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医院院长王宁利表示,南院区建设是百年同仁重新焕发青春的最好机会,未来的医院应以医生为中心
今年是北京同仁医院成立130周年,医院眼科、耳鼻喉头颈外科两个科室在全国范围内均具有较强实力和较高知名度。目前,医院“一院三址”的布局在北京市同类医院中也比较少见,医院发展将逐步向南院区倾斜,这样的布局调整将给医院带来哪些发展机遇?在医院建院130周年之际新上任的院长,又将如何“把脉”这家百年医院的发展规划?
近日,新京报记者专访北京市同仁医院院长王宁利,“策论”人才、布局、文化等医院发展核心问题。
谈百年医院 医院应以医生为核心
新京报:今年是同仁医院建院130周年,支撑医院的核心资源是什么?
王宁利:医院的核心始终是提供医疗服务,核心资源始终是人才。同仁医院的部分科室能被同行视为“高精尖”,归根结底要依靠人才,当然,医院本身也是医学人才成长的平台。目前,医院在吸引人才方面,依然是一个正能量的循环。
新京报:随着分级诊疗和医生多点执业的推荐,对医院吸引人才是否会形成冲击?
王宁利:多点执业的实施短时间内会对公立医院形成一定的冲击,但冲击过后,合理的应对会让这种冲击对医院形成“正效应”。举个例子,医生的执业地点虽然增加,但有些机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是有限,很多问题恐怕还得回到大医院解决,这对医院也是一种提升。现在医生多点执业场所能吸引的,还多是“短平快”类的病源,情况复杂的病人还会留在医院,医院未来就是要成为治疗危急重症患者的机构。这也会促使医院进行变革,“科室还需要那么多人吗”、“需要购入很多设备吗”就成为我们要思考的问题,医院也会真正逐步转变为危急重症的治疗中心,所以冲击只是暂时的。
新京报:分级诊疗的推进又会对你们医院有哪些冲击?
王宁利:随着医改的进一步深入,特别是分级诊疗的推进,不断提高和完善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大医院也会受到一些冲击。到去年底,同仁医院年门诊量的增量终于从两位数降低到个位数,去年门诊量的增加在3%左右。如果分级诊疗理想推进,像我们这样的大医院门诊量可能不会继续增长,甚至负增长。有了这样的预判,我们也会提前做出调整,重点要提前做好两个方面:其他医院做不了的,我们要能做。别人能做的,我们要做得更好。当然,随着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这两个要求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
新京报:这么看的话,同仁医院的未来是什么样的?
王宁利:同仁医院未来应该成为技术输出中心和人才培养中心、疑难疾病会诊中心。新的定位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未来,医生将围绕患者开展工作,医院的工作将主要以医生为核心,医院应该为医生提供更好的平台,毕竟技术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人才是技术的载体。(下转D07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