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6:教育周刊·中小学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6:教育周刊·中小学

百年成志教育 朝阳探索生根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商务中心区实验小学五周岁,初步建成适合CBD分校发展的“1+X课程”体系

2016年10月17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体育健康课程是清华附小商务中心区实验小学的核心课程之一。本版摄影(除署名外)/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图为清华附小本部的超越之门。这一标志性建筑也被“复制”到了清华附小CBD分校中。资料图片

  南邻通惠河,东西被“恒惠路”相拥,在繁华的CBD建外SOHO西区,一所学校身居闹市却独享其静,她就是清华附小商务中心区实验小学。在这所“儿童站在学校正中央”的书香校园,既有清华附小浓重深刻的课程积淀,又有地域化的特色发展;秉承“立人为本,成志于学”的校训,最终实现成志教育“聪慧与高尚”的终极目标。

  2016年10月17日,清华附小101岁,清华附小商务中心区实验小学(以下简称“清华附小CBD分校”)5岁。从内涵深厚的清华园到年轻现代的朝阳CBD校区,一脉相承的育人理念历经五年的实践探索在这里生根发芽。

  传承 新学校血脉里的百年文化底蕴

  五年前,出于对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办学理念的认同,朝阳区教委希望将清华附小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出色管理引入朝阳,提升本区的教育质量。窦桂梅对这所学校提出了“秉承清华附小价值观引领、课程引领、公益服务引领,打造一所有灵魂、有行动力的卓越小学”的要求。

  从清华附小CBD分校旁经过,围栏上那系着红领巾的清华二校门标志,传递出这所学校与百年清华附小的历史渊源。

  “这是清华附小首次尝试走出清华园办学。”清华附小CBD分校总执行校长傅雪松见证了这所新学校的创立与发展。2011年3月,朝阳教委、清华附小共同签署合作办学协议,成立清华附小商务中心区实验小学。2015年4月,朝阳区又与清华附小再次联手,将永安里小学、光华路小学并入清华附小CBD分校,成为其二校区,以最大限度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

  在输出办学理念和课程、派出优秀管理团队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同时,清华附小也将百年积淀的校园文化,以及文化背后教育理念与精神追求带到新学校。正如二校区执行校长王丽星所说,对新校而言,首先是文化的认同,然后才有课程的继承与发展。

  书吧、丁香树,“长”满书的大树,随处可见安静阅读的孩子……如今,虽然两个校区的发展时间都不长,但走进校园,每个角落,每座建筑,每处景观都能感受到深深的清华烙印,清华附小的精神文化气质,已然渗透在这所新办校的血脉之中。

  发展 “1+X课程”育人模式的新探索

  “课程是学校一切活动的总和,课程改变,学校才会改变。”清华附小CBD分校一校区执行校长李怀源说。

  等黄瓜花开、听玉米拔节时感受植物生长,在数科课程里探索奥秘;在“乐卡”课上通过机器人学会创新,在“戏剧”课上展现表演的魅力……从根据学段特点设计的必修课程,到全方位开放的自主选修课程,从满足兴趣的普适教育,到基于个性需求的专业培养,清华附小CBD分校的课程设置让每个学生都乐在其中。

  “清华附小本部以清华子女为主,CBD分校则以商务人士和周边居民的子女为主。”一校区课程与教学研究主任中心周冬梅说,生源的不同使分校的课程既有对本部“1+X课程”框架体系的继承,也有发展。

  清华附小CBD分校成立第一年,“1+X课程”整体移植;第二年,“1”和“X”,开始本土化构建;第三年,“1”到“X”,从校本课程到本校课程隐性探索;第四年,基于“1+X课程”育人模式的“一日课程”初显样态;第五年,从“晨诵”到“暮省”,从“主题阅读”到“主题实践”,从“必修”到“选修”,大课、小课、微课,初步搭建出适合CBD分校发展的“1+X课程”体系。

  支撑课程探索的是教师。“做爱国主义教育,就想着如何将历史、地理整合到一起,通过亲身讲述、辩论等形式让孩子们辩证地看待国家关系;在新加坡访问发现小公民课程不错,就想着怎么引入到六个年级……”赵卫新是一校区主题实践课负责人,从一开始谁都不会上主题实践课,到逐步摸索出一套实践方法,老师们在不断地自我更新与挑战前沿中,也收获了自身能力的快速提升。

  目标 培养“健康、阳光、乐学”的清华少年

  今天,建校时在进校门的路旁栽下的8棵梧桐已郁郁葱葱,孩子们也如小树般茁壮成长。

  “同学都叫我‘汉子’,我的足球踢得比男生还要好”,五年级的女生何文清是学校足球俱乐部的一员悍将,聊起足球两眼放光。六年级学生刘子豪则更爱冰球,从4岁开始打冰球坚持至今,除了提升身体素质,也对团队精神和拼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对自己的未来发展目标非常明确,“出国留学继续冰球梦想”。连续四年在朝阳区比赛中夺冠的健美操队的孩子们让一校区形体老师张忱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孩子在体育运动中学会规划时间,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在培养“健康、阳光、乐学”的清华少年这一目标指引下,清华附小CBD分校的孩子们有各自鲜明的个性,充满自信与活力。

  在李怀源看来,孩子从一棵小树长成一棵大树,成长的不止是地上部分,还有地下看不到的部分,那就是核心素养,需要孩子自己不断吸收内化才能完成。清华附小CBD分校要做的,就是在潜移默化中让“身心健康、善于学习、审美雅趣、学会改变、天下情怀”这五大核心素养在孩子的心里不断成长。

  ■ 大事件

  2011年3月22日

  朝阳区教育委员会、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共同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成立了清华附小商务中心区实验小学。

  2012年1月9日

  清华附小商务中心区实验小学成立党支部。

  2013年3月17日

  清华附小商务中心区实验小学“书香氧吧”正式开放。

  2014年6月19日

  举行清华附小商务中心区实验小学三年“1+X课程”阶段汇报会。

  2015年7月9日

  朝阳区教委将永安里小学与光华路小学并入清华附小商务中心区实验小学。

  ■ 名词解释

  清华附小“1+X课程”体系

  “1”指的是优化整合的国家基础性课程,即将国家十几门课程,整合为“品格与社会”、“体育与健康”、“语言与人文”、“数学与科技”、“艺术与审美”等领域,打破泾渭分明的学科界限。“X”指的是实现个性发展的特色化课程,其中既有必修,也有选修。

  ■ 校园素描

  处处有书香

  读书,是清华附小人的文化基因。在清华附小CBD分校一校区,无论在绘本馆、数科馆、文学馆、艺术馆,随处都是小书吧,即刻便可沉醉于书香之中。

  草木皆教育

  生态田园是清华附小校园文化的一大特色。在寸土寸金的清华附小CBD分校一校区里,除了建校之初移栽的石榴、海棠、梧桐等树木,教学楼窗下还有一排种植槽,“小麦种子在里面藏着呢。”傅雪松说,到了春夏,学生们可以在种植槽里收获黄瓜、丝瓜,向日葵、水萝卜,孩子们能在钢筋水泥的世界中,体会农耕之乐,感受四季更迭。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缪晨霞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