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3C特刊·专题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018:3C特刊·专题

双十一京东下乡 用无人机配送最后一公里

可完成距离配送站15公里以内的配送任务,并满足乡村地区约80%的订单配送需求

2016年11月10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2016年11月8日上午,一架京东无人机在江苏宿迁双河配送中心起飞配送快件。 实习生 杨砺 摄
张先云的小店中,全部商品都是从京东进货的。 受访者供图

  随着城市市场挖掘几近收尾,电商巨头们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农村,阿里和京东投资数十亿美元争夺农村市场。据彭博社报道,随着农村消费者购买力不断增强,到2020年,中国农村电商规模预计将达到人民币1万亿元。

  2015年初至今,京东大幅推进农村电商基础网络建设,布局了一张密布全国的农村电商服务网络。京东方面披露数字显示,截至2016年6月30日,京东已在全国开设县级服务中心1500多家,招募乡村推广员30万人,开设京东帮服务店1600多家,还有1000多家线上地方特产馆、特产店。

  双十一将至,众多城市消费者已经熟练地提前开启了“剁手模式”。在城市居民通过电脑和手机享受网购带来的实惠和方便时,记者在江苏宿迁实地采访观察到,这些相对偏远地区的乡村村民同样参与到网购当中。

  近日,记者来到江苏宿迁走进农村一线,接触京东的农村业务发展状况。据京东江苏省农村业务负责人费新军介绍,目前江苏省宿迁市共有323名乡村推广员,他们分布在宿迁市14个乡镇的127个行政村当中。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年龄在35岁上下的农民,相比其他村民,这些乡村推广员更熟悉互联网,懂得如何在智能手机上购物、下单。

  乡村推广员

  改变村民生活,也让家庭团聚

  1979年出生的张先云是宿迁安保乡人,高中没毕业的她2002年来到上海打工。直到2014年中,为了照顾刚上初中的女儿,她回到了老家宿迁安保乡。聪明肯干的张先云做起了房产销售,一度创造了个人卖出楼盘中8成房产的出色业绩。在这个不大的乡镇上,她的勤奋努力让她过着还算宽裕的生活。

  2015年初,京东开始在宿迁地区大力推广乡村业务,这位37岁的女人嗅到了新的商机。当时,乡镇妇联主席找到她,问她是否有意做电商乡村推广员。在上海打拼的那些年,让张先云学会了使用智能手机,学会了如何使用互联网让生活更加便利。因此,她一下察觉到了其中蕴藏的机会。

  起初她只是一名兼职乡村推广员,她发现,其实农民与城市中的居民一样,在期望能买到价格实惠的商品的同时,也希望商品的质量能得到保障。然而在现实中,很多村民甚至不知道互联网是什么,更别提让他们在虚拟的网络商城中付款购物了。相比网购,他们更习惯去县城中的商店购买商品,“最起码看得见摸得着啊”一位居民说。然而,在这些乡镇商店中,存在假冒或劣质的商品。

  张先云谈到,当她告诉村民在网络上不仅可以买到有质量保障的商品,而且价格甚至更实惠时,很多村民是非常乐于尝试的。而如何让村民们迈出网络购物的第一步,则是张先云思考的问题。

  做了半年兼职乡村推广员后,张先云看清了电商下乡的大趋势和其中存在的痛点。她断然辞去了房产销售的工作,买了一家底层商铺,开了一家小超市,做起了全职乡村推广员。她的这家小超市不同于镇子里其他超市,她的商品全部从京东商城进货,同时作为安保乡第一家京东服务站,为附近的居民提供商品自提、代客下单等服务。同时,为村民们提供配送、安装、维修、保养、置换等全套家电一站式服务解决方案。

  由于张先云的小店价格低、品质好,不少村民喜欢到她的店买东西。张先云笑着说,“因为生意好,我们比隔壁家超市晚关门俩小时,他们经常不给我们好脸。” 最让张先云印象深刻的,要说起去年双十一期间,一位来自30里地外的老人。那天,老人走进超市问张先云,“你这里可以买电视?” 后来张先云得知,这位客人来自隔壁的偏远乡镇,他的邻居曾在张先云的超市通过网络购买了一台实惠的笔记本电脑并向他推荐,因此他特地跑到30里地外来询问。张先云替他在手机上下了单。次日,这位村民就收到了他要的彩色电视。

  其实,最让张先云开心的,是因为这家小超市,她一直在上海打工的丈夫终于可以回到家乡与她一同经营。“以前打电话,就是他在那边哭,我在这边哭,现在终于团聚了。”,说到这里,张先云有些哽咽。

