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面孔2016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060:面孔2016

周源:分享知识很有“价值”

2016年11月11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周源
36岁,贵州人,知乎联合创始人、CEO。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 摄
扫一扫,看视频报道

  在纷繁芜杂的互联网信息大潮中,知乎的受欢迎显现了人们对优质内容的需求。做“有价值的事”一直被周源奉为圭臬,他想象有一天能把人们大脑里有用的信息,变成像淘宝一样的思想市场。

  “写代码可以很酷”

  2016年2月26日,21岁的西安大学生魏则西在一个问答类的社交网站回答了一个提问,“你认为人性最大的「恶」是什么?”这位滑膜肉瘤患者介绍了自己艰辛的求医经历。

  这则回答随后引发了全国舆论对百度竞价排名和莆田系医院的集中抨击,成为2016年中国热点事件之一。相关部门随后介入,开始打击虚假网络广告和不正规医院。

  这个社交网站就是知乎。

  11月5日傍晚,周源拖着疲惫的身子和一只黑色的行李箱出现在知乎办公室。当天北京上空雾霾密布,周源回京的航班取消,他只得马不停蹄赶往高铁站,好不容易抢到一张回京的高铁票。按照行程安排,当天这位知乎创始人必须赶回北京,否则后面一大堆行程都会被耽搁。

  过去的一个多星期,周源出现在广州、上海、杭州等多个城市,向人推介他所创办的知乎。

  5年多时间下来,知乎已有6000万注册用户,月页面访问量超过75亿。法官、会计师、工程师、企业高管、私人店主、地铁司机、设计师、编剧、演员等,大量的年轻人,他们活跃在知乎上,分享着各自的知识、经验和见解。

  带着一副无框眼镜的周源有着典型程序员的气质:理性、冷静,用语谨慎。36年前,他出生在贵州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记者,母亲是老师。读书时,周源擅长物理,对各种模型爱不释手。和同龄人不一样的是,还在上初中时,周源便接触到了计算机,那是一台386的笔记本。

  当他看见父亲在上面轻松地编稿,而不用像以前在稿纸上涂来画去时,那台如今看来笨拙不堪的电脑一下子征服了他。

  1999年,周源考中了成都理工大学,选择的专业是计算机;4年后,就读东南大学,专业还是没离开计算机——软件工程。彼时,周源最大的梦想是当一名程序员。

  “我发现写代码和设计产品可以成为很酷的理想。”周源说,这是他最终放弃在上海的工作来北京创业的原因。

  “这件事很有价值”

  知乎办公室位于距离五道口不远的768创意产业园内,周源特意将办公室设在此地,便是为了和“宇宙的中心”更近一些——五道口被戏称为“宇宙的中心”。

  此地聚集了中国数量最多的软件工程师、产品经理和创业者,即使在资本萧条的时候,他们都未散去,热烈地相聚,探讨着可能不一样的未来。这种氛围让周源着迷。

  “那一刻我开始明白为什么很多人向往北京,就像保罗·格雷厄姆所写的文章《市井雄心》里说的,‘所有伟大的城市都激发着某种雄心’。”他说。

  在北京的第一次创业,周源做了一款名叫meta搜索的软件。然而,这款产品生不逢时,当时的电商正是野蛮生长的年代,只需要稍微的推广便可增长销售量,这使得meta搜索无用武之地。

  周源没有受到太大的打击,他坚信自己的团队没有问题,只是“没有找到正确的事”。两个月后,也即2010年8月,“正确的事”来临。周源介绍,当时他和现在的联合创始人张亮一起吃饭,聊到美国一款问答产品Quora,它上面聚集了华尔街诸多的投资大佬、科技达人,这些人平时很难相见,但他们在Quora上回答各式提问,答案都是新鲜、真实的。

  “我们俩越讨论越兴奋,决心开始做知乎。”周源回忆说。

  周源在接受采访时,“这件事很有价值”是高频句,他不止一次地向记者强调他做知乎的价值追求。周源告诉新京报记者,公司现在很多事情都不管了,但每个进入知乎的员工他都需要亲自面试,以确认对方是否真的认同知乎的价值观。

  “希望能收获快乐”

  今年4月1日愚人节时,周源发了一条朋友圈:创业公司对如何有效开会很头疼,我发现了一本书能很好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书名被遮盖起来,欲知书名,需点开支付5元钱——类似于文字刮刮乐,让周源没想到的是,很多人都想知道答案,仅仅这条信息,他便赚到4000多元。

  “它让我意识到,每个人储存在大脑里未被分享的知识、经验和见解,对他人不仅有用,而且可变现。”这件事刺激了周源,他想象有一天能把人们大脑里有用的信息,变成像淘宝一样的思想市场,它既能帮助人们解决问题,又能实现价值。

  在这样的启发下,知乎团队开发了知乎live这款新产品——一款即时互动问答的产品,用户需付费。周源告诉新京报记者,今年知乎共举办了700多场知乎live,平均每场时薪超过1万元。“这是一个令人非常兴奋的数字”。

  这是周源想要的知乎,它们让人见识到知识、经验和见解的宝贵,甚至萌生出意想不到的力量。

  谈及知乎的将来,周源想起了小时候观看航天飞机发射时的情景。当飞船发射成功后,整个控制室的科学家都在欢呼。“他们身上释放出那种成就了一件杰出作品的快乐感,透过屏幕你都能感受到”,周源说,我希望在知乎上也能收获到这种快乐。

  【同题问答】

  1

  新京报:你对现在的生活满意吗?

  周源:基本满意,应该花更多时间去健身。

  2

  新京报:如果过去事情可以重新选择,你会怎么做?

  周源:我想去造航天飞机。

  3

  新京报:你最喜欢的一句话是什么?

  周源:发现更大的世界。

  新京报记者 谷岳飞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