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面孔2016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002:面孔2016
上一篇

回望的力量

2016年11月11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新京报“面孔2016”H5专题

  立冬已过,又临岁尾。

  如往年一样,我们在这个时分,迎来了《新京报》的13岁生日。

  在过去的岁月里,这张新闻纸记录了千万张面孔。我们关心这个世界的悲惨与伟大,也书写每个个体的痛苦和欢愉。它是每个人的史官,记录那些眼神交汇时分,闪烁而微弱的光亮。

  这个生日,我们推出“面孔2016”系列报道,用这一份热气腾腾的心意,昭示轮回与新生。

  在这个报道合集里,我们以一种回望的姿态,颤颤巍巍,爬到了大凉山的深处;搭着轮船,听到了湄公河的浪声。我们出发,在秋日的早晨,我们抵达,每个受访者的内心。

  你会听到那些被打捞上来的声音。舆论喧嚣已过,被顶替者王娜娜期待着上大学;追凶17年后,农妇李桂英决定用心生活。就算遭遇贫穷、苦难、不公,她们从不服从命运,而是努力活得丰盛。

  你会遇见那些理智与常识的普及者。作家刘震云关心的是被忽略的人和情感;领衔设计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的王澍,用建筑来回应时代。他们在更长远和开阔的坐标系里,选择自由的道路。

  你会被那些立在潮头的创新者打动。用灵性与烟火聚拢人气的Papi酱,初衷是不愿躲在舒适地带;六年跋涉,知乎CEO周源发现写代码和设计产品可以成为很酷的理想。他们诠释的是,社会如何于细微处渐渐脱胎换骨,拥抱时代浪潮的星辰大海。

  你还会发现,一些人的生活,被我们的报道结结实实地改变——大凉山传来好消息,悬崖村村民的藤梯修好了。就在11月9日,那里还举行了一场浪漫的婚礼,“走崖壁爬天梯,历经艰险嫁给你”。

  你看到的报道,已经与以前不同。我们在纸上,在微信公众号上,也在移动云台撑着的直播手机里。故事的生产形态已发生巨变,我们既拥抱新媒体,也要在碎片化的阅读大潮中沉淀价值。

  我们把目光投向行将过去的2016,记住每一张鲜活的面孔。也踮起脚尖张望即将来临的2017,期待书写新的故事。

  他们的期待,就是我们的期待。那美丽的新世界里,人人都拥有浩浩荡荡的尊严与自由——父母们可以选择生育或不生育;意外到来时,亲人不用自己追凶;洪水来临时,村庄有知情的权利……

  遭逢每一张面孔,看见,记录,发问。一如往昔。 文/罗婷

  【制作团队】

  特刊策划:涂重航 周清树

  特刊统筹:胡 杰 苏晓明 梅 栋

  设计统筹:书 红

  封面编辑:梅 栋

  封面制图:许英剑

  封面美编:俞丰俊

  封面校对:赵 琳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