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言
地票制度一方面可缓解城市建设用地紧张;另一方面,又实现了城乡级差地租的价值化。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以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这被认为是一个加大城市化的有力举措。在这个文件上述内容的基础上,一项新的促进城市化进程的制度创新——地票制度的实施条件逐渐成熟了。
所谓地票,就是指将闲置的农村宅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乡镇企业用地、农村公共设施用地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行复垦,变成符合栽种农作物要求的耕地,经由土地管理部门严格验收后腾出的建设用地指标,由国土房管部门发给等量面积建设用地指标凭证。这个凭证就称为“地票”。
简单说来,地票是建设用地指标凭证的通俗说法。地票购买者包括土地储备机构、园区建设单位、民营企业、国有企业、自然人。
地票交易制度的优势是“先造地后用地”。农村闲置土地资源依法有序退出,先把农村建设用地转化成耕地之后,才在城市新增建设用地,这样,对耕地的保护效果更好。同时,“地票”交易制度创新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城镇化加速期,城市建设用地紧张的矛盾。
随着本世纪以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方面是城市建设用地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农村土地又浪费严重,打工者进城后,导致“空心村”大量出现。
地票缓解了上述矛盾,促进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并提高农民在土地方面的收入,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我国人均耕地资源很少,而城市化和工业化需要大量建设用地。
地票交易制度通过“先占后补”的方式,极大缓和了耕地资源的紧张保护局面,杜绝了农村土地资源浪费的现象。通过开源节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耕地保有量的增加,使保持18亿亩耕地这道红线对城市化建设用地的压力大大减轻。
中国城市化进行三十多年后,最大的问题是后续农村居民或打工者越来越不具备资源及创富能力,但进城成本却大大增加,尤其是土地成本上升后的房价成本。
因此必须建立一个补偿机制,而土地是农民的重要资源。目前大幅度调整土地资源的条件和时机还不成熟,但地票制度可作为一个有效补偿,使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与城市建设用地实现远距离、大范围的转换。
地票制度是一种市场化的改革方案,一方面可缓解城市建设用地紧张,带动城乡之间土地要素流转,提升偏远地区的农村土地价值;另一方面,又实现了城乡级差地租的价值化,并可以转化为大城市反哺大农村的资金来源。
农民在出让一部分土地使用权后,可以通过地票增加收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进入城镇后的生活保障水平和发展能力。
地票制度已经在重庆市推进了近十年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最重要的是摸索出了一条低成本城乡一体化的路子——重庆的经济增长是最快的,而房价是目前大城市中最稳定的。尽管仍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但已给中西部地区低成本的城市化之路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张百忍(地产学者)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