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怀念】
编者按:
10月30日,被誉为“香港影坛第一美人”的著名演员、制片人夏梦逝世。83岁的夏梦,留下了无数的光影记忆和一生的传奇。
梦中情人
“和金庸的事,不如不说?”
知道夏梦女士去世消息的时候,她其实已经过世四天了,一切低调处理。想来这是夏梦女士自己的意思,或者也是家属根据她的个性做出的决定。贵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最知名的香港电影明星——尽管她是上海出生、苏州籍贯,但香港出道和拍香港电影决定了她的港星属性。然而在最当红的时期,她也罕少在缤纷的娱乐圈走动,更不会活跃在交际圈。夏梦,和她的小影迷,邵氏红星郑佩佩一样,都是从红色中国到香港的“劳动人民”。
秦怡将夏梦称为夏梦同志,她说:“我认识夏梦同志是解放后不久,那时我知道香港也有我们的同志,非常高兴。我们是在解放的土地上,他们在那边工作,比我们困难更大。当时香港的百姓还没有习惯我们的语言和行事方式,香港的同志们也做了很多的努力,我们是一条线上的。”
这番话道出了夏梦的重要地位,也让后世人能够理解为什么她在特别年代可以从香港往返内地,参加文代会,前后受到过周恩来、毛泽东的接见——她并不只是普普通通的女明星。
只不过毕竟身在电影圈中,不想做明星也进入了明星制造的体系。和今天的演员一样,往往被一则轰轰烈烈的绯闻盖过了作品。可能“金庸的梦中情人”最能够唤起年轻一代对她的认知,但对夏梦本人来说,这绝对称不上一句赞美。当年这句话传得最汹涌时她很少公开对这句美言做出回应,前年,81岁来沪参加“夏梦电影展”的夏梦,活动上发言不多,但很明确地对“金庸梦中情人”的“抬举”表示了回绝,“和金庸的事,不如不说?”一句话打碎了众人的这个八卦梦。
电影制作人
大胆起用许鞍华、刘德华
清楚记得那天的夏梦——在上海电影博物馆,那个墙壁上贴着阮玲玉、周璇、胡蝶海报,陈列着古董文物的地方,是如何款款登场。馆藏都是静态,而她是活着的传奇与珍宝。她穿着香奈儿的套装,优雅入座,映入观众眼帘的是她的红唇与老去而不失神色的大眼睛,一派淡然——不愧是美人夏梦啊,尽管已经82岁。
背景音乐响的是《似水流年》,一遍一遍地放着,提醒着人们:夏梦不仅是一个演员,她还是一位出色的电影制作人。1966年隐退影坛后,70年代末夏梦复出电影界,转型幕后,开了青鸟影业。她的身份现在叫制作人,当时还叫监制。夏梦拍电影,大胆起用新导演许鞍华,还找了个头一次演电影的TVB演员拍了一部越南背景的电影——《投奔怒海》。那位当时的新演员就是后来的天王刘德华。《似水流年》是青鸟的第二部戏,由严浩导演,国宝女星斯琴高娃主演,拍的是侨胞返乡的惆怅。很多年之后访问斯琴高娃时提起《似水流年》,她依然为这部电影骄傲。后来再难遇到那样的制作——那是香港的新浪潮。
一个遗憾是香港电影金像奖,没有来得及给夏梦颁发终身成就奖,去年的此奖得主是李丽华。小咪姐李丽华当之无愧,而夏梦也足以获此殊荣。还好,大家都没有忘记夏梦。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于去年为夏梦颁发了“华语电影终身成就奖”,不然该真的成为大大的遗憾!
