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8:书评周刊·秋季书选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8:书评周刊·秋季书选

不要招安孩子的想象力

2016年10月22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在二战集中营,纳粹党卫队会从犹太囚犯中挑出演奏音乐的人,逼迫他们为营造集中营内安详的错觉演奏交响乐。英国儿童作家麦克·莫波格给孩子讲述了这个故事。在《莫扎特问题》之谜中,孩子会读到一个热爱莫扎特的音乐家在地狱般的境况中演奏心爱之曲的感受——他相信孩子在情感和心智上的理解能力。

  基于对孩子的品位和理解的信任与尊重,我们选择了“童书桂冠作家”莫波格、鬼才黄永玉等大朋友的书。有人写得温厚,有人则任性,但都相信好书不会招安孩子的想象力,也在拓展大朋友对于儿童想象力的认知。

  儿童类好书评选

  主持:新京报记者 孔雪

  评委:周其星(语文教师、儿童阅读推广人) 唐亚明(作家、编辑) 蔡朝阳(作家)

  《给孩子的汉字王国》

  作者:林西莉

  版本:中信出版社 2016年8月

  说文解字类的书很多,除了张大春的《认得几个字》(2009)之外,大多数中国作者遵循的是《说文解字》的传统路子。早在1999年,瑞典汉学家林西莉的《汉字王国》就在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后又经三联重版。如今当年的读者或也有了自己的孩子,这本《汉字王国》针对孩子的精编版也面世了。

  林西莉1961-1962年在北京大学读书,此后数十次访问中国。回瑞典后,她任汉语教师并致力于传播中国语言和文化。从1958年汉字简化改革以来,繁简之争就从未断过。林西莉来到的是汉字简化后的中国,写的却是散发着古老神秘之美与现世生活气息的繁体汉字王国。

  如她讲“窗”:当夜幕降临,街巷空无一人,自身发亮的低矮窗子像抽象画一样。偶尔有人在室内走动,身影在洁白的窗纸上滑动,使一个普通家庭的窗子充满神秘色彩。再伴以“窗”字从金文、甲骨文的来龙去脉和故事、渊源,古老的生活场景在今人的家常里鲜活存续下来。当孩子沉浸在她的汉字王国中,汉字真正地从繁至简。

  《给孩子的动物寓言》

  作者:黄永玉

  版本:中信出版社 2016年4月

  人真不是个东西,可我也是个人呀,黄永玉以这样略带“撒娇”的味道开场。90多岁的他创作了138则与动物有关的寓言,一幅画配上一句短语或短文,灵性十足。

  这本《给孩子的动物寓言》也是黄永玉对生命、历史与文化深刻而简练的思考。他的人生观足够通透,故可以“给孩子”,而不同人读来各有况味。如他写牛:我吞下粗糙的东西,然后慢慢回味;写骆驼:如果这算个美德的话,那就是对于艰难困苦的漠不关心。黄永玉因画遭过无端的罪,可还是画到老。他的文学修养亦陈厚,短短字句便能勾勒百态。

  同样在90多岁,黄永玉也开始写《无愁河的浪荡汉子》这部自传体的小说。读他对少年时代的回忆,会发现他老早就开始论猫狗了:狗比人真诚,而世人却待狗不善,他因此不敢与弘一大师谈狗。老者有童心,是因从小到大都保有天真与良善。到老了,方能予人快乐和智慧。

  《多莱尔的希腊神话书》

  作者:英格丽·多莱尔、爱德加·帕林·多莱尔

  版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6年6月

  随着原版《格林童话》被热议,国内大众对删减版格林童话的认知被颠覆着。但希腊神话倒是从来不遮掩,而这样连成人都头晕的庞杂故事要如何讲给孩子听?