  90后村官

  从“书记”到“蛋妞” 让草鸡蛋销量翻十倍

  相比物美价廉的商品,田间地头滞销的农产品被卖出了从没想过的好价钱也许更能令村民们兴奋。

  宿迁市郊区的侍岭镇,有一种草鸡蛋,由于林地放养的养殖方法,鸡蛋营养价值高。当地产妇坐月子,都会特地来买这里的草鸡蛋。然而由于养殖规模小,销售渠道窄,只能卖给集市或小贩或村子附近的饭馆食堂,利润更是低得可怜。一位1990年出生的大学生村官灵机一动,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

  她叫王曼,宿迁市侍岭镇人,2013年从南京大学毕业的她,一心想为家乡做点事情,于是成了一名大学生村官。2015年初,王曼在村子里走访一家养殖户时发现,她从小吃到大并为之骄傲的特产草鸡蛋,由于销路不畅,竟然在这家养殖户的家中放坏了。当时适逢电商下乡的热潮,年轻的王曼灵机一动,为什么不能把草鸡蛋放到网上卖呢?

  在村子领导的帮助下,王曼聚集了十几家养殖户,成立了一家农副产品公司,并在京东商城中售卖。经过包装和推广,草鸡蛋的售价大大提高,一箱40个鸡蛋,原来只能赚15块钱,现在可以赚50块钱。销量更是比线下增长了十倍之多。王曼把握住的,正是城市居民对高品质、原生态的农产品越来越旺盛的消费需求,他们愿意为质量更高的鸡蛋承担更高的价格。

  目前,在王曼的管理经营下,企业已经达到每月十万元的营业额。同时,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更多的工作岗位改善了村民的收入水平。王曼介绍,村子里一些年收入不超过6500元的低收入家庭,通过在养殖场兼职喂养工作可以每月增加1000元的收入。

  然而从起初到如今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早在2015年,用王曼的话说,“村民们没有一丁点网络意识。”他们并不信任王曼通过网络扩大销量的计划,这也体现在村民对网王曼的称呼上。那时,村民叫她王书记。随着工作的进展,村民眼睁睁看着收入的提高,王曼发现,大家开始叫她王曼,或者小曼。直到如今,侍岭镇草鸡蛋的“华丽逆袭”在附近已小有名气,村民们开始叫她“蛋妞儿”。“能为大家老乡做点实事,被大家认可,真的特别开心。”从王曼讲述时脸上藏不住的笑容可以看出,她的确从中找到了快乐。

  未来,王曼计划增加麻雀蛋、鸽子蛋、鸵鸟蛋等特色产品,并帮助周边的村镇打出特色产品。在她看来,互联网走进农村是未来的趋势,“一根网线,一台电脑,就可以买全国卖全国。”谈起未来的规划,王曼说,“我会一直待在农村,一直做下去。”

  京东无人机

  解决乡村配送最后一公里

  如果说让农民迈出网络购物第一步是最大的难题,那农村物流就是第二大的难题。

  随着电商渠道下沉和农村电商的迅速发展,如何解决农村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难题愈发凸显。京东无人机事业部资深研究人员崔征告诉记者,由于农村人口密集度相对较低,有一些偏远的村庄的零星订单,也需要配送员开车配送,加之农村路窄,时而遇到村民把麦子放到路上,有时一堵就是半个小时。

  为了克服这一难题,京东在全国发展了近12万个乡村合作点,在物流尚未覆盖的偏远地区,作为货物进村的一个中转站,在“最后一公里”帮助农村用户顺利取货,为不方便取货的用户送货到家。同时,随着农村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物流服务正逐步覆盖越来越多的农村地区。2015年初,京东在部分乡镇已经实现“211服务”,上午下单当天送达,下午下单次日到达。

  为了进一步解决农村配送问题,2015年10月,京东找到了新的武器——无人机。崔征表示,京东无人机会将货物先送到京东的农村推广员站点,再由推广员完成从站点到村民家中的配送。目前已经投入使用的无人机载重为10至15公斤,可以在四级风甚至小雨天气完成距离配送站15公里以内的配送任务,可以满足乡村地区约80%的订单配送需求。目前京东已在江苏、四川、陕西等四个省份进行了无人机试飞。其中江苏省宿迁市已勘测和试飞多条航线,今年双十一期间无人机对其中5个村执行了配送任务。崔征表示:京东正在研发航程更远、载重更大的机型。未来,京东无人机可能具备视觉识别、自动规划航线等能力。交通不便的山区、海岛等将是无人机主要应用的地区。

  新京报记者 刘夏 实习生 杨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