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6:经济新闻·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6:经济新闻·特别报道

金色摇篮程跃

博士甘当“孩子王” 20年倔强坚持“因教育才”

2016年11月11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2009年 程跃在金色摇篮全程实验学校接受小记者团采访。
2003年 程跃在昌平举办全程超越实验学校时与孩子在一起。
1998年 程跃在小关幼儿园里和孩子们在一起。
1995年 程跃参加六婴跟踪活动入户指导。
【人物简介】
程跃 医学学士、中美联合培养发展心理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知名儿童发展专家,潜能发展心理学体系创始人,北京金色摇篮潜能教育机构董事长、总裁,金色摇篮潜能开发婴幼园创始人。新京报记者 王非 摄
1999年程跃和金色摇篮幼儿园首批毕业的孩子。

  上世纪80年代起钻研潜能发展心理学研究,从高校副教授辞职创办幼儿园,以实践推动幼教行业发展

  年近六十的程跃,瘦削脸庞,个子不高,染过的头发下依稀可见白色的鬓角。虽然身为北京金色摇篮潜能教育机构的董事长、总裁,程跃却更喜欢别人称呼他为“博士”;而与资本运作、上市这些热门话题相比,程跃也更愿意聊聊他研究了近30年潜能发展心理学理论,和他办学20年来的辛酸苦辣。

  “看这个小伙儿多棒,美国名校毕业,曾经校冰球队主力,爱跳街舞、古筝也弹得好,如今在投行工作。”一提到学生,“孩子王”程跃一脸眉飞色舞,再没有什么比看见学生成才更让他激动的事了。最近,这个早年毕业生的家长辗转联系上了程跃,在微信里给程跃发了许多孩子的近况,感谢程跃和金色摇篮给孩子从小打下的好基础。

  从1996年9月金色摇篮北京第一家直营幼儿园——小关幼儿园开园,20年时光荏苒,当年咿呀学语的孩童如今已多有建树;程跃却还是那个认准了研究方向一条道走到底,在办学过程中不断验证潜能发展心理学理论的“程博士”。

  求学 勇跨专业,屡败屡战考研路

  这封信燃起了程跃的斗志,第一年,失败,重来,第二年失败,再重来……

  1958年,程跃出生于安徽合肥一个普通的教师家庭。1977年,恢复高考的第一年,程跃考上了安徽蚌埠医学院医学系。大三时,他对心理学产生浓厚兴趣。那时,“文革”期间被当做伪科学被打倒的心理学正逐渐恢复地位。同时,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成为新的研究趋势。不过,学校图书馆的心理学书刊还很少,程跃几乎看遍了所有能找到的心理学相关书刊。这让他隐约感到,心理学与医学结合是研究人和从事教育的理想路径。

  此后,程跃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跨专业报考心理学研究生。那时正值1982年,大学毕业的程跃已被分配到安徽淮南一所医院工作。“当时市面上能买到的心理学专业书很少,而心理学专业在大学本科有几十门课。”

  备考时,他鼓起勇气给中国儿童心理学泰斗、北师大朱智贤教授写信,述说自己对心理学的热情,表达想考研的强烈愿望,“本来没指望收到回信,没想到,朱老师的学生林崇德代表老师给我写了回信,鼓励我考研。”

  这封信燃起了程跃的斗志,程跃白天看病,晚上看书自学。第一年,失败,重来;第二年失败,再重来……三战之后,终于考研成功的程跃离开安徽来到北京。

  科研 无惧权威,不被认可不气馁

  这篇与当时的心理学主流理论相悖的博士论文一度让程跃很受挫,第一次论文答辩以失败告终。

  读研后,程跃一头扎进儿童心理学研究中。1987年,他被转为中美联合培养博士赴美国俄亥俄州的肯特州立大学教育学院读博士课程,“我知道导师希望我结合自身的医学背景专攻儿童心理卫生相关的研究,但我就是对遗传与环境与智力的关系这一方向感兴趣。”

  程跃说,一直以来,很多心理学研究者都坚信,人的能力天生存在差异,先天的差异决定了后天的表现差异。但他认为,孩子后天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教育和环境的差异造成的。回国后,他以环境对儿童早期智力发展的影响为研究课题,完成了自己的博士论文,挑战根深蒂固的智力与血缘相关的研究结论。

  在论文中,程跃提出,群体智力分布的范围实际是绝大多数普通儿童智力变化的潜力范围,普通婴幼儿的智力发展水平,主要依早期环境及教育质量而定,可以是中等,可以是落后,也可以是超常。其中“超常”是早期良好教育的结果,是个体智力变化范围内的一种理想表现形式。大多数普通儿童通过良好的早期教育都能达到“超常”水平。

