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面孔2016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010:面孔2016

二孩母亲:生或不生,有了选择的权利

2016年11月11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80后张青一家。现在她的小儿子2岁半,大儿子8岁,四口之家的生活忙碌而温馨。新京报记者 彭子洋 摄
扫一扫,看视频报道
凤凰
39岁,湖南人,北京某私企员工。今年5月,她怀上二胎。新京报记者 彭子洋 摄

  黑发齐肩、粉色套衫、39岁的凤凰(化名)面色红润。10月的阳光细碎地洒在身上,她腹部隆起,5个月的孕身愈发明显。

  2015年10月29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宣布“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等待多年的凤凰,松了口气。今年5月,她如愿怀上了二胎。

  宏大政策下,像凤凰一样已生育或准备生二胎的家庭,有着各自的故事。

  北大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认为,目前来看,全面二孩放开是从上至下整体生育观念的突破。它最主要的意义在于改变了我们的生育理念,过去形成的理念是越少越好,现在很重要的目标是促进人口的均衡发展。

  “我只想生两个孩子”

  凤凰一直梦想要两个孩子。

  来自湖南的她已在北京打拼多年,有一个11岁的女儿。

  多年前,凤凰在网上看到了失独老人的专题片,哭得止不住。她至今记得,一群老人不敢回家,呆在寺庙里,不再触碰逝去孩子的印迹。

  凤凰说,那个时候,她就坚定了要二胎的想法,“我只想生两个孩子。哪天我和爱人老了走了,留孩子一个人,我们放心不下。”

  2013年11月15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宣布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次年,“单独二孩”在全国落地。三十多年来中国人的生育断层松动了。

  “非独”与“单独”概念被明确划分,凤凰和丈夫都是非独,不符合单独政策,凤凰觉得,她的年纪愈加接近生理备孕极限,她为此焦虑,并企盼生育政策的进一步松动。

  她和QQ、微信里认识的“非独”家庭一起,在网上讨论呼吁全面二胎的放开。

  2015年10月,凤凰与70后“非独”家庭从山西运城徒步120公里到翼城,表达合法生育二孩的诉求。

  黄土丘陵上的翼城,是我国唯一一个特批了30年的“二孩试点”。数据显示,从2000年至2010年10年中,翼城县人口增长率为2.71%,男性人口占比101.26(以女性100%为单位)。这意味着在这个“晚婚晚育加间隔”推行二孩的小县城里,十年中人口增长远低于全国、山西省平均水平,男女比例也更加协调。翼城在凤凰一行人眼中,具有不一般的象征意义。

  徒步结束时,凤凰哭了。“生或不生二胎,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考量。但我们想要选择自己生或不生的权利。”她说。

  “出政策了,我们能留下这个孩子”

  2015年5月底,国家卫计委公布全国“单独二孩”申请数量为145万对。数量低于预先估计,关于“单独二孩”政策遇冷的讨论不断。

  网上出现了众多专家的声音,很多人认为,国家有可能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出台新的生育政策。

  此时,河北邯郸40岁的李欣意外怀孕了。高龄得子,李欣觉得这是难得的缘分。

  在事业单位工作的丈夫态度很坚决:不要孩子。

  当年10月中旬,夫妇二人去当地医院做人工流产。“医生说得满42天才能做,我怀孕时间不够。”李欣带着窃喜,回到了家。

  一场拉锯战展开,李欣找了朋友、同学劝说丈夫留下孩子。但丈夫态度坚决。“上班上了20年,为了一个孩子抹杀20年工龄,养老保险也没有了,他觉得不值。”李欣明白,对于下岗后自学考入事业单位的丈夫,工作意味着生计。

  李欣从网上看到了凤凰的故事,两个人建立了联系。“我告诉她再等个几天,看看五中全会有没有新政策,如果没有政策,再去流产。”凤凰回忆。

  10月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正式宣布“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当晚,电视机前的李欣从沙发上跳了起来。她打电话给值班的丈夫:“出政策了,我们能留下这个孩子!”

  与此同时,凤凰所在的“非独”二胎群,被红包刷屏。

  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悦着,10月25日至28日之间,群里数位和李欣一样怀孕的人,做了流产。

  “等待的日子压力太大了,还好我坚持了下来,不然肠子都要悔青了。”政策出台后,李欣恨不得大声喊出自己怀孕了。她觉得,大龄孕妇,走在阳光下,光明正大的样子特别美。

  8个月后,李欣的儿子出生了,粉嫩的小手肉嘟嘟攥着。17岁的大女儿一放学回家,就抱着弟弟不愿放开。

  “原来哥哥这么护着弟弟”

  李欣期待着儿子长大,一家四口其乐融融外出郊游。而这样的四口之家生活,住在北京西四环外的张青已经过了2年。

  80后的张青和丈夫在北京相识相恋,因符合单独二胎政策,2014年,在第一个儿子聪聪6岁时,小儿子洋洋出生了。

  小儿子出生后,张青做了近一年的全职太太。

  没有工作、没有社交、每天送聪聪去了幼儿园,就要回家照顾洋洋。一年下来,张青得了严重的腱鞘炎,胳膊酸疼。“那时候挺辛苦,经济上老公一个人赚钱,我全职带孩子,工作也辞了,整天都是琐碎的事情。”

  最温暖的瞬间,已经融进了日常。现在张青又找到一份工作,每每下班回家,两个孩子就跑到门口迎接她。一个手里拿着水果,一个提着拖鞋。嘴里喊着“妈妈回来了,妈妈辛苦了。”

  不久前,亲戚一家来家里做客。玩耍中,亲戚家年龄稍长的孩子眼看着就要和洋洋打起来,聪聪赶忙站了起来护着洋洋“不准打我弟弟!”

