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外形不行”的TVB龙套,到“一天跑7个录影棚”的主角,在最风光时他转投电影圈做“黄金配角”
| ||
| ||
|
提到香港电影的“黄金男配角”,一定跳不过他的名字,他曾是刘德华的“黄金绿叶”,有刘德华的电影总是少不了他的出现。
很多人说他是娱乐圈一个特立独行的存在,别人都在忙于收割名利,他偏要褪去星辰、离群索居。身在娱乐圈,他身上没有大牌巨星的盛气凌人;身为演员,他身上却透着一股平凡的市井气息。
他就是林家栋。看到他的脸,你的脑海中一定会涌现出很多电视剧、电影里的角色,“哦。这不是演那个谁谁谁的……”
关于这些,他说,“角色大小与我无关,我不在乎任何评价,也不想用打工者的心态去做演员。我是林家栋,观众记得我的角色和这张脸就够了。”
“你的外形不行”
他是艺员班里最差的那一个
自小性格内向的林家栋,看电视是他童年的唯一娱乐项目。他最爱一板一眼地模仿电视剧里面的角色,哼着重播了千百次的主题曲,“看着他们好生羡慕,真想长大后也能每天都扮演不同的人、经历不同的事。”1988年,在看到门口一张TVB艺训班招收学员的海报后,林家栋把心一横,辞调了原本的文员工作。他说,那时脑子里除了傻劲什么都没有,“我以为考训练班就是站台上说两句话,慢慢才发现其实自己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演戏,考了两次才被招收。”比起个人的内心情绪,林家栋还要面对周遭残酷的竞争环境,作为班上最矮的一个,训练班的老师第一次见到他就送上一句“你外形不行,只有靠自己努力”。随口的一句话,给了林家栋当头一棒。
而这句话也在日后得到了印证。在他出道后长达七年的龙套生涯里,扮演的角色多数没有台词、也没有名字,有时还需要赤膊上场充当替身。他到现在都记得,扮演的第一个角色是清兵,要求“后背出镜、全不露脸”,他自嘲那时自己的优势胜在片酬不高,于是说服自己能多出现在一部剧里就是成功,“我算全班最差的那个,每年加工资加得最少。每个同学都有选角的机会,我却做了五年才能自己选角。”他说最折磨人的是眼巴巴看着同学们都渐渐红了起来,自己只有默默拉紧戴在头顶的红头巾,继续给《太平天国》留下一个转瞬即逝的俘虏身影。直到1995年,他被监制梅小青相中,在电视剧《娱乐插班生》中模仿张学友,因神似的表演受到关注。但就在进组的第一天,他再次遭受白眼,“因为之前演《万里长情》时与万梓良有过合作,其他人就把我和他拉上关系,说我帮他提行李、等他下班,阿谀奉承。我知道有人谈论我、看不起我,但我只想认真表演,剧集播出那天,大家一定会知道林家栋是谁。”
最风光的时候走人
一年拍100集,自己都觉得烦
上世纪90年代的TVB,男主角可以很帅,也可以很普通,林家栋却似乎总处于两者之间的尴尬境地。他相貌不出挑,没有“五虎”那种让人眼前一亮的魅力;他不丑,没有张达明那副一见就忍不住发笑的脸;他不特别,声音比不上江华的突出。但偏偏由他刻画的角色都能深入人心,无论是《河东狮吼》里的苏东坡,还是《金装四大才子》里唠唠叨叨念着“孔曰成仁、孟曰取义”的文征明,无论《难兄难弟之神探李奇》里志大才疏的谢四或是《碧血剑》里誓报父仇的袁承志,再到后来收视口碑双收的《茶是故乡浓》《酒是故乡醇》。
