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风生
球员的穿鞋权问题的解决,应该通过场下的谈判和博弈,而不是在赛场上以撕毁契约的方式,展示给公众。
11月2日晚,CBA新赛季第二轮,易建联代表广东队出战,比赛进行到第二节,在一次防守错失之后,易建联忽然脱掉球鞋,光脚离场,引起舆论哗然。赛后,易建联给出的说法是,因为有伤,不敢乱穿鞋。
据报道,事情起因是,李宁公司此前以5年20亿元的价格成为了CBA联赛的唯一官方指定装备赞助商,篮协与李宁签订的合同里规定,李宁装备将成CBA指定装备,所有本土球员都必须穿李宁。
此前4个赛季,李宁给了部分赞助商特例,后者可以出钱买贴标鞋(挡住赞助商标志)让自己的签约球员穿李宁之外的品牌。但本赛季是合同规定的最后一个赛季,篮协在7月份曾下发相关通知,所有球员(除外援外)都要穿李宁装备,若不守规定将会处罚。
客观来说,易建联是职业球员,应该懂得职业精神,也应该有起码的契约意识。
关于维护联赛商务权执行的有关规定,相关球员事先是知道的,在联盟中打球,球员也有遵守相关规则的义务。既然不同意出卖自己的穿鞋权,当初为什么要在协议上签字?如果抗议,也应该在协议签订前,而不是在赛场上。球鞋门本质上还是球员个人所代言的品牌与联盟赞助商之间的冲突。
但是,不管有什么理由,解决的方式,都应该是通过场下的谈判和博弈,从而达成新的合同,而不是在赛场上以撕毁契约的方式,展示给公众。
这样的“反抗”行为也对整个联盟造成了伤害。五年20亿,对于联盟来说,是一笔不菲的收益,球员和俱乐部也是其中的受益者。如果,更多的球员也如此自行其是,导致契约无法执行,谁来为这一大笔收入买单?
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CBA的球鞋问题就不值得重视。一项规则引发如此持久的争议,时至今日,对这一规则进行一定的反思和调整已经非常必要。
首先,NBA将球员的穿鞋权留在了“民间”,让球员自发与赞助商合作,已经是一个常识了;其次,联赛发展到今天,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市场规模,在这个时候,通过下放穿鞋权的方式,向球员进行一定程度的让利,也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再者,收割球员的穿鞋权,打包统一出售,从长远来看,会非常亏本。
相信无论是联盟还是球员,都是经济理性人,穿鞋权怎么处理、分配,大家谈判就是了。如果单个球员感觉和联盟谈判很弱势,有关方面不妨效仿美国NBA组建中国的球员工会,代表球员和联盟进行集体谈判。
不过,一切的前提都要遵守契约,没有契约精神,什么都免谈。
□朱玉(媒体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