  这篇与当时的心理学主流理论相悖的博士论文一度让程跃很受挫,“第一次论文答辩以失败告终,答辩前,我去请评审老师,有专家听说我研究这个问题,当场就拒绝了我”。直到半年后,他的博士论文才被通过。毕业时,这位年轻气盛的博士对副导师林崇德发誓,“我绝不会给老师丢脸,我坚持的理念也一定会一直做下去。”

  如今,程跃的潜能发展心理学理论依旧不被很多专家、学者所理解并接受。回顾多年的科研经历,程跃坦言,“潜能发展心理学给了一个路径,让我去追寻发展的逻辑,虽然在此过程中有痛苦、很孤独,在学术界鲜有人关注和理解,但我还是坚持下来,只要老师、家长能够真正理解潜能发展心理学的本意,避免曲解,我相信未来必定大有可为。”

  办学 意外走红,被家长“逼上梁山”

  “用现在流行的话说,我们当时办幼儿园靠的就是‘粉丝经济’,家长是‘铁粉’,资金来源于‘众筹’”。

  如果说潜能发展心理学这条孤独的科研之路还算自主选择的话,那么从博士转为中国学历最高的“孩子王”,程跃则是被家长一步步“逼上了梁山”。

  1995年—1996年,在北师大发展心理研究所工作的程跃突然“红”了。让他迎来契机、得以将自己的理论付诸实践的是1995年元旦与北京市妇联、《家庭教育报》、北京电视台等单位联手推出的六婴跟踪指导示范活动。

  当时,北京市妇联找到了程跃,想出了这么个点子——在北京妇产医院对1995年元旦当天出生的6名婴儿进行跟踪教育。程跃和他的团队对这六个孩子每个月上门指导服务,监测孩子的各项指标,同时教父母一些这个阶段孩子成长中应注意的事项和科学的教育方法。一年下来的实验结果让程跃很惊喜,孩子发育商明显高于北京同月出生的孩子群体,这也让他更加坚信自己在博士论文中提出的理论。

  1996年,程跃乘势在广州推出百婴成长指导工程,并与中国教育电视台策划共同推出了“万婴跟踪”栏目。之后,程跃在北师大成立咨询机构,提供育婴方面的有偿指导,但仍无法满足家长的需求。这时,有家长请求程跃办一所开发婴幼儿潜能的幼儿园。

  “我一个穷教师,哪来钱办幼儿园?办幼儿园还要辞去公职,而当时学校已经给我分配了房子。”程跃最初觉得不可行,但家长的热情和想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的诱惑最终让他毅然辞职,“在小西天附近租了个20多平米的房子,一家五口挤在里头。”

  “用现在流行的话说,我们当时办幼儿园靠的就是‘粉丝经济’,家长是‘铁粉’,资金来源于‘众筹’”,程跃笑着回忆,“‘众筹’是家长们想出的点子。当时广州碧桂园推出了教育地产概念,家长说:‘我们也学他们,每人交一份教育基金先把幼儿园建起来。’”

  “因为孩子小,一个班要配5-6个老师。我最终把学费定在了三万三,加上三万教育基金,家长一下要拿出6万多元”。而当时北京昌平的房价每平米才1000多元,幼儿园周边的房价每平米也才3000多元。

  1996年9月,小关幼儿园正式开园,第一年招了80多个孩子,一年多后涨到100多个,孩子平均年龄8个月。没管过幼儿园、没带过婴儿的博士程跃,一下成为当时国内学历最高的“孩子王”。“新招的幼教老师也没有带小婴儿的教学经历,当时只能每天早上开早会,告诉老师一天的安排,晚上再开晚会,总结一天的教学得失。”程跃回忆。

  坚守 办校梦碎,仍初心不改

  家长的临阵“反水”让程跃措手不及,而更大的打击还在后头。

  3年半之后,之前“逼”着程跃办幼儿园的家长又来找他,让他再办个小学。当时,慧忠北里小学因周边拆迁还未开发,没有生源,程跃就接下了这所学校接着办小学。2000年,金色摇篮全程实验小学成立,“内心来讲,我也希望能办一体化的学校,实践我的潜能教育理论。”

  同样的情节又在学生面临小升初时上演,“家长说,程博士,只要你办中学,我们肯定都跟着你”。在家长的建议和内心的教育理想双重激励下,加上之前办幼儿园和小学的成功经历,程跃决定放手一搏。于是,他投入2亿多元,在昌平区拿了250亩地,建设8万多平米的校园,涵盖了幼儿园、小学、中学。但程跃那时并不知道,到2005年,这个办中学的决定将对他的整个教育事业带来怎样的影响。

