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经济时评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2:经济时评
下一篇

林、张之论需要胜负吗?

2016年11月11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一家之言

  林毅夫和张维迎的产业辩论会不在于说服对方,而是透过辩论反思并优化我国产业政策,这恐怕才是真正意义之所在。

  9日下午,经济学家林毅夫与张维迎在北京大学举行“产业政策思辨会”,这是两人首次针对产业政策正面交锋,被主持人黄益平称为“可能被写入历史的辩论”。这场辩论围绕着政府是否应该通过产业政策介入经济发展而展开,林毅夫强调“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同时作用,张维迎则认为应该重视市场和“企业家精神”。

  此次公开辩论,两人的观点并无多少新意,林毅夫主张“有为”政府,通过产业政策形成比较优势;而张维迎主张废除一切产业政策。两人和而不同的背后是不同经济学派的主张。

  学术往往用极端的观点来清晰地表达主张,但现实经济活动并不像经济学派那样泾渭分明,往往是多种学派的混合体。虽然最后两人都没有成功说服对方,但产业政策并不需要一个非此即彼的结论,而是对两者进行很好的调和,以更好指导我国产业政策。

  事实上,站在“有效市场”的角度看,二者并没有本质上的分歧。林毅夫主张产业政策,并不排斥市场;张维迎奉行自由市场的理念,但也非无政府主义。就在当下,即便是自诩为高度自由市场的美国也充斥着大量的产业政策,今年7月,美国政府首次以白宫的名义发布了最新的电动汽车产业政策。而日本、德国等世界发达国家的产业政策也是俯身可拾。

  窃以为,此次辩论会不仅林毅夫和张维迎没有辩出结果,其中任何一方的观点也未必能得到围观者的全部认同。但如何以市场机制,让政府在产业政策中实现林毅夫更加“有为”,减少张维迎认为会导致产能过剩等忧虑,恐怕对当前我国产业乃至经济发展更有裨益。

  “有为”政府的产业政策,应该以市场手段弥补市场缺陷。从经济学原理看,即便是矫正“市场失灵”最好的举措,仍然是政府通过一系列的公共政策设计,以市场的思维和手段来进行弥补,而不是直接采取鼓励或限制——政府的直接干预必然会出现张维迎所说的资源配置扭曲。而美国更是“强化市场型产业政策”的典范,其产业政策更多是作为市场缺陷的一种补救性措施。

  同时,立法以加强产业政策规范也是必不可少的。张维迎认为产业政策是“穿着马甲的计划经济”,以及容易导致企业家和政府官员的寻租行为,这些都可以通过立法来限制产业政策的随意性,避免政府行政行为的盲目性,也可以通过广泛博弈的立法程序避免产业政策落入“计划经济”窠臼。

  林毅夫说,“发达国家的产业政策也经常失败,因为支持基础资源,成功的概率就非常低,这是因为它的技术特性。”笔者并不赞同,这恰恰是产业政策最应该强化供给的地方,技术开发等基础资源是产业发展所依赖的公共品。“有为”政府的产业政策,应该侧重对产业发展所亟须的“公共品”供给进行。

  应该看到,无论是实现比较优势还是规模经济,甚至是产业政策的初衷,仅仅靠直接补贴企业是不可持续的,只有提升产业内企业的竞争力才是根本出路。美国凭借对扶持技术研发等产业政策,使其战略性产业始终处于全球领先,而我国产业政策在规模等低层次扶持,无法使得产业真正壮大。

  就此,林毅夫和张维迎的产业辩论会不在于说服对方,更不是为了一争高下,而是透过辩论反思并优化我国产业政策,让产业政策为我国产业强筋健体,这恐怕才是真正意义之所在。

  □盘和林(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博士后)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