌幅,究竟应该怎样看待这个下跌的幅度呢?文化评论员韩浩月指出,从产业角度来讲,今年国庆档跌幅可谓“暴跌”,“跌幅3%-5%可以说是正常的市场波动,但跌幅近15%可以说中国电影产业已面临非常严重的问题,电影创作上依旧缺乏长远规划,投资方与创作者没找到正确的定位,发行上也呈现相互碾压的状态,没有形成‘抱团’共同去寻找帮助国产片走向健康发展的正确途径。”
主力影片战况分析
“四大金刚”无一单日票房破亿
自《我不是潘金莲》改档之后,国庆档剩下《湄公河行动》(后简称《湄公河》)、《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后简称《全世界》)、《爵迹》、《王牌逗王牌》(后简称《王牌》)四部“大片”争锋。纵观四部影片的票房表现,一开始并不被看好的警匪动作片《湄公河》一路逆袭,此片7天累计收割5.29亿元的票房,夺得国庆档票房冠军;而提档一天上映的《全世界》打响国庆档第一炮,随后几日单日票房下滑,以4.64亿的成绩居票房亚军;两片的成绩均不及去年的《港囧》和《夏洛特烦恼》。然而,汇集了强大明星阵容的话题之作《爵迹》却遭遇先前并未预料到的败北,仅收获2.71亿票房;至于王晶带来的新作《王牌》也未能延续《澳门风云》系列的“口碑低票房高”的异象,以1.86亿的票房成绩于四强片中垫底。
NO.1 《湄公河行动》
口碑取胜,一路逆袭
以一路逆袭的态势称霸国庆档的《湄公河》,以动作大片等商业元素包装主旋律电影,耗资两亿打造。影片由上映当日5960万、位居第三的票房成绩,到10月7日单日票房上涨到8000万,蝉联单日票房、上座率第一,截至目前仍在热映。回想去年国庆,《夏洛特烦恼》以4031万的票房成绩开画,逐渐猛增到第7日出现1.12亿票房,单日票房在国庆档七天内翻了2.77倍;《湄公河》的增长幅度虽没有那么显著,但也打出了一条稳定增长的曲线,单日票房在7天内翻了1倍多。两部电影逆袭的共同特点都是靠“口碑发酵”支撑,韩浩月认为,《湄公河》的逆袭充分证明了观众对于原创作品的喜爱和尊重以及市场渴望新类型的心理,“影片故事够完整,遵循了好电影的制作规律,能登顶冠军是观众用脚投票的结果,他们更加相信口碑的力量。”但《湄公河》也受类型片所限,单片的票房表现并没有拯救大盘。
NO.2 《全世界》
成本较低,利润最高
《全世界》提档于9月29日打响国庆档第一枪,这一策略让影片在上映首日砍下7400万元的票房,虽然第二日在《爵迹》冲击下略有下滑,但第三日又有回升,并保持了连续7日单日票房5000万以上的成绩。在韩浩月看来,这样的票房成绩已经算是相当不错的数字,“本身属于小成本制作的《全世界》才是国庆档单片最大赢家。”累计获得超过6亿的票房成绩,一方面得益于“小说IP”的效应,另一方面,今年诸多爱情片票房口碑“双扑街”后,《全世界》的稳定发挥说明青春爱情题材仍具有一定的市场号召力,“严格意义上来说故事并没有太多创新,但在细节塑造上有所不同,并对70后到00后几个年龄段的观众都有所涵盖。”
NO.3 《爵迹》
粉丝电影,吸金乏力
对比去年国庆档《港囧》、《夏洛特烦恼》频频单日破亿的成绩,今年汇聚了11位当红明星的《爵迹》于“十一”当日却只收报了7000万元的票房,假日期间基本以每天1000万的幅度下跌,最终票房至今未能突破4亿,显然难以保障影片的盈利,也很难再现当年《小时代》的辉煌。不少院线经理都认为郭敬明的粉丝电影向来是依靠上映初期的热度,但这次热度维持时间太短,对“大制作+当红鲜肉+大特效”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继《致青春2》、《夏有乔木,雅望天堂》等粉丝电影疲软后,《爵迹》再次说明只论“制作多好、粉丝多少”的电影似乎不再是票房灵药,也让粉丝电影吸金乏力成为今年影市的一个特点。
NO.4《王牌》
喜剧不总是票房灵药
至于“四大强片”最后一名《王牌》,作为唯一一部合家欢式喜剧片,上映首日票房7000多万,排片13%,而上座率却只有13%,随着口碑下滑,加上《湄公河》的成功逆袭,《王牌》以2.2亿票房、3.6豆瓣评分双双垫底。老牌喜剧导演王晶执导、刘德华、黄晓明等众多明星出演,本身具有票房信心的影片却因故事情节软肋明显、笑梗陈旧老套,话题度也远远落后于其他三部影片,“默默无闻”未能让观众买账。蒋勇表示,“以《王牌》的质量来说,能获得2.2亿的成绩算不错了,但同时更证明光靠卡司和老梗题材来圈钱已经行不通了。”
为什么?