  “原来哥哥这么护着弟弟。”张青说,兄弟之间的爱,暖了自己的心。

  “除了怕一个孩子再像我小时那么孤单,其实也希望兄弟俩能有帮扶,长大后家庭的压力也可以彼此分担。”张青说。

  观念的转变

  从独生子女政策走向放开二胎,观念的转变悄然上演。

  曾在北京某区基层做计生工作的周言,已怀二胎五个月。一头黑亮的及腰长发,脸上闪着孕期滋养下特有的光泽。

  1978年周言出生时,正是人口政策逐步收紧之时。年龄小她1岁4个月的弟弟出生后不久,党中央发表《公开信》,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好。

  到北京后,周言曾从事某区基层计生工作。开会、走访家庭、填写计划生育特别扶助资料及上门调查孕妇是否合规,是周言的日常工作。

  周言经常给居民办理独生子女父母一次性1000元奖励,但近年来,为独生子女失能/死亡家庭办的补贴与活动,却逐渐增加。周言所在4000多人口的社区,已有十余户家庭独生子女失能或死亡。

  日积月累,周言觉得,一个孩子成长孤独、长大又背负太多。如果再多生一个孩子,是件好事。

  如今,周言每个月都在丈夫的陪同下定期去妇幼医院进行产检。

  “医院那么多人,做什么都要排队等着,我是高龄孕妇,做得检查比一般孕妇多,还是比较辛苦。但是又很开心。”周言说。

  生与不生的问题

  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后,凤凰、周言开始了备孕、怀孕。原先凤凰所在的几个非独微信诉求群已转为备孕群、怀孕群、已生群,大家一起交流科学的孕儿方法。

  新的问题也在浮现。家庭经济压力、高龄备孕、女性事业停滞等,成了想要二胎家庭必须面对的问题。

  据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二孩政策实施至今,新生人口增加比例不是很高。2016年平均每月出生人口约129万,相较于2015年减少了9万,若照此趋势,2016年出生人口将少于2015年出生人口。

  人口学家易富贤称,长期以来的计划生育,影响了人们的生育观念。近年来中国年轻人平均理想子女数只有1.8左右,低于2000年美国的2.67与日本的2.42。“高房价、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诸多社会问题,让年轻人觉得自己生不起孩子。”易富贤解释道,要有效提升生育率,必须调整整个经济模式,包括分配模式和养老制度,调整城市模式,降低房价,降低城市人口密度,并增加儿童福利,降低家庭的养育成本。

  生育二胎,则必须接受现有生活的改变与相应经济代价。“这是每个家庭必须慎重考虑的。”易富贤说。

  年轻家庭迫于经济压力不想生,经济能力合适的家庭却受限于年龄生不了。凤凰说,一些70后的高龄产妇,由于生理年龄不适合受孕、备孕并不顺利。看医生时,会得到劝告“你这么大年纪了还想生?把大的养大就好了。”更有凤凰认识的夫妇,做了7次试管婴儿而不得。

  在私企做行政工作的凤凰,明显感觉到怀孕前后领导态度的转变。“公司领导不喜欢女职工生二胎,如果都去生二胎了,他们还敢招女职工吗?”

  一家人在北京生活,压力并不小。每个月凤凰和丈夫都要担负房贷、车贷以及为大女儿就近上学租房的租金。为了分担家里的经济压力,凤凰开始在网络上卖洗发水、洗手液。

  全面二胎放开十个月,在这些普通人的家里,改变正在悄然发生。

  李欣早产时只有3斤8两的宝宝,已养得白白胖胖。

  凤凰开始为肚子里的宝宝张罗购买衣服,收获了群里朋友送来的小床与婴儿推车。

  每晚7点,周言都要在丈夫的陪同下出门慢走。家里买了胎心仪,时不时,一家三口听听肚子里生命的律动声。

  张青的手机里,存了78个两个孩子一起玩闹的视频,背后的墙上,挂着洋洋出生第一天,聪聪趴在医院婴儿床旁看着弟弟的照片,一大一小,皆是温情。

  【同题问答】

  1

  新京报:2016年,你自身是否感觉发生变化?怎样评价这个变化?

  凤凰:这一年二胎放开了,感觉遇到的孕妇也多了些。这是好事,对于家庭来说圆了自己一个梦。

  2

  新京报:你对现在的生活满意吗?如果有遗憾的话,是什么?

  凤凰:满意,遗憾是没早点生二宝,大宝已经长大了,他俩年龄差距有些大。

  3

  新京报:你最喜欢的一句话是什么?

  凤凰: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我们二胎家庭的路也很辛苦,这条路是我们一家坚定走出来的。

  4

  新京报:你未来最迫切的期待是什么?如果先设定一个可能实现的目标会是什么?

  凤凰:把这个孩子顺顺利利生下来,健康成长。

  5

  新京报:你最希望社会今后在哪些方面做出改变?

  凤凰:民生,孩子出生后上学等福利配套措施能更好,政策鼓励生育,减轻我们要二胎的压力。

  新京报记者 王佳慧 北京报道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