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光灯】
如果主办方继续任性地将一个可以定性为“影视艺术节”的活动折腾成和类似一些视频网站举办的娱乐狂欢夜,那么可以预想不但会使金鹰节里的所有奖项失去个性, 还会让它无论是在观众中, 还是在业界都会失去应有的关注度。
热闹了半天连视后都没搞清楚
16日晚的金鹰节颁奖典礼,其实宣传做得很足。但最吸引流量的,似乎不是入围金鹰奖的电视剧和演员,而是各种花边——例如“内定”了唐嫣的金鹰女神人选,郑爽娜扎或同台、“胡霍”CP是否争夺视帝等。
但各媒体的通稿却足以让不大了解“金鹰节”、“金鹰奖”的普通观众一头雾水,例如“第11届金鹰节暨第28届金鹰奖”、“王雷、胡歌、佟丽娅、赵丽颖获得观众喜爱男女演员奖”“金鹰节最具人气男女演员分别为胡歌、刘涛”……
许多观众吐槽,热热闹闹地看了一圈,结果连视帝视后是谁都没搞清楚。实际上,就连许多主流媒体发布的消息都拎不清“最受观众喜爱的男/女演员”、“最具人气男/女演员”哪个才是通常言之的“视帝视后”。金鹰奖是一开始就这么设置的吗?自然不是。让人迷惑的新增奖项是否故意混淆视听?也不完全。与今天热闹的盛典形成对应的却是让人难以辨识的奖项,这个现象几乎是在由“奖”变“节”的发展历程中难以抗拒的结果。
金鹰节也有过“艺术范儿”
距2000年金鹰节“永久”落户长沙以来,它已走过16年的历程。湖南广电在十六年前选择一次性“买断”金鹰节,由此第十八届中国电视金鹰奖升格为“节”。
首届金鹰节与以往举办了十七届的金鹰奖评选颁奖活动相比,可谓盛况空前,并且创下了多项纪录:时间最长,投票观众最多,主题活动最多等,还被评为“2000年中国十大电视事件”之首。相较于近年来名目繁多的各种影视奖项、颁奖典礼,金鹰节还是有较大的公信力和影响力的。
印象很深的2001年的第二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因《卧虎藏龙》电影音乐而获得广泛声誉的谭盾作为一张王牌出现在金鹰节上。包括著名指挥家陈燮阳、著名钢琴家孔祥东、美国大提琴家马维·白素、美国打击乐独奏家大卫·卡森、著名男高音戴玉强以及著名笛子独奏家唐俊乔等,都预先在湖南7个电视频道中轮番亮相,反响热烈——湖南人对高雅艺术的兴趣被极大地激发了。
金鹰节很难在艺术和娱乐中找到平衡
随着金鹰节举办次数的增加,原本的一个电视艺术奖项演变成“文化节”的产业链也必然地延长扩充。争议也随之而来。最被诟病的就是对艺术性的削弱和哗众取宠的宣传。平心而论,长于娱乐节目的电视湘军在金鹰电视艺术节的造势、创意及舞台设计上确有不少过人之处。但由于种种原因,金鹰节曾经力图在正统节会与大众娱乐中实现的平衡也愈发难以实现。
如果说最初几届金鹰节的系列演出、编排还能看出组织者对于艺术标准的把控,近几年则完全滑向了娱乐化。且不论金鹰奖的评选结果——毕竟金鹰奖是观众投票评选的电视剧奖项,体现的正是普通老百姓的审美趣味,但如果主办方继续任性地将一个可以定性为“影视艺术节”的活动折腾成和类似一些视频网站举办的娱乐狂欢夜,那么可以预想不但会使金鹰节里的所有奖项失去个性,还会让它无论是在观众中,还是在业界都会失去应有的关注度。
□庄团子(媒体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