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持召开,强调要以重点带动全局,把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会议审议通过13个文件
据新华社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11月1日上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九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不移抓好各项重大改革举措,既抓重要领域、重要任务、重要试点,又抓关键主体、关键环节、关键节点,以重点带动全局,把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副组长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出席会议。
通过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意见
会议审议通过了《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增设巡回法庭的请示》、《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全面加强电子商务领域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办法(试行)》、《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和《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落实情况报告》。
强调要牵住改革“牛鼻子”
会议强调,面对改革的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要牵住改革“牛鼻子”,既抓重要领域、重要任务、重要试点,又抓关键主体、关键环节、关键节点。关系全局的改革,特别是涉及重大制度创新的改革,要统一行动,任何时候不能放松、不能滞后。具体到各个领域各个方面,要坚持问题导向,哪里矛盾和问题最突出,哪个疙瘩最难解,就重点抓哪项改革。要注意区分改革举措的性质类型,分类施策、精准施策。要明晰解题思路,明确责任主体、明确关键环节、明确时间节点。对打基础、谋长远的制度性改革,要重点搞好制度设计,抓紧细化落实;对切口小、见效快的具体改革,要盯紧抓牢,逐条跟踪,一一落实;对面上提出原则性要求、鼓励引导性的改革举措,要注重社会面引导,形成合理改革预期;对探路性质的改革试点,要大胆探索,及时总结经验,注意发现问题,该完善的要完善,可复制推广的要及时推广。对一些矛盾和问题多、攻坚难度大的改革,各地区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挂帅,顾全大局,握指成拳,合力攻坚。
焦点1
职称制度改革要向基层倾斜
会议指出,深化职称制度改革,要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科学评价为核心,以促进人才开发使用为目的,健全职称制度体系,完善职称评价标准,创新职称评价机制,促进职称评价和人才培养使用相结合,改进职称管理服务方式。要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倾向,科学客观公正评价专业技术人才,让专业技术人才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深耕专业,让作出贡献的人才有成就感和获得感。要向基层倾斜,对在艰苦偏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急需紧缺的特殊人才等,要有一些特殊政策。
会议指出,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基层是高校毕业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要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健全服务体系,畅通流动渠道,加快构建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长效机制。
■ 解读
大学生基层就业可享受学费补偿
人社部发言人李忠表示,一些地方和部门在专业技术人员评价上“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的突出问题反映了实际工作中重学术、轻技术,重数量、轻质量的不良倾向。
李忠介绍,人社部去年针对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出台了专门的规定,下一步的职称制度改革还将进一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针对医务人员,最主要的是实行分类评价,该搞科研的就重视学术水平,该更加重视临床技术的就应该更加注重实践能力。”李忠说。
此外,据人社部介绍,今年起,对于预期偏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工作的人才实施特殊政策也有相关办法出台。今年8月,人社部发文,明确提出工资政策要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倾斜,提出艰苦边远地区或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等地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要定高级别工资或薪级工资。
人社部还明确,将定期调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提高列入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实施范围的贫困地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收入水平。指导地方对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乡镇工作补贴。
