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8:世界互联网大会会刊·嘉宾访谈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038:世界互联网大会会刊·嘉宾访谈

汪潮涌 退出不畅是中国创投最大的问题

2016年11月16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汪潮涌 信中利资本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拥有29年国际国内投融资行业的丰富经历,成功投资百度、搜狐、华谊兄弟、东田造型等70多家企业,获得丰厚回报。新京报记者 郭延冰 摄

  信中利资本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汪潮涌认为,打好本土市场根基是出海的前提,不管是创业者还是投资人,都要有对行业的敬畏之心。

  打好本土根基是出海的前提

  新京报:今年5月,你们在硅谷设立了“信中利硅谷基金”,半年投下来有什么感受?

  汪潮涌:在硅谷投资和与国内关注的领域基本相似,但硅谷项目的技术含量更高。投的这些项目,我们看重的是它们在中国的落地和在中国市场成长的空间,所以我们的基金一方面是在帮项目提供资金,另一方面是帮他们在中国落地。如果中国的资本出去只是为了拼钱,没有太多价值,国外的创业公司不一定感兴趣。

  新京报:资本出海成为创投圈的新风潮,一般有哪些出海方式?

  汪潮涌:中国资本的出海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金融资本,它的主体多为金融机构,投的多是二级市场,例如股票和不动产;二是产业资本,以海尔、联想、华为企业为代表,他们看重海外市场的制造能力,以做产能输出;三是相对成熟的海外并购模式;四是早期的VC(风险投资)资本出海。

  新京报:不仅资本在出海,创业者出海创业也成为一种潮流,你如何看待?

  汪潮涌:创业的逻辑应是先把本土市场做强做大,本土的根基是未来的基础,将出海作为中国市场的补充可以,但规模很难做大。特别是互联网大公司,它要求有海量的用户,除中国和印度,过亿量级的市场是很有限的。总体来讲,中国市场是重中之重。

  技术红利和用户红利依旧存在

  新京报:有投资人说中国的商业模式创新已走到极端,你赞同吗?

  汪潮涌:这种结论永远不要下,因为在创新的时代,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新模式出来。

  新京报:那中国接下来是技术创新的时代吗?

  汪潮涌:在中国,技术红利和用户红利都在,在互联网领域,能真正解决用户需求痛点的技术,会是一个创业的风口。

  新京报:中国的创业投资环境存不存在什么问题?

  汪潮涌:事实上,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问题。中国创业者和投资人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敬畏之心,它的后果则是“高死亡率、高失败率”,这是硅谷的3-5倍。因此,创业方面,创业者不要一窝蜂地进入同一领域,一定要想好自己的比较优势与核心竞争力,要组建好团队的搭配。特别是创业初期,团队对自己的价值估值要客观,不能过高透支未来发展之路,否则很难拿到融资。

  从投资方面,投资人也要对行业有敬畏之心,不要因为读了PE课程、听了讲座就为所欲为。去年,在中国注册的创投机构有两万多家,这中间有相当一部分是不专业的,他们起得快,死得也快。

  退出渠道不通畅是最大问题

  新京报:你曾呼吁资本市场给创业者和投资者更通畅的退出通道,现在的退出渠道非常不通畅吗?

  汪潮涌:投资、增资、退出的良性循环是创投行业的逻辑,退出渠道不通畅是中国创投行业最大的问题。应该从三面进行改善,一是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通道,不同阶段的投资基金形成阶段式的接力棒式投资;二是大力发展并购市场,形成并购文化;三是拓宽上市通道,现在有了新三板是创新,但总体还要加强。

  新京报:今年的创投市场盛传“资本寒冬”的说法,信中利有没有受到影响?

  汪潮涌:不管是对创业者还是风投而言,资本寒冬应该都不存在。事实上,投资人手里的钱足够多,只是很多创业领域项目同质化严重,除了红海,创业者拿钱更难了,这说明投资环境变得更理性了。到目前,我们今年投资了30多个项目,今年项目特征是产业链后移,即项目的规模比较大,单笔项目投资额变大了,仅3000万美金以上投资就有5个。

  网事2016

  1 今年你做的最重要的和互联网有关的事情是什么?

  汪潮涌:优步中国和滴滴的合并。

  2 这一事件对你带来了什么影响?

  汪潮涌:作为投资人,我看重它们合并后的走向,关注政策的不确定性带来的后续影响。这也直接关系我们对中国共享经济创业的判断。

  3 近年来,互联网哪些事件对你的生活有影响?

  汪潮涌:今年没有,五年前的微博,三年前的微信有影响。

  新京报记者 王鹏 实习生 陈莎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