苦熬多年,从配角到主角,林家栋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实,也相当不容易。但是,长期角色单一及模式化表演渐渐让他觉得身心俱疲,“一年拍100多集剧”的极限挑战,让他麻木于一般的演戏,“那时没得休息,最重要的是我消化不了那么多角色。一天跑7个录影棚,一年拍5部电视剧、每部20多集,每天就公式化地不停地想怎么转换角色、怎么突破,我都不担心观众接不接受我的表演,因为我连自己都接受不了。”有天他起床时睁开眼睛问自己“是不是又该去开工了?”那种想法让他极其愤怒,“当演员变成了一份工作,创作也不应和上班相提并论,我想当演员,可没了热情怎么办?”于是,林家栋不做“小生”了,所有人都说他“疯了”,好不容易熬出头当男主角,却在最红的时候单枪匹马去闯电影圈。
配角也有存在价值
自信永远不让搭戏的主角失色
的确,那之后林家栋经历了名副其实的“主角变配角”。经过万梓良的介绍,他认识了刘德华,基于二人在TVB的相似经历,很快他就成了刘德华公司旗下的艺人,“我问刘德华我们可以合作吗?他说,好,但是拍戏很辛苦你怕不怕?我摇了摇头,根本不怕。”也是从那天开始,配角的标签一直贴在林家栋身上,出演的60多部电影基本没怎么做过主角。他饰演的角色让观众有印象的很多,说不出名字的也很多。《无间道》里冲梁朝伟开枪的大B,看完观众还不知道那人叫什么;《黑社会:龙城岁月》里的狠角色东莞仔,他在演职员表上的排位不是第七就是第八;《寒战》里亦正亦邪的警司邝智立,光芒早已被梁家辉、郭富城几大影帝掩盖;《毒战》《铁三角》《窃听风云》里他也早早出了场,虽然不是最后收工的那个人,但总在一些关键性配角上贡献演技……《叶问》里的汉奸李钊是林家栋近几年最立体的角色,“导演最初要求我做个传统令人憎恨的汉奸,后来我说服了他。在我看来,没人想卖国,战事年代想保护家人会怎样?我相信没有绝对的坏人,汉奸也不过就是求一顿饱饭。”
他说对自己唯一的自信,就是永远不会让和他搭戏的主角失色。“很多事情我没有想好就不会去做,生活里我也会特别留意周围人的状态,把不同人的个性、态度分析出来,再融入不同的角色,那样才会演得有血有肉。”他无法否认自己不是个戏痴,作为工作室离开最晚的那个人,大过年还在工作,遇上自己喜欢的角色可以几天不睡觉,不拍戏就戴上耳机观察着周遭人与事物的细碎,构想着下一个剧本、下一个角色。“虽然在很多电影里我都是配角,不重要,我有自己的存在价值。你说阿Q精神也好,自欺欺人也罢,近十年来多数大片里都有我,你数啊。即使导演没给我一个更重的角色,也说明他知道我的存在意义。”
“资深被提名人”
12年三次提名,总比没有强吧
没有主角缘待见,林家栋也经常被奖项遗忘。到2012年的《寒战》,他已是第三次被提名金像奖最佳男配角。第一次,是2001年的《爱君如梦》败给《少林足球》的黄一飞;第二次,是2008年的《叶问》败给《证人》的廖启智;而第三次则败给郑中基。他淡然地耸耸肩,笑侃自己是“资深被提名人”。相比于和他差不多时间进入电影圈的张家辉,已“封帝”两次,他说自己把荣辱看得很轻,“拿与不拿都好,最重要的是扪心自问这几年没有辜负别人给我的机会,没辜负自己对这行的执着就够了,12年有三次提名,总比1次都没有好吧。”
2012年,林家栋和刘德华结束12年宾主关系,坊间传闻是因林家栋在《风暴》中的戏份又一次因主角沦为配角。林家栋否认了这些传言,“离开也是刘德华鼓励我的,因为他觉得我长大了,应该建立一个自己的品牌。以前他经常看着我说,‘有时候不知道你在想什么’,也不知道该怎么和我一起探讨今后的打算。”近两年,林家栋有了自己的公司,也逐渐在影片里担纲主角,《别有动机》《消失的凶手》以及今年载誉无数的《树大招风》,都让观众看到他炉火纯青的演技。
