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8:中国旅游蓝海·跑路篇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8:中国旅游蓝海·跑路篇

跑路大潮,在线企业寻找“脱险”模式

2016年11月09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前年和去年融到钱的部分企业,有的在今年的日子颇为难过,有一批已关门大吉,宣告倒闭,有的则正在倒闭的路上。

  B2B平台优客网、天天旅交会传闻跑路的消息震动了整个业界,旅游B2B平台频频发生资金链断裂、产生信任危机,让业内人士更加担心旅游B2B平台的商业模式出路问题。而近年来,很多在线旅游创业企业看到了自由行细分市场中“目的地碎片化”、“当地玩乐”的需求和机会,通过融资,满腔热忱投入这一领域,但是不少企业的结局却颇为惨淡,同样,有的已经倒闭,有的正在倒闭的路上。

  融资、贴钱、购买流量、再融资……高昂的获客成本,微薄的利润空间,很多新创企业不堪重负倒下了,对他们来说,在现在的市场格局下,携程模式已然走不通。在旅游度假市场上,面临巨头碾压,创业企业想要突围着实不易!

  旅游B2B

  “信息不对称”的红利期已终结,企业面临“大洗牌”

  跑路传闻盛起,旅游B2B平台受质疑已久。旅游B2B是否还有出路?有其阶段性市场使命的B2B平台商又将如何开拓其长远发展?

  6人游CEO贾建强指出,信息不对称的红利已经结束,过去旅游B2B靠信息不对称,赚取了中间的价值,但现在信息已经对称了,就要看你在中间能不能创造更多的服务,靠你的服务卖出钱来,这才是有价值的。组团社和地接社之间已经有了多年的合作,即便过去信息不对称,现在已经可以很好对称了。B2B平台靠补贴,把大家吸引到线上来,一旦不补贴了,大家还可能会跑到线下去,还继续用原来的工作模式,比如用QQ等进行沟通。除非你的模式比以前大家所习惯的模式要好很多、优化很多,你用补贴才可以补贴出一个消费习惯。

  就像滴滴打车一样,滴滴补贴出了打车习惯的变化,原来人们是站在路边打车,现在用手机去打车,场景发生了质变。如果组团社和供应商之间的采购模式,通过B2B平台,与通过QQ等方式差别不大,解决方式没有颠覆性的变化,没有补贴的时候,大家自然就不用你了。

  而中国旅游研究院副研究员杨彦锋博士则表示,B2B模式依然有其存在的价值,只是在目前经济下行面前,沉淀资金很难获得比行业更高的利润,“资金的再次使用”很难获得补贴。而第三方资金缺乏监管,使用太过激进,也导致了一些B2B平台破产。

  此外,B2B平台性质的企业进入了洗牌阶段,将来很难有多家并存,市场上有一两家、两三家这样的B2B平台就足够了。B2B平台正在经历优胜劣汰。

  目的地碎片化服务

  休闲旅游市场“转化率”不高,主做“当地玩乐”危机大

  中国旅游研究院副研究员杨彦锋博士说,一些在线旅游创业企业发现碎片化市场、当地玩乐市场的需求很大。旅游消费升级以后,消费行为的散客化,以及移动互联网带来的购买便利化,导致产品组织形态发生变迁。当时大家都看到了直联“客源地”和“目的地”的商机,因为这会压缩很多中间的层级和渠道,导致利润通道能够实现,但是这背后还是会有一个“流量”的问题。你虽然有便宜的目的地产品,但是,怎么让消费者知道你呢?而这些新创企业,没有流量。

  贾建强认为,一方面,大部分消费者在目的地产品的提前预订上,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消费习惯。而旅游本身不是一个特别高频的消费,休闲旅游的决策过程很长,决策过程中的变数也很多。比如你花钱买了流量,一部分想去欧洲的人进来了,但是这部分流量里,最后真正去到欧洲的人,也许不到50%。你会有50%以上的损失,但你已经买了单,花钱买了流量,成交率就低了。旅游毛利很低,竞争激烈,消费者分散在淘宝等平台上,这些分散的用户,可以找到各种低价的渠道和产品,如果你没有价格优势,用户可能就不会选择你。现在的旅游信息太透明了,你想买一张迪士尼或者香港海洋公园的门票,太容易找到渠道了。如果新创企业的品牌不够大,又没有独家的资源,只能通过补贴,那你创造的价值就是补贴,做一单、亏一单,做的单越大、亏得越多。

  怎样想方设法用低成本的方式获取客人,才更可能立足。休闲旅游市场,转化率不高,营销成本却很高,获取用户又太难,很多新创企业把钱花在了前端市场。而一些新创企业,有的只是主做单一目的地(比如,只做东南亚一两个国家或几个国家),面对的用户需要更精准,而他们恐怕都不知道在哪儿能精准获取用户,更别提推动用户完成预订流程了。很多企业倒闭,都是因为获客成本太高了,旅游的毛利不足以支撑获客成本。

  杨彦锋博士说,可以存活下来的做目的地碎片化的企业,在形态上只有两种。第一类是做库存,给其他渠道提供库存的碎片化产品。第二类就是品牌影响力足够大、本身就自带巨大流量的企业。如果新创企业只是单打碎片化产品的直客销售,流量花费太大,而目的地碎片化采购的资金很小,难以支撑其营销成本。

  自由行

  境外旅游包车、定制游及短租的蛋糕谁来分?

  旅游包车服务看起来市场很大,但是作为自由行市场一个特殊的细分品类,也像整个目的地碎片化市场一样,新创企业也同样面临着流量导入难、消费频次低、出行巨头企业竞争等问题。

  杨彦锋表示,境外包车市场和碎片化类似,消费频次比较低,你要站住入口,获得流量导入,同样需要比较大的投入。对于目的地包车的服务,游客也许一年也就使用一次,这就更适合大品牌和大平台、大商户来做。目前有的小企业深耕某几个目的地,达到区域性的垄断优势,或许还是比较有前景的。在实力不具备的前提下,聚焦于一点,把这一点打穿打透,在一些区域目的地上形成相对的优势,这个模式还是比较好的。

  而在资本市场比较看好的“定制游”领域,杨彦锋认为定制游也要解决非标准产品的成本问题。比如有的定制游企业,通过辅助的电子化手段等,把人工定制和非标准行程的价格降下来,把生产效率提升上去;有的定制游公司,则是依托携程等大的流量平台,成本相对较低。

  贾建强表示,定制游企业要想赚到钱,降低获客成本、提高客单价,才有毛利空间。我们没有大的流量入口,但是定制游市场上,不会只有一个独角兽,这个市场会是多元化的,适合“百花齐放”,谁也吃不了谁。我们只要切分到我们需要的会员,就能存活得很好。

  而相较于旅游度假领域,同样吸引到大规模融资的短租平台面临的竞争压力相对较小,目前市场上也只有屈指可数的几家在做。

  而业内人士指出,中国游客的核心消费之一就是住宿,未来中国游客会更加挑剔、对住宿要求更高,不会再满足于标准的酒店住宿。而国家政策层面上,房地产“去库存”的导向,也使得这些做民宿、公寓、客栈等“非标准住宿”的短租平台价值明显,因为短租平台解决了资源的供给问题。但问题是,这些短租平台是否能熬得过培养市场的阶段?中国客人在民宿消费上还不成熟,这个市场还有很长的培养期。一些比较浮躁的短租企业,如果没有好的资源,融资能力又比较差,也将会面临倒闭的风险。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张雪松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