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6:寻找中国创客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6:寻找中国创客

李宏玮 资本寒冬下才有机会诞生新BAT

GGV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负责在中国投资计划,曾在“寒冬期”投资了YY、UCWEB、世纪互联等

2016年10月20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李宏玮被称为“投资女王”,但她认为,做创投没有女士优先,只有能者为王。新京报记者 郭延冰 摄

  ■ 个人简介

  李宏玮 纪源资本(Granite Global Ventures Capital)管理合伙人。

  毕业于美国纽约州伊萨卡的私立研究型大学康奈尔大学,2005年加入纪源资本任合伙人,全面负责GGV在中国的投资计划。

  2015年李宏玮获得福布斯全球最佳女性投资人称号。2016年全球风险投资研究机构CB Insights携手《纽约时报》评选出的“100位顶尖风险投资人”榜单中,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李宏玮位列第17位。

  2016年3月23日福布斯发布的全球最佳创投人榜,李宏玮第五次上榜,也是目前排名最高的在华女性投资人,位居全球女性投资人第二位。

  尽管被称为“投资女王”,但李宏玮并不认可自己被贴上性别标签,“做创投没有女士优先,只有能者为王”。

  作为GGV(纪源资本,下简称GGV)在中国投资计划的全面负责人,李宏玮肩负着开拓GGV在中国投资版图的责任。十二年,李宏玮和GGV的成绩单上包括了YY、游道易、中国易才集团和亿航等明星企业。

  在男性数量占优势的创投圈,李宏玮的成绩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李宏玮将历史视角和细节维度综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投资方法论。在做价值判断时,李宏玮会从中美的纵向历史和中国的横向格局分析,在面对具体的创投领域时,李宏玮又会先将问题拆分,各个击破。

  新京报“寻找中国创客”独家对话李宏玮,和投资女王聊了聊她眼中的创业和投资。

  什么样的商业模式才是最好的?李宏玮说,任何商业模式最终都要回归消费者,只有做出消费者最舒服的消费场景和体验,才有机会成功。而对于寒冬论,她并不认可,认为资本寒冬之下,优秀的创业公司才会跑得更快,才更有机会诞生出新的BAT。

  B06-B07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赵雷

  B06-B07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郭延冰

  BAT都是在寒冬里跑出来的

  在资本市场不是很好的阶段,质量好的公司反而会增长更快。很好地抓住创业公司成长的步伐,性价比以及回报的预期反而会更高。

  新京报:有人统计,红杉中国2016年1月-5月的投资数量从46起下降到15起,IDG资本从67起到29起,经纬中国则从51起下降为28起,GGV的情况是怎样呢?

  李宏玮:GGV其实跟其他家的情况还是很不一样,到2016年8月份我们投资的项目数量、投资额其实大过2015年。2015年上半年我们投了11个案子,下半年4个案子,但今年截止到8月份我们已经投资了27个案子;从投资额度看,2016年投的额度也超过了去年的50%。

  新京报:大家都在谈资本寒冬、创业寒冬来了,GGV今年投资体有没有受到影响?

  李宏玮:我觉得可以换个角度看这个问题,就对比2009年、2010年的时候,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也有很多基金停止了投资新的项目,大家感觉到市场慢下来,更多的是恐惧,已经不能理性去关注那个市场。但那两年我们GGV的投资额度跟步伐其实也是比之前快,在那个时间窗口我们投了YY、投了UCWEB、世纪互联,历史总是相似的,投资也是这样。

  新京报:你的意思是,市场慢下来的时候,理性的投资人更有机会?

  李宏玮:外部环境好的时候,很多公司都是会持续增长的,反而在资本市场不是这么好的阶段,质量好的公司反而会增长更快,对吧?

  新京报:这个怎么理解呢?

  李宏玮:因为它的竞争对手少了,行业的声音也少了。比如说2014年、2015年的时候,如果是一个TO C的创业项目,它获取客户的成本比较高,而到了2016年的时候,反而能性价比更高地获取用户。2016年的一块钱,价值可能比2015年、2014年的两三块还好用,因为上下游合作伙伴的费用都会下降。

  新京报:作为投资机构,应该怎么看待和应对“寒冬潮”?

  李宏玮:好的公司持续不断会在市场上出现,所以对一个基金不应该看短期回报,我们更看中的是以后,五年、十年之后能够成为下一个BAT的企业。

  如果机构在那段时间能够很好地抓住融资的步伐,包括创业公司成长的步伐,整个性价比以及回报的预期反而会更高。每一次大家害怕的时候,其实你之后再来看这个市场的时候都会发觉,那段时间成长出了很多巨无霸的公司,百度、阿里、腾讯,都是在这样的市场下跑出来的。

  移动互联网红利期消失是好事

  任何商业模式最终都要回归消费者,只有做出消费者最舒服的消费场景和体验,才有机会成功。

  新京报:最近有很多原本的泡沫破裂了,比如O2O,你怎么看?