此外,对于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人社部、教育部于昨日下发《关于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的通知》。其中明确,落实基层就业学费补偿、助学贷款代偿政策。该通知还提出,健全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服务保障机制,帮助他们解决好薪酬待遇、职称评定、落户、档案管理、社会保险转移接续等实际问题。
新京报记者 吴为
焦点2
最高法在4地增设巡回法庭
会议同意最高人民法院在深圳市、沈阳市设立第一、第二巡回法庭的基础上,在重庆市、西安市、南京市、郑州市增设巡回法庭。会议强调,要注意把握好巡回法庭的定位,处理好巡回法庭同所在地、巡回区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本部的关系,发挥跨行政区域审理重大行政和民商事案件的作用,更好满足群众司法需求,公正高效审理案件,提高司法公信力。
■ 解读
增设巡回法庭说明百姓欢迎
据2015年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巡回法庭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巡回法庭是最高法派出的常设审判机构。巡回法庭作出的判决、裁定和决定,是最高法的判决、裁定和决定。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司法改革研究中心副主任汤维建认为,在重庆、西安、南京和郑州增设巡回法庭体现了最高法在地域分布方面的均衡考虑,和一巡二巡一道,基本上可以兼顾全国各个片区。
对于巡回法庭设立的作用,汤维建表示,最高法有一审案件、二审案件和再审案件的管辖权,巡回法庭成为“老百姓身边的最高法院”,更便于当事人到最高法诉讼;此外,巡回法庭在不同地区的设立可以加强最高法对地方法院的监督,“派出法庭与地方法院距离更近,如果地方法院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司法腐败等行为,最高法可以更好发挥监督和指导作用,也有利于最高法了解地方审判状况。”
此外,巡回法庭的法官都由最高法派出且实行扁平化管理,其机构设立和运行等可以为当前司法改革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增设巡回法庭可以说明一巡二巡的设立是比较成功的,老百姓也比较欢迎”,但汤维建同时认为,在巡回法庭机制运行、审案范围、审级制度、处理和地方法院关系、处理和最高法本部关系以及检察机关如何监督等方面尚需进一步探索,进而制度化。
目前最高人民法院在深圳市、沈阳市设有第一、第二巡回法庭。其中第一巡回法庭受理广东、广西、海南三省份内应当由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的一审、二审、申请再审的民商事案件、行政诉讼案件,刑事申诉案件,以及涉港澳台民商事案件和司法协助案件等。此外,就地解决三省份的来信来访案件。
设在沈阳的第二巡回法庭巡回区则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
新京报记者 王梦遥
焦点3
加大对公权力失信惩处力度
会议强调,加强政务诚信、个人诚信体系和电子商务领域诚信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大力弘扬诚信文化,将建立诚信记录、实施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措施作为诚信建设的主要方面,以重点领域、重点人群为突破口,推动建立各地区各行业个人诚信记录,强化应用,奖惩联动,使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限。要加大对各级政府和公务员失信行为惩处力度,将危害群众利益、损害市场公平交易等政务失信行为作为治理重点,发挥政务诚信对其他社会主体诚信建设的重要表率和导向作用。要加强电子商务全流程信用建设,完善市场化评价体系,强化信用监管,营造诚实守信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
■ 解读
完善监督体制保障政务诚信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黄璜认为,政务诚信非常重要,它在整个社会诚信体系中起到基础性的、甚至决定性的作用。
“政府和公务员失信行为包括政策的朝令夕改、数据瞒报漏报、百姓承诺不能遵守等。”黄璜介绍,从广义方面来说,包括贪污腐败、渎职等,没有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都是失信的行为;从微观来看,一些地方在招商引资中,对企业的承诺随着形势变化、领导更换而发生变化,这种情况不在少数,是典型的政府失信行为。
黄璜分析,如果政府和公务员失信,会对多个方面造成危害。一是从经济发展上讲,政府失信让市场没有健康、公平和有规则的环境,降低经济发展效率,企业、消费者不敢与政府打交道,不愿来这里投资、发展和生活;二是社会层面看,政府诚信会影响其他主体的诚信,甚至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三是从政治角度看,政府无法正常进行社会治理,政府失信造成公众对政府不信任,老百姓有事不通过正常途径解决,会引发各种社会事件,导致社会不稳定,最终影响社会稳定和谐。
“目前,党章对党员有很多基本要求,以及信息公开、政务公开都是保障政务诚信的重要手段。”黄璜认为,保障政务诚信最重要的就是政务公开,把政务信息、活动都放在阳光下,接受百姓监督。因此,现在最关键的是如何落实执行相关政策,加强监督,包括体制内和体制外的监督,尤其是完善群众监督的体制机制,保障政务诚信。
新京报记者 沙璐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