  第一重打击来自于家长,学校建好了,家长却“临阵脱逃”。“临近小学毕业,家长跟我提出来,中学开始招生考试,他们想去试一试,主要是想检验一下孩子在金色摇篮这几年接受的素质教育效果如何。我当时也没多想,就随他们去了。”程跃没料到的是,考试结果出来后,家长不淡定了,“学生最少也拿到了三所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多的手握五六张,还都是北京重点中学的通知书。家长又反过来劝我,程博士,要不你别办中学了,专门给好学校输送优质生源吧。”

  家长的临阵“反水”让程跃措手不及,而更大的打击还在后头。程跃为新办的中学聘请了一位执行校长,不曾想遇上了骗子,不仅没管理好学校,还带来了一堆麻烦。程跃因此陷入了无休止的诉讼、申诉之中,为了还贷,新建的中学也不得已转让出去。“官司从2000年持续到2007年前后,牵扯了大量精力,还因此错过北京民办幼儿园快速发展的时期”,身心俱疲的程跃甚至一度萌生退意,“当时身体也垮了,都有点轻度抑郁,不愿意跟人说话,就想找个地方躲起来。”

  如今,再说起当年办学时的坎坷经历,程跃已经淡定从容了许多,“教育就是做灯一样的事业,点燃自己是一个痛苦的过程,那是一种被烧灼的疼痛,然而只有可以承担这样的疼痛,才能发出光和热。”

  即便遭受如此重创,程跃也依旧没有放弃自己办一体化学校和推广、运用、普及潜能发展心理学的梦想。2014年9月,金色摇篮实验学校经教委审批,正式升级为9年一贯制学校,完成0-15岁成长管理的核心业务布局。2015年10月,深市上市公司威创股份收购金色摇篮100%股份,程跃希望能够借助资本的力量让自己的教育理念惠及更多人、更多家庭、更多孩子……

  “教育是比农业还要辛苦十倍的行业,农民往往春种秋收,只要一季,而教育则需要经年累月,经历多年的辛勤付出,才能看到结果。做教育的人,必须要具备一颗恒久不变的心……只管耕耘,不急收获”,2016年11月2日,程跃在微信朋友圈里写上这段话。做了20年“孩子王”的程跃相信,自己正迎来收获的时候。

  【匠心阐释】

  他被称为中国儿童心理学博士创办婴幼园的“第一人”、“中国学历最高的孩子王”。在20年办学历程中,他突破“因材施教”传统教育观,坚信人才是“因教而育”,而非“因材而育”,先有什么样的教育,才会有什么样的人才。办学的同时,他坚持潜能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与推广,推动整个幼教行业的发展。

  【人物素描】

  因为不安分,所以不平常

  如果,读大学时没有对心理学着迷,程跃或许还在安徽淮南继续当着救死扶伤的儿科医生;如果,读研时没有将潜能发展心理学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程跃的学术研究之路或许会走得更顺畅;如果,在北师大当副教授时没有决然辞职,程跃的人生轨迹或许就不会如此起起落落。程跃有着不安分的个性,这也铸就了他不平常的人生。

  【同题问答】

  孩子发展好,我就觉得值

  Q:坚守给你带来最大的快乐和痛苦是什么?

  答:最大的快乐是当家长告诉我,孩子发展好的时候我会觉得特别值。痛苦的是,今天喜欢教育、愿意探讨教育的人越来越少,所以培养专业的教育团队也越来越难。

  Q:你使用过的最多的单词或词语是什么?

  答:差异和潜能。

  Q:你觉得在事业上,最值得珍惜的是什么?

  答:教师,教师是最好的资源。

  Q:如果你能选择的话,你希望让什么重现?

  答:一体化学校能够办成。

  Q:你最看重朋友的什么特点?

  答:忠诚、诚信。

  Q:你最恐惧的是什么?

  答:孩子的安全。这是我们非常焦心的问题,因为每一天都无法预知在什么时刻、哪个孩子会发生什么事情。

  Q:你觉得自己最奢侈的是什么?

  答:内心是自由的,可以干自己想干的事,实践自己的教育理论。

  Q: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你目前的心境吗?

  答:挺复杂。一方面,觉得金色摇篮的理论值得推广,另一方面,又担心能否在一定时期内看到社会认知的改变。因为,从科学发展史来看,大多数比较反传统的理论,本人都看不到。

  B06-B07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缪晨霞 B06-B07版摄影(除署名外)/资料图片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