  删减和讲述是一门艺术。《多莱尔的希腊神话书》初版于1962年,是绘本艺术家多莱尔夫妇在希腊小岛考察后对希腊神话谱系的梳理之作。语言简练而优美,插图稚趣又幽默,成书以来,它一直是西方文学教育中神话启蒙类的入门经典。

  中国对于希腊神话的阅读在民国时期就已风行,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德国诗人居斯塔夫·斯威布的大部头《希腊的神话和传说》,采用的便是楚图南在民国时的译本。周作人也译有英国人劳斯的《希腊的神与英雄》与希腊人阿坡罗陀洛斯的《希腊神话》古本。遗憾之处是这些中译本或卷帙浩繁或有字无图,不太适合孩子阅读。多莱尔夫妇不仅精简了文字,还采用了难度很大的石版刻绘工艺创作了大量插图,并以儿童涂鸦的方式规避血腥画面。只是中译本在今年才姗姗来迟。

  《生活三部曲》

  作者:让-克劳德·弗洛克

  版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2016年7月

  “这里是黑海”,爸爸说。“它不是蓝色的吗?”女儿问。这是《生活三部曲》中的温馨而日常的一个画面。让-克劳德·弗洛克的画风简约而优雅,他在法国插图、漫画、电影海报、广告、杂志等各个领域都崭露头角,还曾多次受邀为《纽约客》绘制杂志封面。这一回,弗洛克让一个小女孩带着一只兔子和父亲开始了一段游历。他们一会在沙滩上去堆埃及狮身人面像,一会用手指在大地球仪上爬着认世界……

  父母总想教给小孩子很多东西,却往往忽略了在陪伴中传递给他们无价的生活价值观。那些细腻而有趣,充满诗意的生活纹理,只能是孩子长大之后的成人自我教育的内容。

  如此,不难理解为什么尤其是在中国,几米漫画式的成人绘本始终有火热的市场,而大人们也执着于寻找某些“失落”了的东西。从这个角度来看,随着十多年来日本、欧美儿童绘本进入中国,这一代的孩子会较少受抽象大词的教化,更理解细密生活之常味。

  《童话山海经》

  作者:林一苇

  版本:河南大学出版社 2016年7月

  《山海经》真是一本易激发国民探秘、怀旧情怀的怪书,且不说晋、汉以来对它的注解不断,今人也在反复重解这本易被误解的古书。无论这些怪物是否存在,它们确是迷人。于是在今年就有两本把童话与山海经相连的书,而《童话山海经》更有想象力。

  童话作家林一苇以《山海经》典故为脚本,以童趣、诗意构建了中国上古世界小时候的样子。他写夸父逐日,说夸父和风比赛时几乎可以抓住风头,又要和太阳比;为了怕太阳饿,还特意准备了一只兔子让它吃,免得赢了也不光彩。“他朝太阳吹了个口哨”,比赛开始了。

  林一苇有很多身份,其中之一是木匠。记得那本德国人于尔克·舒比格写的《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讲“小女孩和死神发明星星”、“骆驼的眼神为何疲惫”的作者碰巧也曾做过伐木匠。这个世界上的木匠和伐木匠那么有趣,该多写些好玩的故事给孩子们才是。

  《莫波格现实题材儿童小说系列》

  作者:麦克·莫波格

  版本:贵州人民出版社 2016年1月

  战争中孩子受难的画面总最能让人动容,对孩子讲述战争等现实题材也始终是儿童文艺创作者小心拿捏的领域。以国内为例,近些年《小兵张嘎》等影视剧直呼“日本鬼子”,直接的价值判断和灌输让孩子在未了解人性之前就定义了某一类人的恶,这种快速养成是有隐忧的。

  在《第94只风筝》中,英国作家麦克·莫波格则陈述了巴勒斯坦男孩赛德的家庭悲剧——父亲被以色列占领军囚禁在拘留营里,哥哥穆罕默德在放风筝时惨遭射杀,但赛德还是让寄托和平渴望的风筝越过高墙飞到以色列。

  麦克·莫波格的叙事舒缓而悠扬,他更重视把一个故事讲好而非以道理去教育孩子。《半面人》涉及家庭矛盾,他不教人尊老,只呈现了一个祖孙间建立理解的过程;《归乡》也未控诉核电站如何无良,只把家乡湿地中人与动物和睦共生的童年回忆细致勾勒出来。单纯、平实的笔触不回避哀痛与真相,让单纯与真实交融,孩子其实能从真实和阴暗面中看到希望的微光。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