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下运动服,练柔道、摔跤的孩子弹起尤克里里、跳起民族舞来也有模有样;学校科技活动上,练体操、打乒乓的孩子捣鼓起火箭、飞机来有很多奇思妙想;四肢发达的小运动员们不但头脑不简单,说不定还能在烹饪课露一手好厨艺……在北京市第一一五中学和北京市和平北路学校这两所东城区九年一贯制的体育特色校里,学生不仅有体育特长,而是特长加全面发展、特色加综合素养。
从“重体轻文”转为“体教结合、学训并重、立德立美、至高至远”,是校长单宁追求的目标。2015年7月,在普校工作了近30年的单宁调到这两所学校担任校长。面对不一样的学生、不一样的学校定位,单宁坚守的是同样的教育信念:做老师,就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做教育,就要把眼光放长远,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让他们未来的路能够越走越宽。
守护者名片
单宁 北京市第一一五中学、北京市和平北路学校校长。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曾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班主任”、“教科研全国先进个人”;还多次获得“东城区人民教师”、“东城区骨干教师”、“东城区优秀教育工作者”、“东城区师德标兵”等称号。2009年和2011年,单宁被中国教育学会授予“全国教育科研杰出管理者”和“全国名优校长”称号。
教育需要大师 更需要大爱
新京报:你当初为什么会选择当老师?
单宁:虽然不是出生于教师家庭,但我从小就觉得教师是个特别神圣的职业。小时候我们院里有块小木板,我常拿粉笔在上面写字,给其他孩子当“小老师”。1983年,我中考第一志愿就报了东城师范学校。那年是东城师范学校复校的第一年,一共招40个男生、120个女生,筛选非常严格,粉笔字、语文、朗诵等能力都要考核。在所有新生中,我的中考成绩排名第二。
新京报:在你的成长过程中,哪些老师给你最深的印象?
单宁:有两位老师。一位是我上小学时的班主任张敏,一位是东城师范学校的班主任何志安老师。张敏老师唯一一次迟到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那天早上,她安顿好生病的孩子去赶公交车,而车已驶出站台,张老师一下子冲到公交车前,恨不得跪下恳求司机开门,就因为班里还有40个孩子等她上课。而东城师范学校的何志安老师为了让我们40个男生安心学习,则费尽心思。当时,社会上对老师的重视程度不高,有些男同学很迷茫,何志安老师就每周末去每个男生家跟家长聊。
新京报:这些老师对你以后从事教育行业产生了哪些影响?
单宁:教育的王道是感染、影响,是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她们都是普通老师,都发自内心地爱学生。从她们身上,我慢慢体会到越大的爱越朴实,越是表现在日常教育的点滴之中。所以,现在我常对老师们说,教育需要大厦,需要大师,更需要大爱。
新京报:教师是相对清贫的职业,从教的近30年里,有没有想过放弃?
单宁:说实话,的确也有过摇摆。上世纪90年代,流行下海经商,参加同学聚会时发现,有的同学当了个体户、有的当了老板。那时,我们老师一个月的工资也就40多元。受社会大环境影响,难免会羡慕,觉得他们工作轻松挣得多,还能睡懒觉(笑)。但我只要一回到学校,看到孩子们的眼神,又觉得不能辜负他们。既然选择了做教育,就要一生守护。
教育像划船,需要家校合力
新京报:从教这么多年,有过最难熬的时候吗?
单宁:在我工作六七年时,曾经历过一段最灰心丧气的时候。那时,学校合并了一所小学。因为种种原因,我不得不接手被合并过来的两个六年级班的孩子。当时我内心是不愿意的。一方面,因为中途接手,只有四五个月时间孩子就毕业了。另一方面,学生基础也不一样,班里有些学生受周边黑社会影响,还惹出了不少麻烦。想好好管,留给我的时间太短,不管吧,这些孩子就毁了。
新京报:后来怎么解决的问题?
单宁:我思前想后决定双管齐下。一方面,跟家长耐心沟通,告诉他们孩子在校外的表现,希望家校合力。另一方面,我要求校长给我找个工读学校的老师当“师父”,没想到这招还真管用,“师父”教给我很多有效的教育方法,虽然不可能让孩子彻底转变,但至少引导他们都朝好的方向发展。
新京报:这段经历给你带来了什么影响?
单宁:这段经历让我明白了两个道理。第一,做教育光有爱还不够,还要有方法。在帮助这群孩子时摸索的教育方法为我之后的教育工作带来了诸多便利,让我在此后的教育实践中也将这些方法不断推向深入。第二,教育如同划船,需要家校合力,方能做到心通、志同、理达。
教育不能只看短期效果
新京报:在体育特色校当校长,与在普校当校长有什么不同?
单宁:我觉得责任比在普校时更重了。北京市第一一五中学、北京市和平北路学校作为两所体育学校,承担着为国家、为北京输送优秀体育人才的职责。学生来源不一样,意味着教育的方式方法也要不一样。我们的孩子以外地生源及北京郊区生源为主,他们学习、锻炼、生活都在学校,不像普校的孩子有父母照顾。这就要求学校要承担更多的教育责任。
新京报:你给这两所学校的孩子们带来了哪些改变?
单宁:当我知道这些孩子只有1/3能被选拔到北京二级队继续深造时,就想,孩子未来都要面对社会竞争,学校教育要让他们能站稳脚跟。当时,这些学生有“重体轻文”的倾向,要想从根本上扭转靠说教肯定没用,必须让学生自己发现学习的乐趣。所以,除国家规定的课程外,我们还从学生的兴趣点、助力点、需求点出发,开设了一系列地方和校本课程,并整合教育资源,定期带学生到周边的职业学校、活动中心、体校等参观、学习、实践。
新京报:现在,你对“教育”的理解发生了哪些变化?
单宁:成功的教育为明天。我们的教育目标不是为了培养世界冠军,而是希望用9年的学校教育实践让学生获得未来的发展根基。学校教育不能只看见短期效果,而是要着眼于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作为体育战线上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用综合素养去涵养现在的体育生,把他们培养成为文武双全、文体双馨的新一代体育生和体育人,而我们也将成为未来中国运动员国际形象的塑造者。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缪晨霞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