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论
如今通行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是通过对高新产业进行支持来刺激经济增长,扩大对教育、医疗方面的财政投入,来减轻民众在这些方面的压力,从而实现扩大社会总需求的目标。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28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有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证财政合理支出。
政治局会议关于财政政策的要求依旧是“积极”,这也就意味着,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开始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然将会持续下去。
在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大的背景下,维持积极财政政策是正确的。特别考虑到扩张性货币政策难以为继、金融系统风险越来越大的背景下,继续维持积极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意义重大。当然,我们也需要实施适合现阶段经济的新的积极财政政策。
积极财政政策,经济学上称为扩张性财政政策。传统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以扩大基础建设投资为核心,通过基建投资来增加社会总需求和就业,解决经济通缩问题,熨平经济周期波动。这种做法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取得了明显效果。但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时代,这种扩张性财政政策模式宣告失败。经济学家也改变了此前以扩大基础建设投资为核心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思路,对扩张性财政政策进行了新的解释。
如今通行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是通过对高新产业进行支持来刺激经济增长,扩大对教育、医疗方面的财政投入,来减轻民众在这些方面的压力,从而实现扩大社会总需求的目标。在税收上,采取减税措施,降低中小企业和个人负担,来扩大投资与需求。在财政赤字方面,在控制风险背景下,适度提升赤字,等待经济重新企稳后,再削减财政赤字。
在目前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以建设基础设施为核心的传统积极财政政策,也需要做出一些调整。
在财政支出方面,维持与GDP增长相适应的财政支出规模是必要的,大幅减少财政支出,可能会出现经济通缩。但是基建投入或许应该适当控制,实行供给侧改革,实现过剩产能领域市场出清。财政支出可以转向教育、医疗等民生投入,提升民众消费能力。同时适度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转型。
另外,可以考虑企业和个人大幅减税。在营改增逐步推进背景下,下一步对企业的减税,可以重点考虑在社保方面给企业减税。而对于个人,重点就是个税改革,实现分类税制向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转型,以家庭为基本纳税单位,降低个人与家庭负担,从而增加社会总需求。
在财政赤字方面,中央财政可以适度扩大财政赤字,在财政收入增速逐步下滑背景下,这种做法有必要,当然也要控制风险。3%的财政赤字是较为合适的数字,如果再要增加,需要认真思量。而对于地方政府发债,则要非常谨慎,特别是那些债务余额较大、而财政收支越来越吃紧的省份。
实际上,最近几年,政府的积极财政政策,也在逐步向这个方面转变。财政在基础建设投资方面,比较克制,也特别重视减税问题,通过营改增,降低了企业税收负担。本次政治局会议也特别强调,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要“有效”,“保证财政合理支出”,这是比较好的思路。
现在要避免地方政府为了短时经济增长,让财政痴迷于基建投资。这种做法,属于饮鸩止渴。推动中国经济结构的根本性转型,包括积极财政政策等一系列传统打法,其实也有了新的内涵、发展与转变。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