全民偶像
曾是内地人民的一个梦
该如何全面评价夏梦在电影业的地位和贡献呢?只赞其美貌显然是不够的。《禁婚记》一举成名,《娘惹》、《新寡》、《白日梦》、《孽海花》、《王老虎抢亲》……38部电影,款款各不同。夏梦靠作品立足,以角色发声说话。
更不可离开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来看夏梦。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大陆,西方电影已经绝迹,《神龛记》这样的新中国制作,因为细节问题也会被禁演,工农兵题材是大银幕的主流。观众看不到什么境外来凤,唯独夏梦在长城电影公司拍摄的香港片子还可以在一些电影院看得到。但也不是全面放映,于是一张夏梦主演的电影票子就洛阳纸贵。
著名媒体人曹景行曾回忆他在上海的时代:看《长城画报》、看夏梦的电影,完全是痴迷夏梦的少年时光。那时每有夏梦电影上档,电影院外都排起长龙购票,当今的少男少女难以想象当时的环境,但疯狂爱慕是一样的。如今的追星族还有见面会可以见到明星本尊或者追星追到日韩去,而夏梦和她背后的香港,对当时大部分的内地人民来说,是月球一样可望而不可及的,真是一个梦一样。
世间再无夏梦——不仅是没有夏梦这样的美与天资,更是没有了当年特殊的时代背景。那个物质贫瘠的年代,她为内地的民众吹起南国的风,一边又为香港同胞带去江南大家闺秀的矜持与柔美。
专业演员
郑佩佩也是她的影迷
我错过了夏梦的青春容颜,错过了夏梦的电影公映,但幸运的是仍得以领略她的绝代风华——银幕上,银幕下。
上海夏梦影展是第一次见到夏梦,后来在香港,又不期然见到夏梦现身。当时是香港电影资料馆办“夏梦电影回顾展”,早场放映夏梦的越剧电影《三看御妹刘金定》。讲的是户部尚书封雷尚之子封加进欲睹御妹真容,乔装平民躲于神龛内偷窥,最终两人挣脱封建礼教束缚终成眷属的故事。我不是越剧迷,但被夏梦的表演带入进了戏曲的世界,咿咿呀呀的唱词和曼妙身姿里,中国人古典的热闹的爱与恨,经夏梦演绎得引人入胜。
听闻当年夏梦为演这部特别的彩色电影而从香港返沪,特别进越剧院学习多时,这才有了电影里的专业亮相。如果说这是一个合格演员本应该做的,然而演员里能这样做到的又有几个?又有几个学了又真的有天资开窍?
那天,香港电影资料馆早场的《三看御妹刘金定》放完,夏梦本尊居然无预警出现,让现场观众尖叫沸腾。痴迷越剧电影的中老年观众顿时变成迷弟迷妹。“二看夏梦”的我在观众群里又激动地偶遇了郑佩佩,佩佩姐说:“我就是夏梦姐的影迷!”
陪同夏梦出现的还有文人董桥,夏梦被众星拱月着。郑佩佩去后台见她,后来无限感慨:“夏梦姐已经不太能够认识我”促发了郑佩佩赶紧写自传,能够在可以回忆时留下回忆。
上海倩影
与故乡街景融为一体
然而,夏梦却没有写回忆录,颇有种任由后人评说的洒脱意味。前年,有出版社出版了精美的夏梦画册《绝代佳人》。做书的是内地她的知音人、隔代影迷。夏梦的风姿定格在胶片、光影、画册里。很长一段时间,走过上海的淮海路,路边的三联书店都在橱窗最醒目位置放着夏梦画册和她的海报,夏梦的美和她故乡的街景无缝融为一体。
上海茂名路口的国泰电影院,是夏梦昔日也会去看电影的地方,那里的咖啡馆,常年布置着夏梦的剧照墙。上海的街景仍像她离沪去港时一样风韵别致,她人却已经不在了。
夏梦走了,高龄、安详,她的人生画上一个美丽的句点。她将永远活在她留给世界的电影作品里。那些美丽的形象和出色的作品,脱离了派别视角,依然足以成立。2016年初走了陈云裳,年尾夏梦又仙去了,仍在人世的高龄电影人还有夏梦的前辈,演《假凤虚凰》的李丽华,有昔日服务过长城影业,演《护士日记》的王丹凤,以及95岁仍要上高原拍第二部导演作品的秦怡,她们都是电影界的珍宝。
夏梦的离去唤起我们对过去年代,对美好作品的回忆,唤起外界对这些电影界珍宝的重视,是夏梦贡献不断的一生,为电影界最后做出的奉献——致敬,衣香鬓影里的布尔什维克,永远的夏梦同志!
□甘鹏(专栏作家)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