  李宏玮:因为O2O概念很散,我认为基本可以细分为两类:到店服务和到家服务。到店服务就是之前的点评、美团他们做的事,市场也基本验证了可行性;但到家服务就不一样了,这个市场很大,但它跟去餐厅等店里的消费是不一样的,因为它不是标准化的产品服务。

  新京报:到家类的O2O确实死掉了很多,你觉得这个市场还能爆发吗?

  李宏玮:到家的服务也需要分两类,第一个是到家门口的服务,第二个是要进家门的服务。

  这两点从信任的关系是不一样的,信任是创业者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说送餐、洗衣服务,信任问题基本没有,所以出现了饿了么、E袋洗这样的公司;那如果要进到家里的业务,比如按摩服务等,对消费者来说让陌生人进入家里是一个非常难的事,目前来看,它还需要一些时间培养市场。

  新京报:你觉得主打O2O的创业公司,最终有机会在市场跑出来的关键点是什么?

  李宏玮:我认为就是看你怎么用技术的力量去颠覆传统行业,滴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新京报:所以你认为好的商业模式必须建立在技术力量基础上?

  李宏玮:任何商业模式最终都要回归消费者,只有做出消费者最舒服的消费场景和体验,才有机会成功。

  新京报:但很多人会说,O2O的破灭是因为移动互联网的红利期正在消失。

  李宏玮:其实我觉得消失是好事,如果去分析美国市场,它也是一样的,从互联网崛起,到之后被移动互联网替代,再到未来,未来是不是智能AI的世界,或者说是连接一切的世界,抑或是其他的世界?现在还不好说,但每五到十年,随着技术的变化而让行业做出调整也很正常。

  新京报:那你为什么会认为这是好事?

  李宏玮:我说是好事情,是因为我们作为投资人,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比别人看得稍微早一点。你能够抓住每一个新的起点甚至拐点来发现新的行业,这样才有机会提前找到下一个好项目。

  人工智能是一个必然的方向

  人工智能领域很需要政府的支持,比如自动驾驶,如果没有适合的法规法律来协调,即使技术很成熟,也无法落地。

  新京报:刚才讲到未来会不会是人工智能的世界,最近人工智能概念很火,今年发改委发布了一个关于《“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你怎么看?

  李宏玮:我认为这个政策对行业是很好的一个带动和提醒,比如方案里谈到了无人机在农业、建筑行业等各个方面的应用,也谈到了人才的积累、国际合作、资金支持还有知识产权的支持,列出了很多不一样的项目,我们也很看好这个领域。

  新京报:政府积极推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你认为人工智能会变成下一个风口吗?

  李宏玮:人工智能领域确实很需要政府的支持,比如说自动驾驶,自动驾驶车对技术的要求很高,但更重要的是政府的配合,如果没有适合的法规法律来协调,即使技术很成熟,也没有办法落地。

  新京报:未来会是人工智能的天下吗?

  李宏玮:从工业角度讲,人工智能是一个必然的方向。

  新京报:为什么?

  李宏玮:2015年,中国每一万个工人只用30台机器,但是在日本、韩国以及德国,他们每一万个工人使用的机器是超过300个。

  另一方面,全世界80%的手机、接近85%的太阳能是在中国制作的,都是使用人力在生产制造。到2020年,我们的人口红利会朝着负面方向走,如果我们不机械化自动化,就会直接影响经济发展,到时候人工智能的发展就会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新京报:据你观察,目前我国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的发展如何?

  李宏玮:有数据显示, 2014年、2015年两年,中国采购机械臂的量已经是全球第一,但是现在做这块做得好的还是德国、日本。早期的话我们可能需要先进口,但国内也有些公司赶上了这个大潮,做的产品性价比非常高,开始在国内和国际市场崭露头角,慢慢地我们自己就能够提供了,这对于整个产业链就是一个巨大的提升。

  新京报:你说的工业角度的人工智能,好像和人们日常说的机器取代人类不太一样?

  李宏玮:其实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关键就是怎么取代人,比如在不同的场景里面相同的动作意义是不一样的,机器怎么能理解这些动作就很关键。举例来说,如果是无人驾驶的场景下,驾驶只是开车中的一个动作,更多的是需要感知周围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环境,并以最快的速度做出反应,不然人工智能就是没有意义的。

  家庭机器人还处在从0到1阶段

  家庭机器人还是比较初创阶段,还是从0到1这个阶段,刚刚起步。好的产品要满足能够稍微标准化的需求,才能够走量。

  新京报:现在大家说人工智能,好像还都是在说机器人,现在我们的工业机器人发展状况怎么样?

  李宏玮:在工业机器人方面,我们很多的工厂已经陆续投入使用,发展相对成熟,但它的使用跟欧美和日韩比还差很远,还没有迎来黄金时期,现在处于从1到1.5阶段。

  新京报:那家庭机器人呢?

  李宏玮:家庭机器人还是比较初创阶段的,它可能还是从0到1这个阶段,刚刚起步。

  新京报:有人认为一些家庭概念的机器人创造了很多伪需求,你是否认同这个观点?

  李宏玮:我认为需求是有的,但好的产品要满足能够稍微标准化的需求,才能够走量,这个需求它必须要能够制定而且能够量化,这样才能够承载一个比较大的市场。从这一点来看,目前市场上的产品还需要再优化。

  新京报:这种标准化的需求似乎很难发生在家庭的场景之内?