整个产业都有问题
A 非理性市场行为减少了
中国影市经过票补潮等非理性消费以后,以前有的提高票房的各种手段日趋冷静,观众成熟度越来越高,面临日益昂贵的票价,电影本身值不值得去影院也成为他们思考的问题。蒋勇表示今年的观影热情大不如前,没有好影片、票价又贵,观众宁愿把钱花在旅游等消费形式上。一旦电影本身不值得人看,有没有其他市场行为保驾护航,票房自然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B 受伤太多的观众开始谨慎了
观众日益成熟、要求逐步提高,对国产片的质量与口碑抱怨越来越多,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表示,“票补、保底发行等市场行为步入冷静期,经历过非理性消费以后,在上升的票价面前,观众变得越来越挑剔。本身《我不是潘金莲》撤档后,留下的影片缺乏让人非去不可的作品,票房自然会受到一定的限制。”韩浩月也表示,《湄公河》的逆袭就是观众成熟的一个体现,“他们已经总结出了什么影片值得看的经验,再也不盲目相信铺天盖地的宣传,更多注重后期口碑发酵。”
C 抢快钱的好日子过去了
影业开张如雨后春笋、电影数量一味猛增,但各大公司都忘了用充足的时间去培育一部好影片,也未真正树立起自己的特色,抢一线演员、抢名导演、抢火热IP……蒋勇再次强调票房下跌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影片质量,“票房数据反映出观众渐渐开始抵触质量不高的影片,盲目观影的热情逐渐被抽空,电影质量问题已到了不得不直面的境况。”韩浩月更坦言这些国产片频繁被吐槽归于对整体产业没有长期规划,为短期的利益快马加鞭仓促制作,经不起推敲的劣作频生。
怎么办?
从内到外都需努力
600亿“梦碎” “成绩下滑并非坏事”
预计全年票房600亿的目标不可能实现,500亿都并非易事,专家表示今年就剩下不到三个月,每个月需要交出的票房数据压力极大,10月能否继续维持6.8%的全年增势也十分关键,实现票房反弹、打响“500亿保卫战”前景堪忧。宋维才则称成绩下滑并非坏事,更多是影市转向理性的必经之路,“目前日票房最低就几千万收入,无数影业、院线面临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剩下几个月影片已定,在目前来说要有翻盘可能只能在发行、票补这些手段上努力。总而言之,短期内没有大办法扭转局势,整个行业更多需要从创作、发行、票价策略等方面都进行冷静反思,保证电影健康发展的生产周期。”
急需强片“拯救” “可增加影片类型”
纵观今年的影市表现,自贺岁档后市场就逐渐步入冷却期,暑期档票房为五年来首次下滑,中秋档也有近16%的跌幅,不少院线经理也感叹如今市况并不好,大盘比较低迷的情况下需要一部有热点、符合节日气氛的“狂躁”影片力挽狂澜。
蒋勇则建议多增加影片的类型,“《釜山行》最近破了香港影市的纪录,《你的名字》在日本也很卖座,可以加大这些质量高的影片引进,国庆档四部影片差别不大,也决定了档期降温的命运。国内影市需要真正迎接竞争,不要只限在‘窝里斗’和‘过度保护’,寻求改变才可扭转乾坤。”
观众仍爱国片 “是时候好好做作品了”
不少人分析国庆档是受暑期档、中秋档低迷氛围影响。韩浩月却认为档期之间其实并无关联,“其实观众也有寻求找补的心理,对国产电影还是有很大期待的,无奈影片本身质量上不去,也没有市场号召力,成绩下滑无可厚非。”宋维才则提到票补潮退去,如何将观影形成大众的惯性消费习惯则非常重要,“一直以来市场都在追求短期的高速增长,国内影市基本用电影之外的因素来获得票房,例如票补、粉丝电影、保底发行,而这些不能无限循环再用。制作商一定要回到电影本身,去掉浮躁的额外因素,沉下心来做作品,用好影片来培养观众。”
采写/新京报记者 周慧晓婉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