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3:守护教育特刊·人物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3:守护教育特刊·人物

周成刚 做坚定的国际教育倡导者

2016年11月07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他是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的CEO,也是一个男孩的父亲,他亲历了中国民办教育行业近20年的起起落落,他在孩子身上反思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也用教育影响更多的孩子;他是留学行业大佬,也曾是个在异国他乡倍感压力与不适的留学生,他了解中国学生在留学中遭遇的种种困难,因而在坚定地倡导国际教育的同时,也希望中国学生走向世界的留学之路能够更顺畅;1984年,他的第一份职业是老师,30多年后,他依旧奋斗在教育领域,希望帮助更多的学生成长为更健全、更美好的人。

  守护者名片

  周成刚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首席执行官、新东方前途出国总裁。著名英语教育与留学规划专家,曾任《英语文摘》主编,编译多种译著及英语教材。1984年毕业于苏州大学外语系,留校任教10余年,1996年赴澳洲留学,获传播学硕士学位,1998年考入BBC(英国广播公司)任亚太部记者。2000年辞职回国加盟新东方,先后担任上海新东方学校校长、北京新东方学校校长、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副总裁、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执行总裁、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总裁等职务。

  周成刚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首席执行官、新东方前途出国总裁。著名英语教育与留学规划专家,曾任《英语文摘》主编,编译多种译著及英语教材。1984年毕业于苏州大学外语系,留校任教10余年,1996年赴澳洲留学,获传播学硕士学位,1998年考入BBC(英国广播公司)任亚太部记者。2000年辞职回国加盟新东方,先后担任上海新东方学校校长、北京新东方学校校长、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副总裁、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执行总裁、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总裁等职务。

  5次穿越之旅探访上百名校

  新京报:最近,你刚带队完成加拿大名校穿越之旅。加上此前4年,你和团队已经走访了英、美、澳、新、加5个国家上百所名校。这带给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周成刚:非常震撼。走访中,国外院校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多元化发展、对体育的重视等等给我们给下了深刻印象。

  新京报:那么,你现在觉得中西教育差距体现在哪些细节之中?

  周成刚:首先体现在教育对孩子兴趣的激发和保护。比如孩子非常喜欢数学,但中学老师已不能提供指导,那他可以直接去大学免费旁听相关课程;如果爱好音乐,学校有专业实验室可供学生练习作曲。在中小学阶段,孩子就已经在探索自己的兴趣所在,并逐渐明晰未来的职业发展定位。到了大学,学生的兴趣爱好也能得到持续发展,高校为学生提供了各领域大量的选修课,之后才是专业细分。反观国内,特长培养常常被狭隘化,只关注结果,沦为加分的工具。

  其次,教育资源分配的合理性与共享性。一方面,高校自身定位非常明晰,比如加拿大的高校分为医博类、综合类、社区类等,从高精尖到动手实践各有侧重。中国的大学还在追求大而全。另一方面,在国外,学校的资源通常都向周围社区居民开放,资源利用最大化的同时,也拉近了校园与社区之间的距离。

  还有一个细节给我印象很深,就是对体育的重视。国外高校的体育场馆、设施都极好,学校也非常鼓励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在西方的教育理念中,体育既能强身健体、坚强意志,也能从小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和规则意识。

  国际学校快速发展是趋势

  新京报:你怎么看中国家长对国际学校日益增长的需求?

  周成刚:有人说,我是坚定的国际教育倡导者。我坚信,世界全球化的同时,孩子也得国际化。国际学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都将是一个趋势,它既满足了家长未来让孩子出国留学、与国际接轨的需求,又满足了可以把孩子留在身边度过成长保护期的需求。正是因为家长对现有教育“不放心”,把孩子小小年纪送出国又“不忍心”,以及经济能力、对教育认识的提高、社会氛围等各方面因素的推动,促成了国际学校的快速发展。

  做教育需要情怀和耐心

  新京报:这些年你的身份不断转变,您对教育的理解在这些年里也会随之发生转变吗?

  周成刚:1984年到1996年,我当了12年的大学教师,之后赴澳洲留学,毕业后在BBC工作两年,2000年回国进入新东方一直工作至今。可以说在这30多年里,我一直从事跟教育、语言、文字相关的工作。当大学老师时,对教育的理解可能只是上好课、教好学生。工作这么多年后,自我也在不断地提升,希望承担更多的责任,教育梦想也会不同。同时,也对教育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有了更深的理解,教育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不能随便跨越和改变,也可不能一蹴而就。做教育需要情怀和耐心。

  新京报:回望过去,你觉得做教育,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周成刚:在新东方的这16年里,经历过非典、金融危机、互联网冲击、业务低谷、内部矛盾和人才流失、外部机构的诱惑等诸多波折,我都没有后悔,也明白了做教育哪些应该坚持,哪些可以让步。

  让孩子更健全更美好

  新京报:你希望未来教育发生怎样的变革?

  周成刚:教育应该是快乐的,帮助孩子成长为更健全、更美好的人。前不久,我们提出了“终身学习、全球眼光、独立人格”的新东方核心教育理念。我们希望通过教育能够影响更多的年轻人、让他们拥有更健康的心灵、更多的知识,能够更自信地走向世界,并把世界变得更美好。

  新京报:新东方又将如何参与或推动这些变革?

  周成刚:新东方在研究了耶鲁、哈佛等国外高校的通识教育之后,我们正在计划做针对全社会中小学生的通识教育,预计明年初推出。此外,在边远地区,新东方也希望不仅仅是建学校,而是借助互联网技术和新东方的教育资源,让边远地区的孩子也能与世界同步。所有这些努力都是希望对中国教育有所促进。

  新京报:家庭教育一直是新东方关注的方面,也是如今的社会热点。你也常常分享自己的教育得失。你怎么看如今社会对家庭教育的关注?

  周成刚:8年前,新东方做家庭教育高峰论坛,很多人都不理解。现在来看,我们还是很有前瞻性的。我分享自己的家庭教育故事,是希望告诉家长,要找到合适孩子的路,陪着他们慢慢地走。我的孩子不是学霸,他也遭遇过低落期,也有成绩不好的时候,我写过一篇“野蛮生长的孩子也有天空”,想跟那些孩子也不是学霸的家长说,职业发展是一辈子的事情,是长跑,不是冲刺。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缪晨霞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