  李宏玮:我认为它可能先会在行业里面出现,比如医院、餐馆、酒店这种有相对固定应用场景,做出来之后可以延伸,比如像酒店送水,这个是相对比较标准化的,对机器人而言就是识别路径然后怎么去走,一旦你在一个酒店能够达到的时候,在第二、第三个酒店就能够做到。

  新京报:那如果从家庭的角度来说,机器人会怎么发展?

  李宏玮:家庭的交流、需求是很多元化的。根据不同的家庭成员,比如小孩、父母、或者独居,要求是不一样的。从家庭的角度来说,它一定会先是从通用的那个方式入手,如果创业公司目前的情况下能够做起来的话,一定是通用型的产品。比如扫地、娱乐,美国就是先从娱乐入手,扫地型的机器人现在也被市场认可了。

  新京报:如果要投资家庭机器人的话,你会怎么选择?

  李宏玮:我觉得商业上,它一定要足够垂直,在细分功能上够优秀,能解决问题提高效率。家庭机器人的发展会慢一些,这需要一个时机,如果有机器人能够在满足某个需求的同时,还可以有优惠的价格,那我觉得大家都会买,如果价格不合适而应用场景又是碎片化的,就很难承载起来一个市场。

  技术创业创新很快就会大爆发

  现在是技术创业创新的好时机,很快就会大爆发,技术创新会让中国进入更大的拐点。

  新京报:在创新能力方面,中国的创业公司好像仍然存在一些差距。

  李宏玮:我把创新分为三类,一类是产品的创新,比如像微信、YY这样的产品;第二类是模式的创新;第三类是技术的创新。今天如果来对比中美的创业创新就可以发现,中国已经开始有自己独特的商业模式而且现在有很多国外的产品也在研究学习我们的产品。

  新京报:比如?

  李宏玮:去年十月,Facebook的一个产品主管告诉我他现在的团队有很多中国人,他们下载了很多中国的互联网应用,研究各个APP交互的功能。尽管Facebook在美国是最先进的,可是它的玩法实际上已经落后了,所以在向中国学习。比如Facebook新推出的直播,其实国内早就已经玩腻了。其实不止是硅谷,印度、巴西这样的国家也在向我们学习。

  新京报:商业模式的开发上,中国人好像确实办法更多一些。

  李宏玮:对,比如网红,我们通过虚拟货币来打赏,这就是商业模式的创新。美国没有,甚至海外媒体都不能理解打赏这种模式,所以美国以前没有人在网上直播唱歌,但现在慢慢开始有了。

  再比如我们的线上游戏,不按时间付费而是按功能付费,这也是中国的创新。现在美国很多的商业模式,特别是游戏的商业模式都跟着中国走,只是他们没说而已。

  新京报:为什么中国会在商业模式上走在前面呢?

  李宏玮: Uber的模式是我们抄袭吗,实际上不是,国内的商业模式是先跟着用户走,而不是所谓的先找好商业模式。美国互联网流量的业务,它的商业化都是靠广告变现,但中国没有一家公司是因为广告走出来的,就连百度搜索也是技术做出来的。

  新京报:但中国过去在商业模式上的创新,并不能掩盖在技术创新上的不足?路透社评选出2015年的全球创新企业百强的名单,中国没有一家企业入围。

  李宏玮:从技术的角度来说,中国毕竟要赶上之前落下的十五年,所以我们先转换产品和商业模式。中国的创业者是比较实际的,首先要养活自己,先有商业模式,能够做得很好的时候才会考虑更好地用数据挖掘,更好地学习自动化。

  新京报:中国在商业模式探索已经有成果的情况下,已经到了技术创新的时候?

  李宏玮:在产品和模式之后,第三步是技术创新,现在是技术创业创新的好时机,很快就会大爆发,技术创新会让中国进入更大的拐点。

  新京报:为什么?

  李宏玮:首先,我们有大市场,会积累大量的数据。其次,这些年下来,中国互联网企业培养和积累了很多IT人才。有数据显示,到2020年,世界IT人才超过一半是中国人,我们有很好的资源对数据进行分析和采集,来应对市场需要。

  新京报:那中国现在有世界领先的技术创新吗?

  李宏玮:比如无人机,目前全球无人机做得最好的就是中国,大疆已经占领90%的国际市场,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中国肯定是引领海外的任何国家。此外,在算法领域,因为中国人的数学比较好,在机器人、医疗、大数据、金融这些领域的技术创新上,我们都很有优势。

  1 2009年、2010年的时候,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家更多的是恐惧。但那两年我们的投资额度跟步伐比之前快,在那个时间窗口我们投了YY、UCWEB、世纪互联等,历史总是相似的,投资也是这样。

  2 到2020年,我们的人口红利会朝着负面方向走,如果我们不机械化、自动化,就会直接影响经济发展,到时候人工智能的发展就会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3 在工业机器人方面,我们很多的工厂已经陆续投入使用,发展相对成熟,但它的使用跟欧美和日韩比还差很远,还没有迎来黄金时期,现在处于从1到1.5阶段。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