《树大招风》里,林家栋饰演一代贼王季正雄,从对帮手的凶狠到持刀杀人的阴冷、街上行走时隐藏气息如路人一般……每一出不同的情景,林家栋都表现得内敛而自然,他不习惯于抢戏,动作平凡、自在也理所当然。都说他极善于演反派,他却说自己从不会将坏人当反派演,“究竟一个角色是反派还是正派,观众分得比较极端,我看的时候不会这么想,就像季正雄抵触了法律,我相信他的心理也有很多痛苦。”
他是前辈、他是大哥、他是好友
与华仔之间,只需一个眼神
林家栋与刘德华第一次见面时,刘德华正在拍《赌城大亨》,那时刘德华还不知道谁是林家栋,林家栋则与朋友在一旁似粉丝般惊呼,“那是刘德华,刘德华哦……”在习惯于“争番位”的娱乐圈,大概没有人愿意成为另一人的“黄金绿叶”。刘德华告诉林家栋要用三年时间来洗掉他身上的“电视味”,那三年林家栋接戏不多,踏实地履行刘德华对他的安排,渐渐以各种姿态出现在刘德华身边,从《爱君如梦》到《风暴》,两人合作了14部电影。有人说是因为刘德华的光芒,遮住了林家栋,他却毫不在意,“从刘德华身上我学到太多拍戏的好习惯,他对剧本、表演的要求都极高,这些都是无价之宝。”
林家栋曾说,自己和刘德华之间无需多言,一个眼神就能互相明白。两人之间的这份情义,也被坊间戏言为“断背”。他笑说自己不在意外界的传言,无论如何都将刘德华视为自己的大哥、好友、前辈。“当演员是容易迷失的,当你成绩多的时候,很多人追捧,总容易忘记初衷”,他聊到自己和刘德华最大的共同点,就是要在追名逐利的“染缸”里保持清醒,“就像很多人觉得刘德华名声金钱都有,已不用拼命演戏了,但我们不是要去享受浮华的虚无缥缈,而是要保持清醒的状态去忠于演戏的初衷。”说到这里,林家栋抬抬眼镜,他说自己最不喜欢浮于表面,而是习惯沉心回味自己的初心。
A “勉强留在TVB,只能吃老本。”
离开TVB时,很多人问林家栋,继续留下去会不会有更好的发展,他说,“之后又怎样呢?再拍下去难道我会拍一部《水是……》或者《米是……》?”而在他看来,离开最重要的原因是他觉得和外界完全脱节,“那几年‘日做夜做’,外界发生什么事都不知道,演员取材自社会,如果我没有生活体验怎么继续演戏?再勉强下去,说穿了,就只能吃老本。”
B “刘德华都比你到得早,怎敢迟到。”
前不久林家栋在外地拍戏,导演惊叹,“如今很少有演员能像林家栋一样不仅准时还早到”。林家栋说起之前和刘德华拍戏,“他从来都不迟到,太早的戏宁愿不吃早饭也要提前‘飙上车’,‘天王’都能那么早,你还敢慢悠悠的?久而久之,我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操守。”
C “奔驰不就是辆车,做演员为什么要看表面。”
曾有媒体报道,林家栋用了16年的奔驰座驾被剐花了都没有“修整”,并调侃他的座驾就是“老爷车”。对于“奔驰坏了不修”这事,他笑说,自己特别随性,不太在乎表面上的东西和生活里的细节,也不觉得明星就要外表华丽,“穿什么衣服、开什么车是没意义的,那不会反映你的自身价值,名贵跑车‘嗖’地一声飞过,可是你看得到车里那个人吗?我虽然是步行,走在街上会有人叫我的名字‘林家栋’,不更好吗?一个人快不快乐,不在乎你的价值放在哪里,而是观众记得你作为一个演员的价值。”
采写/新京报记者 周慧晓婉 摄影/新京报记者 郭延冰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